一种微通道萃取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571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通道萃取塔。包括重相进料器、轻相澄清器、塔身、重相澄清器和轻相进料器,所述重相进料器的底部通过法兰A与轻相澄清器的顶部连接,所述轻相澄清器的底部通过法兰B与塔身的顶部连接,所述塔身的底部通过法兰C和重相澄清器的顶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微型通道的设计,在若干个微型通道设计的竖直放置的细长管中,重相自上而下,轻相自下而上,两相逆流流动,由于管道直径很小,两相的液体形状被直径的尺寸所限定,形成了细小的液滴或细长条,这样,两相传质距离变得十分微小,传质完成的时间变得很短,大大加快了传质速度,提高了传质效率。传质效率。传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通道萃取塔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微通道萃取塔。

技术介绍

[0002]利用密度不同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实现液

液萃取的技术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由于核燃料的生产需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在石油化工、化学工程、冶金、食品、中药提取及原子能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萃取技术所依赖的萃取器有很多种类,萃取塔便是其中的一类。众所周知,目前行业内常用的萃取塔,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填料萃取塔,另一种是转盘萃取塔。填料萃取塔,由于塔内部的液

液两相,是靠填料来分散接触的,没有内部搅拌装置,这就导致液

液两相的分散受到了限制,这种限制主要体现在,填料塔分散相的分散是靠填料的切割作用来实现的。在分散相由上而下(轻相为连续相时)或由下而上(重相为连续相时),通过填料层的过程中,被填料分割成无数的液滴,液滴的表面构成了分散相和连续相两相的传质面积。由于连续相和分散相是逆流流动,受两相返混的约束,流速不能太大,全部是在层流状态,所以,分散相的液滴直径较大,导致两相的接触面积比较有限,影响了传质的效率。除此以外,当填料塔直径较大时,还会出现分散相的局部沟流短路现象,这些对填料塔的塔效,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0003]而转盘萃取塔,由于在塔内设置了搅拌,分散相在搅拌的作用下,分散的液滴明显要比填料萃取塔小。分散相和连续相的接触面积明显变大,传质效果比填料塔有明显的提高。但比较遗憾的是,由于转盘萃取塔的搅拌区和澄清区在同一个区域内,没有完整的物理隔离,所以塔效依然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体现在:一是搅拌的速度不能太快,如果搅拌速度太快,澄清区受搅拌的影响,无法澄清分层,随着搅拌速度的提高,最后澄清区甚至消失,整个塔完全处于混合状态,失去了萃取的作用,因此,由于搅拌要控制较低的速度,分散相在搅拌作用下形成的液滴仍然相对较大,两相传质面积偏小,影响了萃取效率。另一方面,尽管搅拌转速不是很高,但由于混合传质区和澄清分相区没有有效的物理隔离,在搅拌的影响下,澄清分相区的澄清效果还是受到不小的影响,分相效果较差,两相相互夹带严重,也影响了萃取效率。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转盘塔,要完成一个理论级的萃取分离操作,也需要3

7个萃取单元,这就是说,一个萃取单元的分离效率最高只有33.3%,大多数的萃取塔,每个单元的萃取效率一般只能达到20%左右。
[0004]因此现有的萃取塔,无论是填料萃取塔,还是转盘萃取塔,均受两相混合效果和分相效果的限制,导致塔的萃取效率不佳,进而影响化工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萃取效率高的微通道萃取塔。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微通道萃取塔,包括重相进料器、轻相澄清器、塔身、重相澄清器和轻相进料
器,所述重相进料器的底部通过法兰A与轻相澄清器的顶部连接,所述轻相澄清器的底部通过法兰B与塔身的顶部连接,所述塔身的底部通过法兰C和重相澄清器的顶部连接,所述重相澄清器的底部通过法兰D与轻相进料器的顶部连接,所述重相进料器的底部连接有重相进料器分布管,所述塔身的内部设有塔身列管,所述轻相进料器的顶部设有轻相进料器分布管,所述重相进料器分布管的底部穿过轻相澄清器与塔身列管顶部插接,所述重相进料器分布管的上端穿过法兰A并与法兰A的上表面保持齐平,所述轻相进料器分布管的顶部穿过重相澄清器和塔身列管的底部插接,所述轻相进料器分布管的下部穿过法兰D并与法兰D的下表面保持齐平。
[0008]所述重相进料器包括:重相进料器外壳、重相进料器进料管和重相进料器分布管;所述重相进料器进料管焊接在重相进料器外壳的顶部,所述重相进料器进料管上设有H,所述重相进料器分布管通过法兰A与重相进料器外壳连接。
[0009]所述轻相澄清器包括:轻相澄清器筒体和轻相澄清器出料管;所述轻相澄清器出料管穿过轻相澄清器筒体并焊接在轻相澄清器筒体的外壁,所述轻相澄清器出料管上设有H。
[0010]所述塔身包括:塔身筒体和塔身列管;所述塔身筒体为圆筒设计,所述塔身列管两端的直径大于塔身列管中部的直径。
[0011]所述重相澄清器包括:重相澄清器筒身和重相澄清器出料管;所述重相澄清器出料管穿过重相澄清器筒身并和重相澄清器筒身的外壁焊接。
[0012]所述轻相进料器包括:轻相进料器外壳、轻相进料器进料管和轻相进料器分布管;所述轻相进料器进料管焊接在轻相进料器外壳的底部,所述轻相进料器分布管通过法兰D与轻相进料器外壳连接。
[0013]所述重相进料器分布管、轻相进料器分布管和塔身列管的数量相同,所述重相进料器分布管和轻相进料器分布管的直径小于塔身列管的直径。
[0014]所述重相进料器外壳和轻相进料器外壳均为钟罩式设计,所述重相进料器进料管和重相进料器外壳以及轻相进料器外壳和轻相进料器进料管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轴线上。
[0015]所述轻相澄清器筒体、塔身筒体和重相澄清器筒身均为圆筒设计,所述轻相澄清器和重相澄清器的结构相同。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微型通道的设计,在若干个微型通道设计的竖直放置的细长管中,重相自上而下,轻相自下而上,两相逆流流动,由于管道直径很小,两相的液体形状被直径的尺寸所限定,形成了细小的液滴或细长条,这样,两相传质距离变得十分微小,传质完成的时间变得很短,大大加快了传质速度,提高了传质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重相进料器;12、重相进料器外壳;13、重相进料器进料管;14、重相进料器分布管;2、轻相澄清器;22、轻相澄清器筒体;24、轻相澄清器出料管;3、塔身;32、塔身筒体;34、塔身列管;4、重相澄清器;42、重相澄清器筒身;44、重相澄清器出料管;5、轻相进料器;52、轻相进料器外壳;53、轻相进料器进料管;54、轻相进料器分布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微通道萃取塔,包括重相进料器1、轻相澄清器2、塔身3、重相澄清器4和轻相进料器5,重相进料器1的底部通过法兰A与轻相澄清器2的顶部连接,轻相澄清器2的底部通过法兰B与塔身3的顶部连接,塔身3的底部通过法兰C和重相澄清器4的顶部连接,重相澄清器4的底部通过法兰D与轻相进料器5的顶部连接,重相进料器1的底部连接有重相进料器分布管14,塔身3的内部设有塔身列管34,轻相进料器5的顶部设有轻相进料器分布管54,重相进料器分布管14的底部穿过轻相澄清器2与塔身列管34顶部插接,重相进料器分布管14的上端穿过法兰A并与法兰A的上表面保持齐平,轻相进料器分布管54的顶部穿过重相澄清器4和塔身列管34的底部插接,轻相进料器分布管54的下部穿过法兰D并与法兰D的下表面保持齐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萃取塔,包括重相进料器(1)、轻相澄清器(2)、塔身(3)、重相澄清器(4)和轻相进料器(5),所述重相进料器(1)的底部通过法兰A与轻相澄清器(2)的顶部连接,所述轻相澄清器(2)的底部通过法兰B与塔身(3)的顶部连接,所述塔身(3)的底部通过法兰C和重相澄清器(4)的顶部连接,所述重相澄清器(4)的底部通过法兰D与轻相进料器(5)的顶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相进料器(1)的底部连接有重相进料器分布管(14),所述塔身(3)的内部设有塔身列管(34),所述轻相进料器(5)的顶部设有轻相进料器分布管(54),所述重相进料器分布管(14)的底部穿过轻相澄清器(2)与塔身列管(34)顶部插接,所述重相进料器分布管(14)的上端穿过法兰A并与法兰A的上表面保持齐平,所述轻相进料器分布管(54)的顶部穿过重相澄清器(4)和塔身列管(34)的底部插接,所述轻相进料器分布管(54)的下部穿过法兰D并与法兰D的下表面保持齐平。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萃取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相进料器(1)包括:重相进料器外壳(12)、重相进料器进料管(13)和重相进料器分布管(14);所述重相进料器进料管(13)焊接在重相进料器外壳(12)的顶部,所述重相进料器进料管(13)上设有H1,所述重相进料器分布管(14)通过法兰A与重相进料器外壳(12)连接。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通道萃取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轻相澄清器(2)包括:轻相澄清器筒体(22)和轻相澄清器出料管(24);所述轻相澄清器出料管(24)穿过轻相澄清器筒体(22)并焊接在轻相澄清器筒体(22)的外壁,所述轻相澄清器出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溯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