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居住区下凹式雨水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5522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地居住区下凹式雨水净化系统,属于雨水净化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多处下凹式绿地、多处硬质路面、循环式储水管和多个溢流过滤孔,多处所述下凹式绿地设置在山地的坡面上,并且多处所述下凹式绿地呈阶梯式排布,多处所述硬质路面铺设在山地的坡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暴雨期时,雨水快速地填满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的水位上升的同时,被过滤后进入循环式储水管内的雨水液面上升,使得雨水尽可能多地存储在同一下凹式绿地内,来不及存储过滤的雨水漫过溢流过滤孔进入到下方的下凹式绿地内,为雨水下渗提供充足的流经时间,从而使得雨水尽可能多地被渗入,解决了暴雨期的雨水在下凹式绿地内来不及收集的问题。的雨水在下凹式绿地内来不及收集的问题。的雨水在下凹式绿地内来不及收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居住区下凹式雨水净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雨水净化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山地居住区下凹式雨水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山地城市的居住区内景观水系常会连接来自外部河道的水源,而水体缺乏流动性导致曝气不足、溶解氧浓度偏低,容易产生黑臭;随着雨水不断的冲洗积累,居住区中存在的大量污染物会随着地表径流,给自然水体带来大面积的污染物质,由于得不到及时的降解或清除,在水中腐烂、扩散、溶解、沉淀,从而产生或带入大量污染物的输入,而这些污染物质直接破坏居住区水体和土壤的功能,使水质进一步的恶化,因而,常常在山地居住区设置雨水净化系统。
[0003]中国专利(CN201410335020.4)公开了一种山地城市小区雨水处理回用系统,它沿斜坡面设有至少三级洼地砾石湿地,洼地砾石湿地上部两侧建有一边高、一边低的边坡,洼地砾石湿地从下至上依次为粗砾石层、细砾石层、改良种植土壤层和湿地植物,在两级洼地砾石湿地的边坡顶部装有溢流管,最后一级溢流管连接市政雨水管,相邻两级洼地砾石湿地之间的粗砾石层有连接管连通,连接管的前端布有穿孔集水管,最后一级洼地砾石湿地底部粗砾石安装出水管连通小区清水池。
[0004]中国专利(CN201710158689.4)公开了一种山地海绵城市三段式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系统和雨水利用系统,所述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沿山顶至山腰依次设置若干绿化槽、若干沉沙池和若干集水罐;所述雨水净化系统由若干初次净化槽和若干二次净化槽沿着山体向下呈阶梯状相互排列而成,所述初次净化槽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防冲刷层、土壤层、粗沙层和净化层;所述二次净化槽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土壤层和过滤层;所述雨水利用系统包括上部景观池和下部蓄水池,所述景观池与蓄水池之间设置有混凝土隔板。
[0005]中国专利(CN201521032676.5)公开了一种山地河流生态护岸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池,所述处理池由三面墙体和待收集雨水的山体护岸围合而成,所述处理池中设置有用于净化雨水的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厚度低于墙体的高度以在过滤层的上方形成蓄纳雨水的蓄纳空间,所述处理池内在远离山体护岸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贴近过滤层而设,并具有倾斜角度以在低处构成出水口,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用于接收过滤层过滤后的雨水的进水口。
[0006]目前,下沉式雨水净化收集系统,通常是将收集到雨水集中储存在很大的储水罐中备用,但是在山地居住区,不方便埋设大型的储水罐,并且多个集水区域之间虽然互通,但是达不到各个集水区之间的集水净化平衡,使得各部分绿植在干旱期得不到均匀地供水,在暴雨时期雨水来不及收集净化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山地居住区无法埋设大型的储水罐来收集过滤后的雨水,各个集水区之间积水净化不平衡,导致绿植在干旱期得不到均匀地供水、雨水在暴雨期来不及收集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山地居住区下凹式雨水净化系统。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山地居住区下凹式雨水净化系统,其包括多处下凹式绿地、多处硬质路面、循环式储水管和多个溢流过滤孔,多处所述下凹式绿地设置在山地的坡面上,并且多处所述下凹式绿地呈阶梯式排布,多处所述硬质路面铺设在山地的坡面上,并且硬质路面分隔相邻两处所述下凹式绿地,所述硬质路面高程高于其相对两侧的所述下凹式绿地,所述循环式储水管埋设在山地的坡面内,所述循环式储水管的一端封闭,且所述循环式储水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下凹式绿地内,多个所述溢流过滤孔设置在所述硬质路面内,所述溢流过滤孔的高程高于所述下凹式绿地。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下凹式绿地从下往上依次为透水层、种植层和植被层。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循环式储水管连通在所述透水层内,所述循环式储水管呈倾斜布置,且所述循环式储水管的一端部高于所述植被层。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相邻两处所述下凹式绿地之间连通有储水补给管,所述储水补给管穿过所述硬质路面。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储水补给管的一端埋设在位于高处的所述下凹式绿地中所述透水层的下方,所述储水补给管上连接有水泵。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溢流过滤孔包括过滤管、过滤层和绿植层,所述过滤管贯穿所述硬质路面,所述过滤层铺设在所述过滤管内,所述绿植层种植在所述过滤管内,且所述绿植层位于所述过滤管的端口处。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0]所述绿植层为季节性植被。
[002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山地的坡面上设置多处呈阶梯布置的下凹式绿地,在山地的皮面上埋设循环式储水管并与下凹式绿地连通,在暴雨期时,雨水快速地填满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的水位上升的同时,被过滤后进入循环式储水管内的雨水液面上升,使得雨水尽可能多地存储在同一下凹式绿地内,来不及存储过滤的雨水漫过溢流过滤孔进入到下方的下凹式绿地内,为雨水下渗提供充足的流经时间,从而使得雨水尽可能多地被渗入,解决了暴雨期的雨水在下凹式绿地内来不及收集的问题。
[0023]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溢流过滤孔内栽植季节性植被,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判断透水层在单位时间内渗透的水量不同,在渗水量大的季节,季节性植被生长茂密,将溢流过滤孔堵住,即使暴雨期的雨水漫过溢流过滤孔,也不会流入下一个下凹式绿地内,给透水层的渗水留有足够的空间,从而保证透水层的渗水饱和度高,解决了暴雨期的雨水在下凹式绿
地内来不及收集的问题。
[0024]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相邻两处下凹式绿地之间连通储水补给管,在位于下方的下凹式绿地储水不足时,打开储水补给管,上方下凹式绿地内的储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到下方的下凹式绿地内,或者给水泵通电并打开储水补给管,将下方的下凹式绿地内的储水吸入到上方的下凹式绿地内,使得绿植在干旱期可以得到均匀地供水。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一种山地居住区下凹式雨水净化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一种山地居住区下凹式雨水净化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0027]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4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5为一种山地居住区下凹式雨水净化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0030]图6为图5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例说明:
[0032]1、下凹式绿地;11、透水层;12、种植层;13、植被层;2、硬质路面;3、循环式储水管;4、溢流过滤孔;41、过滤管;42、过滤层;43、绿植层;5、储水补给管;6、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居住区下凹式雨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处下凹式绿地(1)、多处硬质路面(2)、循环式储水管(3)和多个溢流过滤孔(4),多处所述下凹式绿地(1)设置在山地的坡面上,并且多处所述下凹式绿地(1)呈阶梯式排布,多处所述硬质路面(2)铺设在山地的坡面上,并且硬质路面(2)分隔相邻两处所述下凹式绿地(1),所述硬质路面(2)高程高于其相对两侧的所述下凹式绿地(1),所述循环式储水管(3)埋设在山地的坡面内,所述循环式储水管(3)的一端封闭,且所述循环式储水管(3)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下凹式绿地(1)内,多个所述溢流过滤孔(4)设置在所述硬质路面(2)内,所述溢流过滤孔(4)的高程高于所述下凹式绿地(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居住区下凹式雨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式绿地(1)从下往上依次为透水层(11)、种植层(12)和植被层(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地居住区下凹式雨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式储水管(3)连通在所述透水层(11)内,所述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艾雯朱琳凌云辰詹谨剑刘启飞张杰伟赵冬周智鑫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