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北斗的远程实时时间校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5345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的远程实时时间校准方法,其包括1)共视接收机接收同一颗导航卫星发送的秒脉冲数据;2)对共视接收机接收的秒脉冲数据序列进行降噪处理;3)本地原子钟和共视接收机分别向时间间隔计数器发送秒脉冲,时间间隔计数器计算本地时间与卫星时间的时间差;4)时间统一设备的数据处理模块对时间间隔计数器输出的数据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跟踪和处理;5)数据处理模块将每次跟踪历元的测量结果编译成B码进行发送;6)解调B码得到1PPS信号,时间间隔计数器测量解调后的1PPS信号得到时统设备校准仪器和被校准时间设备之间的时差。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强了共视的实时性,弥补了传统共视存在跟踪死区的不足。视存在跟踪死区的不足。视存在跟踪死区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北斗的远程实时时间校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时间校准
,特别涉及一种远程实时时间校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近年来,随着国防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对高精度时间和频率传递提出了更高要求。SDH通信网的时间同步,空中目标的探测和拦截,对时间同步精度要求达纳秒量级。除精度要求之外,很多应用还有时间同步的实时性等要求。由于GNSS共视时间传递技术具有设备价格便宜、定时精度高、使用方便的特点,成为解决通信和国防建设事业对高精度时间同步问题的重要手段。
[0003]GNSS共视时间传递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导航系统进行远程时间传递的技术方法。位于不同地点的两个观测站在同一时刻观测同一颗导航卫星,获取各自本地时间与导航系统时间之间的时差,然后通过交换数据求解两站之间的时差。卫星共视时间传递技术消除了卫星钟误差的影响,其传递不确定度为2ns,比GNSS单向授时技术的时间测量不确定度缩小一个数量级。
[0004]GNSS共视时间传递技术一般应用于守时系统之间的时间比对,一个典型的卫星共视比对系统如说明书附图中图1所示。A、B两地在同一时刻观测同一颗GNSS卫星,GNSS接收机输出的秒脉冲即代表GNSS时间(GNSST),将其送至接收机的内置时间间隔计数器,并与本地原子钟输出的秒脉冲(代表本地时间)比较。在A地,我们得到本地时刻T
A
与GNSS系统时间GNSST之差。同时,在B地得到T
B
与GNSST的差。两地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便可获得两地原子钟之间的时间差。假设两地在同一时刻观测卫星S。于是有
[0005]A地:ΔT
AS
=T
A

GNSST

d
A
=UTC(A)和卫星S的钟差
[0006]B地:ΔT
BS
=T
B

GNSST

d
B
=UTC(B)和卫星S的钟差
[0007]共视作差得两站之间的时差为:
[0008]ΔT
AB
=ΔT
AS

ΔT
BS
=(T
A

GNSST

d
A
)

(T
B

GNSST

d
B
)
[0009]其中,d
A
和d
B
分别为两站与卫星之间的路径时延,该时延主要包括卫星钟差、电离层时延、对流层时延、地球自转效应、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和多路径效应、接收机时延等。其中,卫星钟差可在两站交换数据时相互抵消;电离层时延、对流层时延、地球自转效应均可用相应的模型公式进行修正;接收机时延可通过相对校准和绝对校准两种方式修正;在GNSS共视技术中,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和多路径效应主要通过天线的选择和安装来消除。
[0010]但是,传统的GNSS共视技术尚具有如下缺陷:一是传统共视技术多基于GPS每16min输出1个测量结果,不能满足实时性要求。传统的GNSS共视技术以16分钟为1个观测周期。其中前2分钟准备,中间13分钟连续跟踪,最后1分钟处理。前后共3分钟的跟踪盲区造成数据浪费。二是文件交互的方式不利于数据实时交换。传统共视技术将比对结果写入CGGTTS文件,远程通过FTP技术进行文件交互,进而实现共视数据的比对。这种数据事后交换处理模式导致比对结果生成严重滞后,不满足实时性要求。因此需要一种基于北斗的时
间和频率的现场校准和实时量值传递技术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北斗的远程实时时间校准方法,以实现时间统一设备的远程时间溯源,解决时间统一设备的现场校准及时间统一问题。
[0012]本专利技术基于北斗的远程实时时间校准方法,包括步骤:
[0013]1)时统设备校准仪器的共视接收机A和被校准时间设备的共视接收机B在相同的时刻接收同一颗导航卫星发送的秒脉冲数据;
[0014]2)分别对共视接收机A和共视接收机B接收的秒脉冲数据序列进行降噪处理,所述降噪处理包括:在数据序列到达后先存入数据缓冲区以等待滑动窗,进入滑动窗后采用中位数探测法对数据序列进行初步的粗差探测,比较y
i
和m+n
×
MAD的大小,其中y
i
为频率数据,m为数据序列的中位数,MAD为数据序列的中位数绝对偏差,n为倍数,当y
i
>(m+n
×
MAD)时,就认为是粗差点,利用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对粗差值进行修正;最后用Kalman滤波算法对滑动窗口内的数据进行滤波处理;
[0015]3)时统设备校准仪器的原子钟A向时统设备校准仪器的时间间隔计数器A发送秒脉冲,共视接收机A将降噪处理后的秒脉冲数据发送给时间间隔计数器A,时间间隔计数器A做如下计算:
[0016]ΔT
AS
=T
A

GNSST

d
A
[0017]其中,T
A
为原子钟A向时间间隔计数器A发送的秒脉冲数据,GNSST为共视接收机A向时间间隔计数器A发送的秒脉冲数据,d
A
为时统设备校准仪器与卫星之间的路径时延;
[0018]被校准时间设备的原子钟B向被校准时间设备的时间间隔计数器B发送秒脉冲,共视接收机B将降噪处理后的秒脉冲数据发送给时间间隔计数器B,时间间隔计数器B做如下计算:
[0019]ΔT
BS
=T
B

GNSST

d
B
[0020]其中,T
B
为原子钟B向时间间隔计数器B发送的秒脉冲数据,GNSST为共视接收机B向时间间隔计数器B发送的秒脉冲数据,d
B
为被校准时间设备与卫星之间的路径时延;
[0021]4)时统设备校准仪器的数据处理模块A对时间间隔计数器A输出的数据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跟踪和处理,被校准时间设备的数据处理模块B对时间间隔计数器B输出的数据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跟踪和处理:
[0022]跟踪周期为100s,当上一个跟踪周期结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跟踪周期;
[0023]每个跟踪周期结束后立即对该周期内的数据进行处理:第一步,将100个数据分成10组,每组10个点,对10组数分别使用二次多项式拟合选取中点处的值;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10个中点处的值线性拟合再次取中点处的值,该值即为本次跟踪历元的测量结果;
[0024]5)数据处理模块A和数据处理模块B将每次跟踪历元的测量结果编译成B码并通过网络发送给时统设备校准仪器,或者数据处理模块A和数据处理模块B分别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北斗的远程实时时间校准方法,包括步骤:1)时统设备校准仪器的共视接收机A和被校准时间设备的共视接收机B在相同的时刻接收同一颗导航卫星发送的秒脉冲数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2)分别对共视接收机A和共视接收机B接收的秒脉冲数据序列进行降噪处理,所述降噪处理包括:在数据序列到达后先存入数据缓冲区以等待滑动窗,进入滑动窗后采用中位数探测法对数据序列进行初步的粗差探测,比较|y
i
|和m+n
×
MAD的大小,其中y
i
为频率数据,m为数据序列的中位数,MAD为数据序列的中位数绝对偏差,n为倍数,当|y
i
|>(m+n
×
MAD)时,就认为是粗差点,利用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对粗差值进行修正。最后用Kalman滤波算法对滑动窗口内的数据进行滤波处理;3)时统设备校准仪器的原子钟A向时统设备校准仪器的时间间隔计数器A发送秒脉冲,共视接收机A将降噪处理后的秒脉冲数据发送给时间间隔计数器A,时间间隔计数器A做如下计算:ΔT
AS
=T
A

GNSST

d
A
其中,T
A
为原子钟A向时间间隔计数器A发送的秒脉冲数据,GNSST为共视接收机A向时间间隔计数器A发送的秒脉冲数据,d
A
为时统设备校准仪器与卫星之间的路径时延;被校准时间设备的原子钟B向被校准时间设备的时间间隔计数器B发送秒脉冲,共视接收机B将降噪处理后的秒脉冲数据发送给时间间隔计数器B,时间间隔计数器B做如下计算:ΔT
BS
=T
B

GNSS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班亚袁静于灵刘洪静徐新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