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边墙防水板铺挂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52009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边墙防水板铺挂平台,包括两个可上下伸缩的支腿和一个水平设置的“T”形的平台,平台窄边一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腿的上部,平台另一侧设置一个可向上翻转的翻转台,两个支腿远离平台的另一侧分别设置一个水平的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与隧道施工用的行走小车匹配连接;通过将铺挂平台设置为平台、翻转台和支腿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将支腿通过连接杆与行走小车连接,本装置可在行走小车的带动下移动前进,从而在安装隧道边墙防水板时,根据实时安装位置,移动本装置,移动方便,解决了传统的铺挂平台结构复杂、搭设制作难度较大和移动较为困难的问题。搭设制作难度较大和移动较为困难的问题。搭设制作难度较大和移动较为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边墙防水板铺挂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边墙防水板铺挂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铁路隧道大多采用拱墙防水,即仰拱施工前需在边墙位置施作土工布、防水板等,而在设置防水板时,工人需站在铺挂平台上,进行此项作业,而目前的铺挂平台,一般均是由斜梯、植筋等方式在现场搭设的临时平台,不仅结构复杂,搭设制作难度较大,而且移动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边墙防水板铺挂平台,解决了目前的铺挂平台,结构复杂、搭设制作难度较大和移动较为困难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边墙防水板铺挂平台,包括两个可上下伸缩的支腿和一个水平设置的“T”形的平台,平台窄边一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腿的上部,平台另一侧设置一个可向上翻转的翻转台,两个支腿远离平台的另一侧分别设置一个水平的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与隧道施工用的行走小车匹配连接。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平台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矩形框架和第二矩形框架,以及设置在第一矩形框架内部的第一走道和设置在第二矩形框架内的第二走道,第一矩形框架左右两侧与两个支腿连接,第二矩形框架与翻转台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翻转台包括第三矩形框架和设置在第三矩形框架内的第三走道,第三矩形框架和第二矩形框架通过设置在其上方的多个合页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二矩形框架底部在靠近第三矩形框架的一侧固定多个能支撑翻转台的支撑板。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走道、第二走道和第三走道均包括多个圆杆,多个圆杆在第一矩形框架、第二矩形框架和第三矩形框架内依次排列铺设。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矩形框架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第一防护栏,第二矩形框架后侧的左右两边均设有一个第二防护栏,处于同一侧的第一防护栏和第二防护栏首尾相接,并组成L形。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支腿和平台底部之间还设有一个倾斜设置的斜撑。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的支腿包括液压缸和底板,底板设置在液压缸的底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3]1.通过将铺挂平台设置为平台、翻转台和支腿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将支腿通过连接杆与行走小车连接,本装置可在行走小车的带动下移动前进,从而在安装隧道
边墙防水板时,根据实时安装位置,移动本装置,移动方便,解决了传统的铺挂平台结构复杂、搭设制作难度较大和移动较为困难的问题。另外,翻转台的设置,在移动本装置时,可以将翻转台翻起,避免翻转台与隧道边墙或者隧道边墙上的设施发生剐蹭,在工人铺设防水板时,将翻转台放下,给工作人员提供更大、更便利的操作空间。
[0014]2.通过设置支撑板,能够在翻转台放下时,对第三矩形框架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使其更加的牢固耐用。
[0015]3.通过设置第一防护栏和第二防护栏,可以起到防护作用,避免施工人员的坠落。
[0016]4.在支腿和平台之间设置一个斜撑,提高连接强度和平台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20]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21]图4为图3去掉第一走道、第二走道和第三走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支腿;11、液压缸;12、底板;2、平台;21、第一矩形框架;22、第二矩形框架;23、第一走道;24、第二走道;3、翻转台;31、第三矩形框架;32、第三走道;4、连接杆;5、行走小车;6、合页;7、支撑板;8、第一防护栏;9、第二防护栏;10、斜撑。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为了方便描述,现定义坐标系如图1所示,并以左右方向为横向,前后方向为纵向,上下方向为竖向。
[002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隧道边墙防水板铺挂平台。参照图1和图2,一种隧道边墙防水板铺挂平台,包括两个可上下伸缩的支腿1和一个水平设置的“T”形的平台2,每个支腿1包括液压缸11和底板12,底板12设置在液压缸11的底部,并放置到地面上,平台2窄边一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腿1的上部,另外,每个支腿1和平台2底部之间还设有一个倾斜设置的斜撑10,以提高连接强度和平台2的牢固性,平台2另一侧设置一个可向上翻转的翻转台3,两个支腿1远离平台2的另一侧分别设置一个水平的连接杆4,两个连接杆4与隧道施工用的行走小车5匹配连接。移动时,支腿1底部缩回,从而支腿1离开地面,行走小车5可以带动本装置移动。
[0026]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平台2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矩形框架21和第二矩形框架22,以及设置在第一矩形框架21内部的第一走道23和设置在第二矩形框架22内的第二走道24,第一矩形框架21左右两侧与两个支腿1连接,第二矩形框架22与翻转台3连接。所述的翻转台3包括第三矩形框架31和设置在第三矩形框架31内的第三走道32,第三矩形框架31和第二矩形框架22通过设置在其上方的多个合页6连接。上述的第一走道23、第二走道24和第三走道32均包括多个圆杆,多个圆杆在第一矩形框架21、第二矩形框架22和第三矩形框架31内依次排列铺设,明显的是,第一走道23内的圆杆和第二走道24的圆杆的长度不同,圆杆在设置时,其长度根据第一矩形框架21、第二矩形框架22和第三矩形框架31的长
度进行确定,即圆杆两端固定在第一矩形框架21、第二矩形框架22、第三矩形框架31内壁上,当然第一走道23、第二走道24和第三走道32也可以设置为格栅板的结构。制作时,第一矩形框架21、第二矩形框架22、第三矩形框架31可以由角钢拼焊而成。
[0027]另外,为了能够在翻转台3放下时,对第三矩形框架31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使其更加的牢固耐用,第二矩形框架22底部在靠近第三矩形框架31的一侧固定多个能支撑翻转台3的支撑板7。
[0028]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矩形框架2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第一防护栏8,第二矩形框架22后侧的左右两边均设有一个第二防护栏9,处于同一侧的第一防护栏8和第二防护栏9首尾相接,并组成L形,上述第一防护栏8和第二防护栏9可以为防护网后者由钢管拼焊形成的护栏。通过设置第一防护栏8和第二防护栏9,可以起到防护作用,避免施工人员的坠落。
[0029]本技术具有较好的技术效果,通过将铺挂平台2设置为平台2、翻转台3和支腿1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将支腿1通过连接杆4与行走小车5连接,本装置可在行走小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边墙防水板铺挂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可上下伸缩的支腿和一个水平设置的“T”形的平台,平台窄边一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腿的上部,平台另一侧设置一个可向上翻转的翻转台,两个支腿远离平台的另一侧分别设置一个水平的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与隧道施工用的行走小车匹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边墙防水板铺挂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台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矩形框架和第二矩形框架,以及设置在第一矩形框架内部的第一走道和设置在第二矩形框架内的第二走道,第一矩形框架左右两侧与两个支腿连接,第二矩形框架与翻转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边墙防水板铺挂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转台包括第三矩形框架和设置在第三矩形框架内的第三走道,第三矩形框架和第二矩形框架通过设置在其上方的多个合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边墙防水板铺挂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二矩形框架底部在靠近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威王剑孙伟亮窦和潮兰布尔明茂刚任冰心梁龙李涛宋海霞曲超周悦龙赵宗奎胡晋春周传水马宏伟范献军张仁杰常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