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式微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515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混合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吸式微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体、安装在反应器体内由行星减速机控制的搅拌组件、搅拌组件的外围套接安装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和所述反应器体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有与所述行星减速机的内转子固定连接的转杆、固定在转杆外的气体增压叶片、与转杆底部固定连接的空心搅拌轴、与空心搅拌轴一体成型的空心排气桨叶。本发明专利技术,气体将通过进气口流通至气流空腔中,顺着气流空腔而后通过两个出气口排出,实现气液混合,气体增压叶片可以增加气体流动的强度,从而与搅拌组件相互配合,实现对反应液的有效混合搅拌,且搅拌效率高均匀性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吸式微反应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设备
,尤其涉及自吸式微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气

液反应体系广泛的存在于多数冶金,生物,化工和选矿等过程中。为实现气

液反应体系较高的反应效率需气体动态进出,气体利用率普遍偏低,引发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自吸式反应器是一种不用额外的气体输送机械而能自行吸入反应器上部空间气体进行气液接触的反应装置,通过特殊设计的自吸式搅拌桨在进行料液混合的同时不断吸入液面上方的气体,达到气液分散、反应的目的。
[0003]现有的搅拌反应器是通过反应釜的形式呈现的,规格较大,而现有的微型反应器(反应器内径规格≤8cm),在进行内进行气液混合时,反应器中未设置有自吸式实现气液反应的结构,那么当在微反应器中进行气液反应时,如何实现气液有效且迅速的混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4]因此,提出一种自吸式微反应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微反应器搅拌轴不具有通过自吸式实现气液混合的的缺点,而提出的自吸式微反应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自吸式微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体、安装在反应器体内由行星减速机控制的搅拌组件、搅拌组件的外围套接安装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和所述反应器体之间通过若干个紧固件连接;
[0008]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有与所述行星减速机的内转子固定连接的转杆、固定在转杆外的气体增压叶片、与转杆底部固定连接的空心搅拌轴、与空心搅拌轴连接的空心排气桨叶,且位于所述导流筒内的所述空心搅拌轴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进气口,所述空心排气桨叶的一端为出气口;
[0009]所述反应器体靠近所述导流筒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料管三和料管四,所述反应器体背向料管三的一端侧壁固定有料管一。
[0010]优选的,所述紧固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反应器体的内壁,紧固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导流筒的外壁,且两根紧固件关于所述导流筒对称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气体增压叶片位于在所述导流筒的筒体中,所述导流筒与所述反应器体的内腔相互贯通。
[0012]优选的,所述空心搅拌轴的内部为供气体流通的气流空腔,气体通过进气口流通至气流空腔,通过出气口流出。
[0013]优选的,所述反应器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料管二,在料管四或料管三作为进料口使用时,料管二作为出料口使用。
[0014]优选的,所述行星减速机和所述反应器体之间安装有隔离罩。
[0015]优选的,所述转轴和所述反应器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和轴承,对转轴的安装和旋转起到密封防护和保持平衡安全的作用。
[0016]优选的,所述反应器体的外径规格≤8cm,满足微反应器的参数要求。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气体将通过进气口流通至气流空腔中,顺着气流空腔而后通过两个出气口排出,实现气液混合,气体增压叶片可以增加气体流动的强度,从而与搅拌组件相互配合,实现气液的有效混合搅拌,且搅拌效率高均匀性好,而气体增压叶片设置在导流筒中,从而在增加气体流速的同时,还对气体的流向起到导向作用。
[0019]2、本专利技术中设置在空心搅拌轴外围的导流筒,与搅拌组件相互配合,使反应液在进入至反应器体中后,导流筒对气体增压叶片和进气口的位置起到防护的作用,避免反应液影响气体增压叶片的旋转,也防止反应液堵塞进气口,确保气体通过气流内腔实现气液的均匀混合。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自吸式微反应器的前剖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自吸式微反应器的气体增压叶片、导流筒位置关系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自吸式微反应器的反应器体、导流筒和空心搅拌轴位置关系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自吸式微反应器的图1中部分结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反应器体、2导流筒、3料管三、4搅拌组件、5内转子、6料管四、7行星减速机、8隔离罩、9料管一、10料管二、11紧固件、12气孔;
[0025]41气流空腔、42进气口、43气体增压叶片、44空心搅拌轴、45空心排气桨叶、46出气口、47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8]本专利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0029]实施例:参照图1

4,自吸式微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体1,反应器体1的外径规格≤8cm,还包括安装在反应器体1内由行星减速机7控制的搅拌组件4、搅拌组件4的外围套接安装有导流筒2,其导流筒2和反应器体1之间通过若干个紧固件11连接,紧固件11可选择为杆体或片体,从而起到将导流筒2安全稳定的安装在反应器体1中的作用。
[0030]反应器体1靠近导流筒2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料管三3和料管四6,反应器体1背向料
管三3的一端侧壁固定有料管一9,反应器体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料管二10,反应器体1的一端开设有气孔12;
[0031]搅拌组件4包括有与行星减速机7的内转子5固定连接的转杆47、固定在转杆47外的气体增压叶片43、与转杆47底部固定连接的空心搅拌轴44、与空心搅拌轴44连接的空心排气桨叶45,且位于导流筒2内的空心搅拌轴44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进气口42,空心排气桨叶45的一端为出气口46,气体增压叶片43位于在导流筒2的筒体中,导流筒2与反应器体1的内腔相互贯通,空心搅拌轴44的内部为供气体流通的气流空腔41,气体通过进气口42流通至气流空腔41,通过出气口46流出。
[0032]在空心搅拌轴44旋转状态下,空心排气桨叶也跟随旋转时,会在出气口46的后方,与反应器体1内液面上方产生压差,从而使得液面上方空气会通过进气口42在空心搅拌轴44内流通,而后通过空心排气桨叶45的出气口46排出;
[0033]在气体增压叶片43的作用下,增大了进气口42与气体增压叶片43之间的压力,从而确保液面与出气口46始终存在压差,保证空气稳定流通,有效的提升了气液在微反应器内的反应效率。
[0034]具体的,料管3为溢流口,确保在控制反应液通过料管一9流向至反应器体1内时,可以将反应器体1内的反应液高度控制在至说明书附图的图1中所示波浪线的液面处,即反应液高度不会超过进气口42的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吸式微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体(1)、安装在反应器体(1)内由行星减速机(7)控制的搅拌组件(4)、搅拌组件(4)的外围套接安装有导流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2)和所述反应器体(1)之间通过若干个紧固件(11)连接;所述搅拌组件(4)包括有与所述行星减速机(7)的内转子(5)固定连接的转杆(47)、固定在转杆(47)外的气体增压叶片(43)、与转杆(47)底部固定连接的空心搅拌轴(44)、与空心搅拌轴(44)连接的空心排气桨叶(45),且位于所述导流筒(2)内的所述空心搅拌轴(44)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进气口(42),所述空心排气桨叶(45)的一端为出气口(46);所述反应器体(1)靠近所述导流筒(2)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料管三(3)和料管四(6),所述反应器体(1)背向料管三(3)的一端侧壁固定有料管一(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反应器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亚何忠胜徐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本安微连常州微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