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行车拖拽与人工拖拽的两用野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498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自行车拖拽与人工拖拽的两用野营车,涉及野营车技术领域。该两用野营车,包括车架和自行车梁,两块所述车架之间转动连接有拉杆,所述车架与拉杆相对的一侧前后两端之间分别转动连接有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固定块内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顶端贯穿并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连接环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通过支撑杆与第二连接杆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对车架重载后向下的压力予以支撑,并且对支撑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角度进行调整,使其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自行车,通过鱼眼轴承可任意转动调整方向,后轮大于前轮,以保证自行车拖行过程中的稳定性与方向性控制。与方向性控制。与方向性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行车拖拽与人工拖拽的两用野营车


[0001]本技术涉及野营车
,具体为一种可自行车拖拽与人工拖拽的两用野营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国人的休闲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户外骑行、野营游玩逐渐成为了时尚健康生活的标志。但由于自行车具有容量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大量野营用品的运输容量需求;传统的野营拖车虽然可以满足容量需求,但是更多的是依托于人力拖拽,非常耗费体力;有人考虑使用绳结捆绑的方式将其与自行车组合使用,虽然解决了体力消耗问题,但是由于传统野营车的设计具有操控功能局限性,行驶过程中难以操控,从而易引发安全问题。
[0003]本技术可以同时解决野营自行车的容量局限性问题,和传统野营车的拖拽安全性操控问题,给国人一个全新、安全、完美的休闲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自行车拖拽与人工拖拽的两用野营车,解决了野营自行车的容量局限性问题和传统野营车的拖拽安全性操控问题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自行车拖拽与人工拖拽的两用野营车,包括车架和自行车梁,两块所述车架之间转动连接有拉杆,所述车架与拉杆相对的一侧前后两端之间分别转动连接有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前后两端之间中间靠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左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扣,所述前支架左侧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中间靠顶部位置与第一卡扣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顶端贯穿并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固定杆顶端外径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内部前端贯穿并滑动连接有延长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前端设置有锁紧螺母。
[0006]优选的,所述延长杆一端固定连接有鱼眼轴承,所述鱼眼轴承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支撑杆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锁紧环,且锁紧环均与自行车梁之间滑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前支架底部前后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均转动连接有前轮,所述后支架前后两端底部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丝,所述固定螺丝中间位置上均转动连接有后轮。
[0008]优选的,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与车架相邻的一侧前后两端中间位置上均转动连接有限位板,前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框且转动框底部两端分别与拉杆之间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底部前后两端内侧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左右两
侧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转动杆之间均转动连接,且转动杆中间位置分别与转动框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扣且第二卡扣与固定杆之间滑动连接。
[0011]优选的,前端所述转动杆中间位置上均设置有安装锁扣。
[0012]优选的,所述锁紧环左侧之间分别贯穿并设置有固定螺丝且固定螺丝均位于自行车梁左侧。
[0013]工作原理:将第二连接杆一端的锁紧环滑入自行车梁上,通过固定螺丝对锁紧环进行固定,通过支撑杆与转动块之间转动连接,可调整支撑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角度,使得支撑杆一端的锁紧环滑入自行车梁上,再通过固定螺丝对支撑杆上的锁紧环进行固定,通过支撑杆与第二连接杆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对车架重载后向下的压力予以支撑,并且对支撑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角度进行调整,向外掰动第一连接杆使得第二卡扣与固定杆脱落,再向外拉动延长杆调整至适合的长度后,转动锁紧螺母对延长杆的位置进行固定,将延长杆一端的鱼眼轴承搭接在第二连接杆右侧顶部上,通过鱼眼轴承可任意转动调整方向,以保证自行车拖行过程中的稳定性与方向性控制,并且后轮大于前轮,车辆在拖行过程中前轮离地,降低颠簸,提高了车辆运行的稳定性;通过第二卡扣将第一连接杆固定在固定杆上,再向外掰固定杆,使其与第一卡扣之间脱落,拉动扶手通过固定杆与固定块之间转动,可对野营车进行手动拖拽;转动杆分别与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间转动连接,并且转动框与转动杆之间转动,同时转动框通过限位板分别与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间转动,可对车架进行折叠,折叠时转动杆与转动框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同时转动框逐渐垂直于地面,直至转动框分别与前支架和后支架贴合,可对野营车进行折叠。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自行车拖拽与人工拖拽的两用野营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将第二连接杆一端的锁紧环滑入自行车梁上,通过固定螺丝对锁紧环进行固定,通过支撑杆与转动块之间转动连接,可调整支撑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角度,使得支撑杆一端的锁紧环滑入自行车梁上,再通过固定螺丝对支撑杆上的锁紧环进行固定,通过支撑杆与第二连接杆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对车架重载后向下的压力予以支撑,并且对支撑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角度进行调整,使其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自行车;向外掰动第一连接杆使得第二卡扣与固定杆脱落,再向外拉动延长杆调整至适合的长度后,转动锁紧螺母对延长杆的位置进行固定,将延长杆一端的鱼眼轴承搭接在第二连接杆右侧顶部上,通过鱼眼轴承可任意转动调整方向,以保证自行车拖行过程中的稳定性与方向性控制,并且后轮大于前轮,车辆在拖行过程中前轮离地,降低颠簸,提高了车辆运行的稳定性。
[0016]2、本技术通过转动杆分别与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间转动连接,并且转动框与转动杆之间转动,同时转动框通过限位板分别与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间转动,可对车架进行折叠,折叠时转动杆与转动框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同时转动框逐渐垂直于地面,直至转动框分别与前支架和后支架贴合,可对野营车进行折叠,在闲置时减小车架的占地面积。
[0017]3、本技术通过第二卡扣将第一连接杆固定在固定杆上,再向外掰固定杆,使其与第一卡扣之间脱落,拉动扶手通过固定杆与固定块之间转动,可对野营车进行手动拖
拽,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自动车拖拽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连接杆部分结构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人工拖拽立体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人工拖拽正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折叠立体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的折叠侧视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的车架俯视图。
[0025]其中,1、车架;2、前轮;3、后轮;4、第一连接杆;5、固定块;6、固定杆;7、第一卡扣;8、连接环;9、滑动杆;10、延长杆;11、鱼眼轴承;12、第二连接杆;13、转动块;14、支撑杆;15、锁紧环;16、固定螺丝;17、锁紧螺母;18、第二卡扣;19、前支架;20、后支架;21、限位板;22、转动框;23、转动杆;24、安装锁扣;25、固定架;26、横杆;27、拉杆;28、扶手;29、自行车梁;30、固定螺丝。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行车拖拽与人工拖拽的两用野营车,包括车架(1)和自行车梁(29),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车架(1)之间转动连接有拉杆(27),所述车架(1)与拉杆(27)相对的一侧前后两端之间分别转动连接有前支架(19)和后支架(20),所述前支架(19)前后两端之间中间靠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横杆(26),所述横杆(26)左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扣(7),所述前支架(19)左侧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内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杆(6),且固定杆(6)中间靠顶部位置与第一卡扣(7)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6)顶端贯穿并滑动连接有滑动杆(9),所述滑动杆(9)顶端固定连接有扶手(28),所述固定杆(6)顶端外径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环(8),所述连接环(8)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所述第一连接杆(4)内部前端贯穿并滑动连接有延长杆(10),所述第一连接杆(4)前端设置有锁紧螺母(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行车拖拽与人工拖拽的两用野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杆(10)一端固定连接有鱼眼轴承(11),所述鱼眼轴承(11)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2),所述第二连接杆(12)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块(13),所述转动块(13)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杆(14),所述第二连接杆(12)和支撑杆(14)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锁紧环(15),且锁紧环(15)均与自行车梁(29)之间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行车拖拽与人工拖拽的两用野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逄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铁木真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