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引导下的穿刺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478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声引导下的穿刺训练器,属于医疗教具技术领域。该穿刺训练器包括底座、穿刺训练部、信号收发部和穿刺针组件。其中底座上具有承载面。穿刺训练部包括穿刺模型体和多个目标铜片,多个目标铜片呈列均匀间隔布置于穿刺模型体内部,多个目标铜片距离承载面的间距逐渐减小。信号收发部包括盒体、供电单元和多个发声芯片。供电单元与多个发声芯片电连接,多个发声芯片与多个目标铜片一一对应,发声芯片与目标铜片通过第一导线电连接。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和第二导线,穿刺针通过第二导线与供电单元电连接。使用该穿刺训练器能够有效提高穿刺手术的训练质量。训练器能够有效提高穿刺手术的训练质量。训练器能够有效提高穿刺手术的训练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引导下的穿刺训练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教具
,特别涉及一种超声引导下的穿刺训练器。

技术介绍

[0002]可视化技术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技术是一种越来越被推广、认可和适用的可视化技术,该技术在临床多科室中运用,包括麻醉科、疼痛科、超声科、消化内科、肝脏外科、泌尿外科、肾内科、肿瘤科、ICU等。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意识到此项技术的重要性,有广大的学习需求。然而掌握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技术存在一定难度,尤其对于初学者,使手、眼、超声相协调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0003]在相关技术中,对超声引导下的穿刺训练,通常采用导师带领学生在全硅胶材质的人体模型、或者目标器官的穿刺模型,例如包埋脊柱的硅胶模型上进行训练;或者利用生物材料,例如在尸体标本、猪肉模型进行穿刺训练。
[0004]采用相关技术中的训练方式,由于穿刺技术的学习曲线较长,往往要经过大量操作的累积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学生在学习之初由于操作不熟练、耗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模型、标本等训练器材。并且在训练时往往得不到较为明显的反馈,往往需要导师来进行人为评判,学习成本高,其学习效果也不能客观评价,难以保证穿刺手术训练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声引导下的穿刺训练器,其穿刺训练难度可调、穿刺路径多样,可以满足学员反复多次进行穿刺训练,并且在训练的同时能够对训练结果进行及时反馈,有效提高穿刺手术的训练质量。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声引导下的穿刺训练器,包括:
[0007]底座,所述底座上具有承载面;
[0008]穿刺训练部,包括穿刺模型体和多个目标铜片,所述穿刺模型体安装所述承载面上且内部填充有软胶介质,所述多个目标铜片沿第一方向呈列均匀间隔布置于所述穿刺模型体内部,所述多个目标铜片距离所述承载面的间距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承载面;
[0009]信号收发部,包括盒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盒体内部的供电单元和多个发声芯片,所述盒体安装在所述承载面上且与所述穿刺模型体相邻贴合布置,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多个发声芯片电连接,所述多个发声芯片与所述多个目标铜片一一对应,所述发声芯片与对应的所述目标铜片通过穿设于所述穿刺模型体和所述盒体之间的第一导线电连接;
[0010]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和第二导线,所述穿刺针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供电单元电连接,所述穿刺针的外部设置有绝缘握柄。
[0011]可选地,所述穿刺训练部包括多组所述目标铜片,每组所述目标铜片均包括所述多个目标铜片,多组所述目标铜片在所述穿刺模型体内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0012]可选地,位于所述穿刺模型体中的所述第一导线包括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垂直于所述承载面且位于对应的所述目标铜片与所述承载面之间,所述第一线段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目标铜片连接,所述第一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线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线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布置。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外部均包覆有绝缘材料层。
[0014]可选地,所述穿刺模型体与所述盒体相贴合的端面上具有多个第一接线端子,所述多个第一接线端子与多组所述目标铜片中的所述目标铜片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均与对应的所述目标铜片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的所述第二线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盒体与所述穿刺模型体相贴合的端面上具有与所述多个第一接线端子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接线端子,所述多个第二接线端子通过位于所述盒体中的所述第一导线与对应的所述多个发声芯片电连接。
[0015]可选地,上述穿刺针上具有发光芯片,所述发光芯片位于穿刺针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导线电连接。
[0016]可选地,所述盒体上具有插线接口,所述插线接口与所述供电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可拆卸地插装于所述插线接口中。
[0017]可选地,所述供电单元为低压电池盒。
[0018]可选地,所述软胶介质为硅胶或者明胶。
[0019]可选地,所述底座和所述盒体均为塑料结构件。
[00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21]该穿刺训练器可以通过底座放置在手术试验台上,受训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位于承载面上的穿刺模型体进行调整加工,以利用软胶介质制成穿刺模型体模拟不同的手术穿刺部位以及临床场景。在进行手术训练时,受训人员可以握持住穿刺针上的绝缘握柄控制穿刺针对穿刺模型体进行穿刺。当穿刺针的针头与位于目标位置的目标铜片相接触时,即代表受训人员穿刺到了正确的目标位置。此时穿刺针、目标铜片、与该目标铜片对应电连接的发声芯片以及供电单元之间形成闭合回路导电,发声芯片即会发出声音信号对受训人员进行反馈,从而方便受训人员进行训练结果记录和评估。而通过沿平行于承载面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目标铜片,多个目标铜片与承载面的间距逐渐减小,实现对于穿刺训练目标点的由浅入深排列,模拟多种不同的手术状况,同时穿刺手术训练的难度系数逐步提高,受训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手术目标进行逐步训练,为后续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手术临床操作进行准备。该穿刺训练器其穿刺训练难度可调、穿刺路径多样,可以满足学员反复多次进行穿刺训练,并且在训练的同时能够对训练结果进行及时反馈,有效提高穿刺手术的训练质量。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声引导下的穿刺训练器的俯视结构示意
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声引导下的穿刺训练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7]在相关技术中,对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手术训练,通常采用导师带领学生在全硅胶材质的人体模型、或者目标器官的穿刺模型,例如包埋脊柱的硅胶模型上进行训练;或者利用生物材料,例如在尸体标本、猪肉模型进行穿刺训练。
[0028]采用相关技术中的训练方式,由于穿刺技术的学习曲线较长,往往要经过大量操作的累积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学生在学习之初由于操作不熟练、耗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模型、标本等训练器材。并且在训练时往往得不到较为明显的反馈,往往需要导师来进行人为评判,学习成本高,其学习效果也不能客观评价,难以保证穿刺手术训练的质量。
[00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声引导下的穿刺训练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声引导下的穿刺训练器的正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引导下的穿刺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具有承载面(11);穿刺训练部(2),包括穿刺模型体(21)和多个目标铜片(22),所述穿刺模型体(21)安装所述承载面(11)上且内部填充有软胶介质,所述多个目标铜片(22)沿第一方向呈列均匀间隔布置于所述穿刺模型体(21)内部,所述多个目标铜片(22)距离所述承载面(11)的间距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承载面(11);信号收发部(3),包括盒体(31)以及设置在所述盒体(31)内部的供电单元(32)和多个发声芯片(33),所述盒体(31)安装在所述承载面(11)上且与所述穿刺模型体(21)相邻贴合布置,所述供电单元(32)与所述多个发声芯片(33)电连接,所述多个发声芯片(33)与所述多个目标铜片(22)一一对应,所述发声芯片(33)与对应的所述目标铜片(22)通过穿设于所述穿刺模型体(21)和所述盒体(31)之间的第一导线(34)电连接;穿刺针组件(4),包括穿刺针(41)和第二导线(42),所述穿刺针(41)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导线(42)与所述供电单元(32)电连接,所述穿刺针(41)的外部设置有绝缘握柄(4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引导下的穿刺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训练部(2)包括多组所述目标铜片(22),每组所述目标铜片(22)均包括所述多个目标铜片(22),多组所述目标铜片(22)在所述穿刺模型体(21)内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引导下的穿刺训练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穿刺模型体(21)中的所述第一导线(34)包括第一线段(341)和第二线段(342),所述第一线段(341)垂直于所述承载面(11)且位于对应的所述目标铜片(22)与所述承载面(11)之间,所述第一线段(341)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目标铜片(22)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强罗爱林肖静赵旭许巧巧李世勇孙星星唐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