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牛超专利>正文

转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433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接头,包括壳体、磁吸件和导电件,壳体包括顶板和与顶板相对设置的底板,以及连接顶板和底板的侧围,顶板、底板和侧围形成有容纳腔,底板上形成有插孔,顶板上设置有磁吸件,导电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导电部,连接部设置于容纳腔内且与插孔对应设置,导电部暴露于顶板设置,导电件与磁吸件间隔设置。如此,通过转接头的作用,实现了传统插头和新式磁吸式插座的连接。该转接头具有能够实现传统插头与新式磁吸式插座连接,解决两者不能兼容的问题的优点。者不能兼容的问题的优点。者不能兼容的问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转接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接头。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存在两种插座和插头体系,第一种是传统插座上开孔,插头上有鳍片的插头插座体系;第二种是纯磁吸式插头和插座体系,即在插头和插座的表面分别设置磁吸件和导电件,通过两者的磁吸力使导电件连通达到连接目的。两种插头插座体系分别使用时均不存在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两者不能兼容的问题愈专利技术显。
[0003]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转接头,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转接头,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插头和磁吸式插座不能兼容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转接头,包括:
[0006]壳体、磁吸件和导电件,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和与所述顶板相对设置的底板,以及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侧围,所述顶板、底板和侧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底板上形成有插孔,所述顶板上设置有所述磁吸件,所述导电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导电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插孔对应设置,所述导电部暴露于所述顶板设置,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磁吸件间隔设置。
[0007]可选地,所述导电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0008]可选地,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电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第二导电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为圆杆,所述第二导电部为设置于所述圆杆外围且与所述圆杆同心间隔设置的第一圆环,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导电部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卡口,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导电部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卡口。
[0009]可选地,所述容纳腔内还设置有隔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一卡口,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卡口和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二卡口,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卡口和所述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卡口和所述第二卡口分别与所述隔板抵接。
[0010]可选地,所述容纳腔内还设置有弹性缓冲件,所述弹性缓冲件的一端与所述隔板连接,所述弹性缓冲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电部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弹性缓冲件包括支撑杆和套装于所述支撑杆外围的弹簧。
[0012]可选地,所述磁吸件为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部外围的圆环磁吸件。
[0013]可选地,所述转接头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分隔环、第二分隔环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分隔环和所述第二分隔环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分隔环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之间,所述第二分隔环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部和所述磁吸
件之间。
[0014]可选地,所述导电件还包括第三导电件,所述第三导电件包括第三导电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导电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圆环外围且与所述第一圆环同心间隔设置的第二圆环,所述第三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三导电部的一端形成有第三卡口。
[0015]可选地,所述磁吸件和所述壳体,所述导电件和所述壳体之间均设置有胶水层,所述分隔件为塑料绝缘件。
[0016]本技术的上述方案中,转接头包括壳体、磁吸件和导电件,壳体包括顶板和与顶板相对设置的底板,以及连接顶板和底板的侧围,顶板、底板和侧围形成有容纳腔,底板上形成有插孔,顶板上设置有磁吸件,导电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导电部,连接部设置于容纳腔内且与插孔对应设置,导电部暴露于顶板设置,导电件与磁吸件间隔设置。上述方案中,壳体的底板上形成有插孔,用于供传统插头的插片(鳍片)插入,插片从插孔插入后与连接部实现电连接,进而与导电件实现电连接,设置于顶板上的磁吸件可以与磁吸式插座的磁吸件相互吸引而吸合在一起,这样使得转接头的导电部可以与磁吸式插座的导电部位电连接实现导通。如此,通过转接头的作用,实现了传统插头和新式磁吸式插座的连接。该技术具有能够实现传统插头与新式磁吸式插座连接,解决两者不能兼容的问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两孔的转接头的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底板角度看);
[0019]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两孔的转接头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顶板角度看);
[0020]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两孔的转接头的分解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两孔的转接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两孔的转接头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两孔的转接头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两孔的转接头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分解图;
[0025]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三孔的转接头的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底板角度看);
[0026]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三孔的转接头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顶板角度看);
[0027]图10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三孔的转接头的分解图;
[0028]图11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三孔的转接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号说明:
[0030]100、导电件;1、壳体;11、顶板;12、底板;13、插孔;14、侧围;2、磁吸件;3、第一导电件;31、第一导电部;32、第一连接部;321、第一卡口;322、第一连接段;4、第二导电件;41、第二导电部;42、第二连接部;421、第二卡口;422、第二连接段;5、第三导电件;6、分隔件;61、第一分隔环;62、第二分隔环;63、第三分隔环;64、第一连杆;65、第二连杆;7、隔板;8、弹性缓冲件;9、立柱。
[0031]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4]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磁吸件和导电件,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和与所述顶板相对设置的底板,以及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侧围,所述顶板、底板和侧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底板上形成有插孔,所述顶板上设置有所述磁吸件,所述导电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导电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插孔对应设置,所述导电部暴露于所述顶板设置,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磁吸件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电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第二导电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为圆杆,所述第二导电部为设置于所述圆杆外围且与所述圆杆同心间隔设置的第一圆环,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导电部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卡口,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导电部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卡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还设置有隔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一卡口,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卡口和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二卡口,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卡口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超
申请(专利权)人:牛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