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抑制RNA解旋酶DHX33的多环化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430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类抑制RNA解旋酶DHX33的多环化合物。特别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形式、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于预防和/或治疗DHX33相关疾病的医药用途。相关疾病的医药用途。相关疾病的医药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类抑制RNA解旋酶DHX33的多环化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化学领域,涉及DHX33的小分子抑制剂、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于预防和/或治疗DHX33相关疾病的医药用途。

技术介绍

[0002]DHX33属于含有DEAD/H盒的RNA解旋酶蛋白家族。其中的DEAD/H代表氨基酸的缩写Asp

Glu

Ala

Asp/His,这一序列连同其它多个保守性的氨基酸序列,出现在RNA解旋酶家族成员的蛋白序列中,高度参与核酸底物结合以及ATP水解。虽然这些家族成员共有这些相同的序列,但是每个RNA解旋酶都有各自特定的专一性和独特的生物功能。DHX33蛋白的分子量是72kDa,具有解旋核酸的功能,它利用ATP水解所释放的生物能来驱动改变RNA和蛋白质复合物的构象,进而参与多种RNA的代谢活动,具体地,从RNA转录、剪切、编辑、翻译到降解等一系列生物过程。DHX33的功能并不仅仅局限于对RNA分子的修饰,研究表明,除了解旋RNA双链之外,DHX33蛋白也参与到DNA的代谢。具体,DHX33蛋白可以解开DNA的双链结构,并在基因表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0003]研究表明,DHX33通过结合在多种癌症相关的基因启动子,影响了DNA的甲基化状态,进而在基因组水平调控多种癌症基因的表达和肿瘤发展相关的信号通路,对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凋亡、糖代谢等多种细胞活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发现DHX33可以感受外来双链RNA分子的侵入并在细胞的先天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DHX33作为十分重要的细胞生长调控基因,在多种癌症中高度表达,比如肺癌、淋巴瘤、神经胶质母细胞瘤、乳腺癌、结肠癌、肝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依赖于DHX33蛋白的高度表达。DHX33的遗传敲除可以显著抑制RAS癌基因驱动的肺癌发生发展;体内和体外实验证实,抑制DHX33蛋白后,多种癌症如乳腺癌、结肠癌、脑胶质瘤、淋巴瘤等癌症的发生发展都受到明显抑制。
[0004]研究表明,DHX33的蛋白功能依赖于其解旋酶活力。DHX33的解旋酶活力缺失突变体不具有DHX33蛋白的功能,无法替代野生型DHX33基因的功能。目前针对DHX33作为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较为稀少,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类活性高、成药性好的DHX33抑制剂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具有抑制DHX33的RNA解旋酶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预防和/或治疗DHX33相关疾病(例如脑胶质母细胞瘤等癌症)的潜在价值。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形式:
[0007][0008]其中,
[0009]每个R1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氨基、

NH(C1‑4烷基)、

N(C1‑4烷基)2、硝基、C1‑4烷基、C1‑4卤代烷基、C1‑4烷氧基、C1‑4卤代烷氧基、C1‑4羟基烷基、

O

(C1‑4亚烷基)

O

(C1‑4烷基)、

C(=O)

NH

(C1‑4亚烷基)

N(C1‑4烷基)2、或

C(=O)

O

(C1‑4烷基),或者多个R1与其所连接的原子形成5

7元环;
[0010]R2选自氢、C1‑4烷基或

(C1‑4亚烷基)

O

(C1‑4烷基);
[0011]X1选自N或

CR6;
[0012]R6选自氢或C1‑4烷基;
[0013]R3选自氢或C1‑4烷基;
[0014]R4选自氢或C1‑4烷基;
[0015]X2选自N或

CR7;
[0016]R7选自氢或C1‑4烷基;
[0017]每个R5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氰基、C1‑4烷基、C1‑4卤代烷基、C1‑4烷氧基、C1‑4卤代烷氧基、C3‑6环烷基、

C(=O)

O

(C1‑4烷基)、苯基、苄基、吡啶基、

C(=O)

NH2、或

NH

C(=O)

(C1‑4烷基),所述苯基、苄基、吡啶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1‑4烷基或C1‑4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
[0018]m选自0、1、2、3或4;
[0019]n选自0、1、2、3或4;
[0020]条件是当为时,m不为0;
[0021]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形式选自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酯、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溶剂化物、氮氧化物、同位素标记物、代谢物和前药。
[002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形式中的每个R1各自独立地选自氟、氯、溴、甲基、乙基、异丙基、三氟甲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三氟甲氧基、硝基、氨基、

NH(CH3)、

NH(CH2CH3)、

N(CH3)2、

N(CH2CH3)2、

CH2OH、

CH2CH2OH、

O

(CH2)2‑
OCH3、

C(=O)

NH

(CH2)2‑
N(CH3)2、

C(=O)

NH

(CH2)3‑
N(CH3)2、

C(=O)

OCH3、或

C(=O)

OCH2CH3,或者两个R1与其所连接的原子形成6元环;
[0023]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形式中的每个R1各自独立地选自氟、氯、溴、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三氟甲氧基、硝基、氨基、

NH(CH3)、

N(CH3)2、

CH2OH、

O

(CH2)2‑
OCH3、

C(=O)

NH

(CH2)2‑
N(CH3)2、或

C(=O)

OCH2CH3,或者两个R1与其所连接的原子形成
[002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形式中的R2选自氢、甲基、乙基、异丙基、

(CH2)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形式:其中,每个R1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氨基、

NH(C1‑4烷基)、

N(C1‑4烷基)2、硝基、C1‑4烷基、C1‑4卤代烷基、C1‑4烷氧基、C1‑4卤代烷氧基、C1‑4羟基烷基、

O

(C1‑4亚烷基)

O

(C1‑4烷基)、

C(=O)

NH

(C1‑4亚烷基)

N(C1‑4烷基)2、或

C(=O)

O

(C1‑4烷基),或者多个R1与其所连接的原子形成5

7元环;R2选自氢、C1‑4烷基或

(C1‑4亚烷基)

O

(C1‑4烷基);X1选自N或

CR6;R6选自氢或C1‑4烷基;R3选自氢或C1‑4烷基;R4选自氢或C1‑4烷基;X2选自N或

CR7;R7选自氢或C1‑4烷基;每个R5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氰基、C1‑4烷基、C1‑4卤代烷基、C1‑4烷氧基、C1‑4卤代烷氧基、C3‑6环烷基、

C(=O)

O

(C1‑4烷基)、苯基、苄基、吡啶基、

C(=O)

NH2、或

NH

C(=O)

(C1‑4烷基),所述苯基、苄基、吡啶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1‑4烷基或C1‑4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m选自0、1、2、3或4;n选自0、1、2、3或4;条件是当为时,m不为0;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形式选自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酯、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溶剂化物、氮氧化物、同位素标记物、代谢物和前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形式,其中每个R1各自独立地选自氟、氯、溴、甲基、乙基、异丙基、三氟甲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三氟甲氧基、硝基、氨基、

NH(CH3)、

NH(CH2CH3)、

N(CH3)2、

N(CH2CH3)2、

CH2OH、

CH2CH2OH、

O

(CH2)2‑
OCH3、

C(=O)

NH

(CH2)2‑
N(CH3)2、

C(=O)

NH

(CH2)3‑
N(CH3)2、

C(=O)

OCH3、或

C(=O)

OCH2CH3,或者两个R1与其所连接的原子形成6元环;优选地,每个R1各自独立地选自氟、氯、溴、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三氟甲氧基、硝基、氨基、

NH(CH3)、

N(CH3)2、

CH2OH、

O

(CH2)2‑
OCH3、

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严冬李相鲁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开悦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