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GLP-1R受体激动剂化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213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类GL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类GLP

1R受体激动剂化合物及其用途
[0001]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12月03日向中国专利局提交的名称为“一类GLP

1R受体激动剂化合物及其用途”,申请号为202011406013.0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权益,在此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合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类GLP

1R受体激动剂化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0003]GLP

1受体(GLP

1Receptor,GLP

1R),是一种7次跨膜的G蛋白偶联受体B家族(分泌素家族)中的胰高血糖素受体亚家族,它广泛分布于胰腺及胰腺外组织,如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胃肠道、肺、肾脏、甲状腺、皮肤、淋巴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
[0004]胰高血糖素样肽

1(GLP

1)是GLP

1R受体的天然配体,是一种多肽化合物。其有两种形式,分别为GLP

1(7

37)和GLP

1(7

36)酰胺,这两者仅有一个氨基酸序列不同,GLP

1约80%的循环活性来自GLP

1(7

36)酰胺。GLP

1由胰高血糖素原基因表达,在胰岛α细胞中,胰高血糖素原基因的主要表达产物是胰高血糖素,而在肠黏膜的L细胞中,前激素转换酶(PC1)将胰高血糖素原剪切为其羧基端的肽链序列,即GLP

1。GLP

1与GLP

1R受体结合可促进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同时也刺激β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
[0005]GLP

1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发挥降糖作用。
[0006]1)保护胰岛β细胞的作用
[0007]GLP

1可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基因的转录、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并可刺激胰岛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
[0008]此外,GLP

1还可作用于胰岛α细胞,强烈地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并作用于胰岛δ细胞,促进生长抑素的分泌,生长抑素又可作为旁分泌激素参与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0009]研究证明,GLP

1可通过多种机制明显地改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或患者的血糖情况,其中,促进胰岛β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的作用尤为显著。
[0010]2)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
[0011]GLP

1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只有在血糖水平升高的情况下,GLP

1才发挥降糖作用,而在血糖水平正常时,则不会使其进一步降低。
[0012]3)减轻体重
[0013]GLP

1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降低体重的作用,包括抑制胃肠道蠕动和胃液分泌,抑制食欲及摄食,延缓胃内容物排空。GLP

1还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下丘脑),从而使人体产生饱胀感和食欲下降。
[0014]诺和诺德公司近日公布的索马鲁肽(一种修饰的长效GLP

1多肽)临床3期结果表明,在所有随机化患者中,肥胖患者治疗68周后,索马鲁肽2.4mg治疗组从平均基线体重105.3公斤下降14.9%、安慰剂组体重下降2.4%;索马鲁肽2.4mg组有86.4%的患者体重减
轻≥5%、安慰剂组为31.5%。
[0015]正因为GLP

1通过作用于GLP

1R受体能显著改善代谢类疾病,国内外很多公司都研发了各种修饰或未修饰的GLP

1短效(一天三次)或长效(一天一次、一周一次)多肽药物,这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鲁肽、阿必鲁肽、度拉糖肽、贝那鲁肽、利司那肽、索马鲁肽等。
[0016]然而,将GLP

1多肽及其修饰物应用于临床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天然的GLP

1极易被体内的二肽基肽酶Ⅳ(DPP
‑Ⅳ
)降解,其血浆半衰期不足2分钟,必须持续静脉滴注或持续皮下注射才能产生疗效,这大大限制了GLP

1的临床应用。而修饰的GLP

1虽然能够延长半衰期,但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在口服用药方面仍然存在非常大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能够口服的小分子GLP

1R受体激动剂药物。
[0017]WO2018109607公布了如下通式化合物及一个候选药物PF

06882961及Ref

01(原文献中化合物4A

01及3A

01,在下文中用作对照化合物)。
[0018][0019]出乎意料的是,相比于PF

06882961及Ref

01,本专利技术中绝大多数化合物在显示很好活性的同时,还显示了更好的体内药代性质,更适合作为药物开发。
[0020]WO2019239371公开了如下通式化合物及以下化合物Ref

02(原文献中实施例1,在下文中用作对照化合物)。
[0021][0022]出乎意料的是,相比于化合物Ref

02,本专利技术中的化合物不但活性高,而且也显示了更优良的药代性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2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类具有GLP

1R受体激动活性的化合物。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下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25][0026]其中,
[0027]A是苯基或含有选自O或N中的一个或两个杂原子的5

6元杂芳基;
[0028]R1选自

H、卤素、

CN、

OH、氘、

C1‑6烷基、

C1‑6烷氧基、

C2‑6烯基、

C2‑6炔基、

C6‑
10

基或含有选自O或N中的一个或两个杂原子的

C5‑
10
杂芳基;所述

C1‑6烷基、

C1‑6烷氧基、

C2‑6烯基、

C2‑6炔基可以被0

3个F取代;
[0029]下标m是0、1、2或3的整数;
[0030]R2、R3各自独立选自

H、氘、C1‑6烷基;或者R2、R3与其相连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下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A是苯基或含有选自O或N中的一个或两个杂原子的5

6元杂芳基;R1选自

H、卤素、

CN、

OH、氘、

C1‑6烷基、

C1‑6烷氧基、

C2‑6烯基、

C2‑6炔基、

C6‑
10
芳基或含有选自O或N中的一个或两个杂原子的

C5‑
10
杂芳基;所述

C1‑6烷基、

C1‑6烷氧基、

C2‑6烯基、

C2‑6炔基可以被0

3个F取代;下标m是0、1、2或3的整数;R2、R3各自独立选自

H、氘、C1‑6烷基;或者R2、R3与其相连的碳原子一起组成3

6元环烷基或含有选自O或N中的一个或两个杂原子的杂环烷基;L选自

O



S



NR
11



C(R
11
R
12
)

;所述R
11
、R
12
为氢或

C1‑6烷基;R4选自卤素、

CN、

OH、氘、

C1‑6烷基、

C1‑6烷氧基、

C2‑6烯基或

C2‑6炔基;所述

C1‑6烷基、

C1‑6烷氧基、

C2‑6烯基或

C2‑6炔基可以被0

3个F取代;下标n是0、1或2的整数;B选自:R5选自

H、卤素、

CN、

OH、氘、

C1‑6烷基、

C1‑6烷氧基、

C2‑6烯基或

C2‑6炔基;所述

C1‑6烷基、

C1‑6烷氧基、

C2‑6烯基或

C2‑6炔基可以被0

3个F取代;下标o是0、1或2的整数;R6、R7各自独立地选自

H、氘、

C1‑6烷基;或者R6、R7与其相连的碳原子一起组成3

6元环烷基或含有选自O或N中的一个或两个杂原子的3

6元杂环烷基;或者R6与其相连的碳原子以及B环一起组成3

6元环烷基或含有选自O或N中的一个或两个杂原子的3

6元杂环烷基;R8选自

C1‑3烷基、

亚甲基C3‑6环烷基或

亚甲基含有选自O或N中的一个或两个杂原子的C4‑6杂环烷基;其中,所述

C1‑3烷基、亚甲基C3‑6环烷基、亚甲基含有选自O或N中的一个或两个杂原子的C4‑6杂环烷基可以被选自卤素、

CN、

OH、氘、

C1‑6烷基、

C1‑6烷氧基、

C2‑6烯基、

C2‑6炔基或含有选自O或N中的一个或两个杂原子的5

6元杂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Z选自N或CR
13
;R9选自氢、卤素、

CN、

OH、氘、

C1‑6烷基、

C1‑6烷氧基、

C2‑6烯基或

C2‑6炔基;所述

C1‑6烷基、

C1‑6烷氧基、

C2‑6烯基或

C2‑6炔基可以被0

3个F取代;下标p是0、1或2的整数;R
10
选自

COOH或羧基等排体;R
13
选自氢、卤素、

CN、

OH、氘、

C1‑6烷基、

C1‑6烷氧基、

C2‑6烯基或

C2‑6炔基;所述

C1‑6烷基、

C1‑6烷氧基、

C2‑6烯基或

C2‑6炔基可以被0

3个F取代;所述卤素选自F、Cl和Br。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具有如下式(II)所示的结构:其中,A是苯基或吡啶基;R1选自卤素、

CN、

OH、氘、

C1‑6烷基、

C1‑6烷氧基、

C2‑6烯基、

C2‑6炔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本余尚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闻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