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影防伪器件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416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潜影防伪器件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设计防伪图形;根据防伪图形制备版辊,版辊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表面的多个凸起;提供一衬底,所述衬底包括UV胶层、压印在所述UV胶层上的微纳结构;在UV胶层具有微纳结构一侧的表面镀一层金属材料以形成金属层;在所述形成金属层的步骤前利用所述版辊将一层溶液转移至所述UV胶层具有微纳结构一侧的表面,或,在所述形成金属层的步骤后利用所述版辊将所述溶液转移至所述金属层表面;利用清洗剂进行清洗后,得到潜影防伪器件,其中,所述金属层具有多个镂空单元。通过上述方法,提高了良品率,且加工方法简单;同时,还能实现微纳结构与镂空单元结合,实现双重防伪,提高了防伪效果。了防伪效果。了防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潜影防伪器件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伪
,特别是涉及一种潜影防伪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国内防伪领域应用最早的就是模压激光技术。该技术之所以能应用于防伪领域,除了价格低廉、识别方便等因素外,在技术上主要是因为其极强的信息承载能力。模压全息图能够记载全息拍摄时的状态、所用光学元件的性质、后处理情况及感光材料性质等,其复杂的光学特征不能被有效的复制。由于具有极强的信息承载能力,对于油墨印刷方法难度极高的缩微技术,对于模压激光全息来说就简单的多。
[0003]作为一种安全技术,全息有很多优势。第一,生成源全息产品要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但是大批量复制相对比较便宜。第二,在早期大批量生成全息产品所必须的设备和技术很难获得。第三,全息产品与印刷的商标看起来有很大的区别。第四,伪造者传统用于伪造的工具(照相机和印刷机)对全息没有作用。
[0004]由于全息防伪技术具有易于识别、科技含量高、易于批量生成和难以复制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防伪领域。早期全息防伪技术是通过两束光的干涉制备的光栅效果,后来,像素光刻技术使其实现了自动化光刻,近年来激光直写技术不断发展,其光学效果也不断地演变。由单色、同位异像、动态等衍射光栅效果扩展至零级衍射防伪技术、紫外效果、铂金浮雕、透镜再现等新的光学效果。全息防伪技术发展至今,新的光学防伪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国家证据、烟包保证和品牌保护方面。
[0005]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实生活中对于全息防伪技术是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传统的局部镀铝及大面积图案屏蔽镀铝实现的图案镂空尺寸较大,不够精细,而目前又很难做到具有微纳级尺寸的精密镂空金属层结构的材料。
[0006]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便捷、防伪效果好的潜影防伪器件的制作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潜影防伪器件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设计防伪图形;
[0010]根据所述防伪图形制备版辊,所述版辊包括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表面的多个凸起;
[0011]提供一衬底,所述衬底包括UV胶层、压印在所述UV胶层上的微纳结构;
[0012]在所述UV胶层具有微纳结构一侧的表面镀一层金属材料以形成金属层;
[0013]在所述形成金属层的步骤前利用所述版辊将一层溶液转移至所述UV胶层具有微纳结构一侧的表面,或,在所述形成金属层的步骤后利用所述版辊将所述溶液转移至所述金属层表面;
[0014]利用清洗剂进行清洗后,得到潜影防伪器件,其中,所述金属层具有多个镂空单
元。
[001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防伪图形包括阵列区和图形区,所述阵列区、所述图形区均由多个按点阵式排列的图形单元组成。
[001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图形单元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方形、菱形、五边形、六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1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图形单元为直径50um~80um的圆,相邻的圆点间距为图形区100um~200um。
[001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凸起与所述阵列区或所述图形区对应,即,所述凸起的尺寸、形状及分布与所述阵列区或所述图形区中的所述图形单元的尺寸、形状及分布一致。
[001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转移移步骤中,采用卷对卷的方式利用所述版辊在所述UV胶层或所述金属层上进行辊涂,以使所述溶液转移到所述UV胶层或金属层上,转移至所述UV胶层或所述金属层上的溶液与所述凸起的尺寸、形状及分布一致。
[002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层材质为铝,所述清洗剂为水,所述溶液为碱溶液,所述溶液经所述版辊直接转移在所述金属层上,所述碱溶液溶解其对应位置的金属层,使之成为镂空单元,金属层未印刷所述碱溶液的部位不变,经过水洗烘干,最终在所述金属层形成镂空效果。
[002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层材质为铝,所述清洗剂为碱溶液,所述溶液为不溶于所述碱溶液的感光树脂,所述溶液经所述版辊直接转移在所述金属层上,在清洗时,所述金属层未印刷所述感光树脂的部位溶解于所述碱溶液,所述金属层印刷所述感光树脂的部位则相反,经过所述碱溶液洗烘干,最终在所述金属层形成镂空效果。
[002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层材质为铝,所述清洗剂为水,所述溶液为水溶树脂,所述水溶树脂经所述版辊直接转移在所述UV胶层上,在清洗时,印刷在所述UV胶层上所述水溶树脂溶于水,其对应位置的所述金属层随之脱落,所述金属层未印刷所述水溶树脂的部位不变,经过水洗烘干,最终在所述金属层形成镂空效果。
[002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层采用真空镀的方式形成,所述真空镀的速度500~600m/min,所述金属层厚度为35nm~45nm。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潜影防伪器件的制作方法,利用版辊按所需的图案将溶液转移至金属层上,通过清洗、溶解使金属层上呈现所需镂空图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产品压印脱模时剥离不净和边缘毛刺等现象的发生,极大程度上的保证了产品的完整性,提高了良品率,且加工方法简单,生产效率高;同时,还能实现微纳结构与镂空单元结合,实现双重防伪,提高了防伪效果。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潜影防伪器件的制作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潜影防伪器件的制作方法中设计的防伪图形的平面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潜影防伪器件的制作方法中利用版辊在金属层上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潜影防伪器件的制作方法制作的潜影防伪器件的平面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潜影防伪器件的制作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1]第一实施例
[0032]请参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潜影防伪器件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3]S11:设计防伪图形;
[0034]S12:根据所述防伪图形制备版辊3,所述版辊3包括本体31、设置在所述本体31表面的多个凸起32;
[0035]S13:提供一衬底,所述衬底包括UV胶层、压印在所述UV胶层上的微纳结构42;
[0036]S14:在所述UV胶层具有微纳结构42一侧的表面镀一层金属材料以形成金属层;
[0037]S15:在所述形成金属层的步骤前利用所述版辊3将一层溶液50转移至所述UV胶层具有微纳结构42一侧的表面,或,在所述形成金属层的步骤后利用所述版辊3将所述溶液转50移至所述金属层表面;
[0038]S16:利用清洗剂进行清洗后,得到潜影防伪器件,其中,所述金属层具有多个镂。
[0039]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影防伪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设计防伪图形;根据所述防伪图形制备版辊,所述版辊包括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表面的多个凸起;提供一衬底,所述衬底包括UV胶层、压印在所述UV胶层上的微纳结构;在所述UV胶层具有微纳结构一侧的表面镀一层金属材料以形成金属层;在所述形成金属层的步骤前利用所述版辊将一层溶液转移至所述UV胶层具有微纳结构一侧的表面,或,在所述形成金属层的步骤后利用所述版辊凸起面将所述溶液转移至所述金属层表面;利用清洗剂进行清洗后,得到潜影防伪器件,其中,所述金属层具有多个镂空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影防伪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图形包括阵列区和图形区,所述阵列区、所述图形区均由多个按点阵式排列的图形单元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影防伪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单元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方形、菱形、五边形、六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潜影防伪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单元为直径50um~80um的圆,相邻的圆点间距为图形区100um~200um。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影防伪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起与所述阵列区或所述图形区对应,即,所述凸起的尺寸、形状及分布与所述阵列区或所述图形区中的所述图形单元的尺寸、形状及分布一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影防伪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移移步骤中,采用卷对卷的方式利用所述版辊在所述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昊枢刘晓宁叶瑞任家安左志成陈林森朱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