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特别是涉及一种偏振薄膜及其制作方法、光波导镜片、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偏振薄膜是液晶显示、光学测量和光通信等系统中使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学组件,非常适用于需要高对比度偏振的应用,例如微型投影机、偏振分光棱镜以及平视显示器等显示装置。这些系统中要求偏振薄膜具有高消光比、宽广的入射角度范围和非常紧凑的体积。偏振薄膜设计用于传输所需的偏振状态同时又可反射不需要的状态,同时可在高达45°的入射角中实现频谱平坦性能,因此广泛作为偏振分光棱镜使用。此外,基于金属线栅的偏振反射薄膜可在高温或高湿度环境中实现耐久性,同时也可在400nm至1200nm的可见与近红外光谱范围中提供出色偏振分束性能。
2、然而,传统的偏振薄膜无法兼顾低吸收损耗、高消光比和广入射角度等光学性能,不利于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兼顾低吸收损耗、高消光比和广入射角度的光学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兼顾低吸收损耗、高消光比和广入射角度的光学性能的偏振薄膜及其制作方法、光波导镜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薄膜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光栅的周期为50nm~150nm,所述介质光栅的占空比为0.1~0.5,所述介质光栅的脊部厚度为30nm~110nm,所述金属层于所述脊部的顶面部分的厚度为30nm~150nm,所述金属层于所述脊部的侧面部分的厚度为5nm~5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底的折射率为1.3~1.9,所述介质光栅的折射率为1.3~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位于所述介质光栅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薄膜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光栅的周期为50nm~150nm,所述介质光栅的占空比为0.1~0.5,所述介质光栅的脊部厚度为30nm~110nm,所述金属层于所述脊部的顶面部分的厚度为30nm~150nm,所述金属层于所述脊部的侧面部分的厚度为5nm~5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底的折射率为1.3~1.9,所述介质光栅的折射率为1.3~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位于所述介质光栅的沟槽底部部分的宽度为0nm~50nm,所述金属层位于所述介质光栅的沟槽底部部分的厚度为0nm~5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完全暴露出所述介质光栅的沟槽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4和5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的材质选自金、银、铜、铝和钨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光栅的材质为树脂类固化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底为柔性基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底的材质选自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和三醋酸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底的厚度为0.5μm~500μ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薄膜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透明基底、所述介质光栅和所述金属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偏振薄膜,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明辉,周振,乔文,陈林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