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孔用弹性挡圈的装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4129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孔用弹性挡圈的装配机构,所述机构包括:可沿竖直方向直线运动的可拆卸压头以及可拆卸过渡套筒;其中,所述过渡套筒的中心通孔呈锥形,所述通孔中直径较大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压头且所述第一端的孔径大于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的初始直径;所述通孔中直径较小的第二端可基于所述过渡套筒沿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紧贴需装配孔用弹性挡圈的产品且所述第二端的孔径与所述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的目标直径一致;所述压头与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孔的中心轴线重合。孔的中心轴线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孔用弹性挡圈的装配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装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孔用弹性挡圈的装配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弹性挡圈也叫卡簧或扣环,属于紧固件的一种,供装在机器、设备的轴槽或孔槽中,起着阻止轴上或孔上的零件轴向运动的作用。由于弹性挡圈使用环境的多样性,造成一些特殊情况下装配困难,例如在安装时需要克服巨大的轴向力,传统的装配工具卡簧钳无法完成装配,而使用专用弹性挡圈安装机成本高,换型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孔用弹性挡圈的装配机构;操作方便高效,并且由于可拆卸的切换适配多种尺寸的孔用弹性挡圈,从而无需采用基于尺寸专用的弹性挡圈安装机,降低了装配成本。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孔用弹性挡圈的装配机构,所述机构包括:
[0006]可沿竖直方向直线运动的可拆卸压头以及可拆卸过渡套筒;其中,所述过渡套筒的中心通孔呈锥形,所述通孔中直径较大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压头且所述第一端的孔径大于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的初始直径;所述通孔中直径较小的第二端可基于所述过渡套筒沿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紧贴需装配孔用弹性挡圈的产品且所述第二端的孔径与所述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的目标直径一致;所述压头与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
[000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孔用弹性挡圈的装配机构;通过可拆卸压头将孔用弹性挡圈经由可拆卸过渡套筒以按照设定的直径尺寸压入产品,操作方便高效,并且由于可拆卸部件能够切换适配多种尺寸的孔用弹性挡圈,从而无需采用基于尺寸专用的弹性挡圈安装机,降低了装配成本。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孔用弹性挡圈的装配机构组成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孔用弹性挡圈的装配机构组成示意图;
[001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孔用弹性挡圈的装配机构组成示意图;
[001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孔用弹性挡圈的装配机构组成示意图;
[001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
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孔用弹性挡圈的装配机构1,该机构1可以包括:可沿如图1中双向箭头所示的竖直方向直线运动的可拆卸压头11以及可拆卸过渡套筒12;其中,所述过渡套筒12的中心通孔121呈锥形,所述通孔121中直径较大的第一端1211靠近所述压头11且所述第一端1211的孔径大于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3的初始直径;所述通孔121中直径较小的第二端1212可基于所述过渡套筒12沿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紧贴需装配孔用弹性挡圈3的产品4且所述第二端122的孔径与所述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3的目标直径一致;如图1中点划线所示,所述压头11与所述通孔121的中心轴线重合。
[0015]通过以上所阐述之孔用弹性挡圈的装配机构1,利用过渡套筒12进行限位,通过压头推动孔用弹性挡圈3在通孔121内克服轴向力装配到产品4中,使得孔用弹性挡圈3移动平稳,该结构简单高效,并且由于压头11以及过渡套筒12可拆卸,从而能够切换不同尺寸的压头11以及过渡套筒12以适配各种尺寸的孔用弹性挡圈,从而无需采用基于尺寸专用的弹性挡圈安装机,降低了装配成本并且换型快速。
[0016]对于图1所示的机构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头11靠近所述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3的一端的压入部的端面直径小于所述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3的初始直径,从而以保证压入部与孔用弹性挡圈3具有尽量大的接触面积来平稳、均布地传递所施加的轴向作用力。
[0017]对于图1所示的机构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头11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将所述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3由所述通孔121的第一端1211压入所述中心通孔121,并在竖直向下的压入过程中利用由所述中心通孔121内壁向所述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3所产生的挤压力使得所述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3到达所述通孔121的第二端1212时的直径为所述目标直径。可以理解地,该目标直径可以是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3压入产品4时所需的直径尺寸,通常可以略小于产品4中用于容置孔用弹性挡圈3的空间内径尺寸。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产品4的上部设置有一容置槽41以容置孔用弹性挡圈3,容置槽41的中心轴线与通孔121的中心轴线重合。在将孔用弹性挡圈3安装至容置槽41的过程中,通孔121的第二端1212可以在产品4的上方并紧贴容置槽41,当压头11沿竖直向下方向将孔用弹性挡圈3压至第二端1212时,孔用弹性挡圈3的直径为目标直径,与第二端1212的直径一致;当处于目标直径的孔用弹性挡圈3随压头11的压入落入容置槽41后,孔用弹性挡圈3基于弹性回复力以使得其自身的直径与容置槽41的内径一致,从而顺利的固定于容置槽41内,并且防止孔用弹性挡圈3出现回弹现象。
[0018]基于上述方案,如图3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产品4的上部可以包括孔径与所述目标直径一致的装配孔42以及从所述装配孔42的内壁凹入的装配槽43;其中,所述装配槽43、所述装配孔42、以及所述压头11与所述通孔121的中心轴线重合;相应于所述通孔121的第二端1212紧贴所述装配孔42,所述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3基于所述压头11竖直向下的压入过程将所述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3从所述通孔121的第二端1212经所述装配孔42到达所述装配槽43。举例来说,装配槽43为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3在产品4内的目标装配位置,其内径大于装配孔42的孔径;装配孔42紧贴通孔121的第二端1212。在压头11将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3压至第二端1212时,孔用弹性挡圈3的直径为目标直径,与第
二端1212的直径以及装配孔42的孔径相一致;随着压头11持续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3将会被压入装配孔42内,并且随着压头11的持续运动被压入至装配槽43,此时,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3在装配槽43内由于弹性回复力使得其直径与装配槽43的内径相同,从而完成将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3装配至产品4内的目标装配位置。
[0019]基于上述方案,如图4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构1还包括:下压气缸13;其中,所述下压气缸13的底部固定有所述压头11且用于控制所述压头沿竖直方向直线运动。
[0020]基于上述方案,继续参见图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构1还包括:通过可拆卸的紧固方式与所述过渡套筒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孔用弹性挡圈的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包括:可沿竖直方向直线运动的可拆卸压头以及可拆卸过渡套筒;其中,所述过渡套筒的中心通孔呈锥形,所述通孔中直径较大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压头且所述第一端的孔径大于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的初始直径;所述通孔中直径较小的第二端可基于所述过渡套筒沿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紧贴需装配孔用弹性挡圈的产品且所述第二端的孔径与所述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的目标直径一致;所述压头与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靠近所述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的一端的压入部的端面直径小于所述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的初始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将所述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由所述通孔的第一端压入所述中心通孔,并在竖直向下的压入过程中利用由所述中心通孔内壁向所述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所产生的挤压力使得所述待装配的孔用弹性挡圈到达所述通孔的第二端时的直径为所述目标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包括孔径与所述目标直径一致的装配孔以及从所述装配孔的内壁凹入的装配槽;其中,所述装配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鹏祥刘肖剑刘广丰董鑫洪俊李立谢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秦泰汽车排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