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探测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386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波探测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微波探测方法包括自所述微波探测装置的接收天线接入平衡差分信号形态的回波信号的步骤,则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在所述回波信号中以共模干扰形态存在而能够在所述回波信号的传输过程中抑制环境干扰,以在后继,基于对平衡差分信号形态的所述回波信号的差分转单端处理步骤对平衡差分信号形态的所述回波信号中的共模干扰的进一步抑制作用,输出免受环境电磁干扰的单端信号形态的所述回波信号,和基于对单端信号形态的所述回波信号的混频处理步骤输出多普勒中频信号,从而提高所述多普勒中频信号对与人体移动动作、微动动作,以及呼吸和心跳动作相对应的活动特征的反馈精准度。和心跳动作相对应的活动特征的反馈精准度。和心跳动作相对应的活动特征的反馈精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波探测方法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波探测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的一种微波探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智能家居、以及智能安防技术对于环境探测,特别是对于人的存在、移动以及微动的动作特征的探测准确性的需求越来越高,只有获取足够稳定的探测结果,才能够为智能终端设备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其中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的微波探测技术作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相联的重要枢纽在行为探测和存在探测技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其能够在不侵犯人隐私的情况下,探测出活动物体,比如人的动作特征、移动特征、以及微动特征,甚至是人的心跳和呼吸特征信息,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具体地,相应微波探测器被一激励信号馈电而发射对应所述激励信号的频率一微波波束至所述目标空间,进而于所述目标空间形成一探测区域,和接收所述微波波束被所述探测区域内的相应物体反射形成的一反射回波而传输对应所述反射回波频率的一回波信号至一混频检波单元,其中所述混频检波单元混频所述激励信号和所述回波信号而输出对应于所述激励信号和所述回波信号之间的频率/相位差异的一多普勒中频信号,其中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在反射所述微波波束的所述物体处于运动的状态时,所述回波信号与所述激励信号之间具有一定的频率/相位差异而于所述多普勒中频信号呈现相应的幅度波动以反馈人体活动。
[0003]在由ITU

R(ITU Radiocommunication Sector,国际通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定义的供开放给诸如工业、科学和医学等机构使用的无需授权许可的ISM频段中,被应用于微波探测的频段主要有2.4Ghz、5.8Ghz、10.525Ghz、24.125Gh等有限的频段资源,并且相应的微波探测器在使用这些频段时需要遵守一定的发射功率(一般发射功率低于1W)以减小对其他无线电设备的干扰,虽然不同频段的定义和许可能够规范无线电的使用频段而减小不同频段的无线电设备之间相互干扰的概率,但在有限的频段资源许可下,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应相邻频段或相同频段的无线电使用覆盖率的高速提升,如日益普及的5G无线路由器,或在原2.4G无线路由器的基础上基于双工模式而新增的5G频段,以致于相邻或相同频段的无线电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日益严重,且随着以人为本的智能化竞争,对人体动作特征包括呼吸动作甚至心跳动作的精准探测需求也极速提升。因此,抗干扰性能作为衡量相应微波探测模块的精准度的其中一项影响因素,在无线电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现有的微波探测器的精准度难以维持,更遑论提升至满足对人体动作特征包括呼吸动作甚至心跳动作的精准探测需求。
[0004]进一步地,由于相应微波波束的边界为辐射能量衰减到一定程度的梯度边界而具有非确定性,并由于缺乏对电磁辐射的有效控制手段,即对相应微波波束的梯度边界的整形手段,主要体现在对微波波束的波束角的调整手段的匮乏,相应微波探测器发射的所述微波波束所覆盖的实际探测空间难以被稳定控制,并进一步基于所述微波波束在不同目标
探测空间的反射和穿透行为,造成现有微波探测器的实际探测空间无法独立基于对微波波束的波束角的调整与相应目标探测空间相匹配的状况,如此以在实际探测空间之外的目标探测空间无法被有效探测的状态,和/或在目标探测空间之外的实际探测空间存在环境干扰的状态,包括动作干扰、电磁干扰以及因电磁屏蔽环境造成的自激干扰,造成现有的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的微波探测技术精准度差和/或抗干扰性能差的问题,即由于微波波束的边界为辐射能量衰减到一定程度的梯度边界,同时缺乏对微波波束的梯度边界的整形手段,以及基于所述微波波束的反射和穿透特性,现有的微波探测器的实际探测空间难以在实际应用中匹配相应的目标探测空间,造成现有的微波探测器在实际应用中于不同应用场景的适应能力有限并具有较差的探测稳定性的缺陷。
[0005]为解决以上缺陷,现有的微波探测器主要通过窄化其天线的频带宽度的方式降低同频段的天线之间相互干扰的概率,和通过提高所述回波信号的强度的方式提高所述多普勒中频信号中相应有效信号相对于干扰信号的幅度差值而以所述多普勒中频信号在幅值上的相应阈值设定降低所述微波探测模块的灵敏度,以基于灵敏度的降低排除与低幅值的干扰信号相对应的所述目标探测空间之外的实际探测空间的环境干扰。一方面,虽然通过窄化天线的频带宽度的方式能够降低同频段的天线之间相互干扰的概率,但基于工作原理上的差异,通信用途的天线(如无线路由器中的天线)往往被设计具有较宽的频带宽度以满足多信道通信的要求,对应在相邻频段或相同频段的无线电使用覆盖率被高速提升的背景下,对微波探测器的天线的频带宽度的窄化无法保障现有的微波探测器的天线不受通信用途的天线的干扰,或不对通信用途的天线造成干扰;此外,基于天线的频带宽度与天线的结构形态和尺寸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微波探测器的天线的频带宽度的窄化同时会形成对该天线在结构和尺寸上的高精度要求,并且相应的高精度要求会随着天线的谐振频点的提高而愈发苛刻,对应产生额外的成本负担。另一方面,由于所述多普勒中频信号的幅值关联于所述反射回波的能量大小而同时关联于环境中的反射面面积大小,运动物体的反射面大小和运动速度以及与所述微波探测模块之间的距离,因此,基于所述微波探测器的灵敏度的降低无法准确排除所述目标探测空间之外的实际探测空间的环境干扰和动作干扰以致对所述目标探测空间的探测并不稳定和准确;此外,基于现有的微波探测器对回波信号的高强度要求,对实际探测空间的范围调整倾向于在覆盖相应目标探测空间的同时在所述目标探测空间具有较高的电磁辐射能量密度,如此以造成现有的微波探测器无法基于灵敏度的降低避免对所述目标探测空间内的通信用途的天线造成干扰,并在通信用途的天线对高信号强度的追求下,难以基于灵敏度的降低避免受到所述目标探测空间内的通信用途的天线的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波探测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微波探测方法突破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倾向于提高所述回波信号的强度的技术倾向,基于通信用途的天线对高信号强度的普遍性追求,通过降低所述微波探测装置的发射天线的发射功率的方式,降低了相应所述微波波束和所述反射回波的信号强度,即降低了所述微波波束和所述反射回波的电磁辐射能量密度,进而能够利用通信装置自带的底噪抑制机制,避免对相应通信装置造成干扰而能够降低甚至解除安装环境内的通信装置的安装位置对所述微波探测装置于
相应安装环境的安装位置的限制。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波探测方法和装置,其中通过降低所述微波探测装置的发射天线的发射功率的方式,所述微波波束的信号强度被降低,以基于所述微波波束对砖石结构的混泥土墙壁或者玻璃的穿透行为产生的损耗远大于在空间内传播所产生的损耗的特性,在所述微波波束的信号强度被降低而呈弱信号形态的状态,利用界定目标探测空间的砖石结构的混泥土墙壁或者玻璃对弱信号形态的所述微波波束的吸收,形成对弱信号形态的所述微波波束的梯度边界的适应性界定,对应在不限制所述目标探测空间的空间形态的状态,使得所述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微波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一发射天线被一激励信号馈电而发射对应于所述激励信号的频率的微波波束;B、自一接收天线接入相差趋于180
°
而呈平衡差分信号形态的回波信号,则所述回波信号包含对应于所述微波波束被相应物体反射形成的反射回波的信号,且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在所述回波信号中以共模干扰形态存在而能够在平衡差分信号形态的所述回波信号的接收与传输过程中被抑制;以及C、以一差分转单端电路对平衡差分信号形态的所述回波信号作差分转单端处理而输出单端信号形态的回波信号,和以一混频电路对所述激励信号和单端信号形态的所述回波信号作混频处理而输出单端信号形态的多普勒中频信号,以基于平衡差分信号形态的所述回波信号至单端信号形态的所述回波信号的转换过程对平衡差分信号形态的所述回波信号中的共模干扰的进一步抑制作用,提高单端信号形态的所述回波信号对所述反射回波的反馈精度而提高单端信号形态的所述多普勒中频信号的精准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C)中,进一步包括步骤:在所述差分转单端电路和所述接收天线之间以适于放大差分信号形态的信号的至少一放大电路对平衡差分信号形态的所述回波信号进行放大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C)中,所述差分转单端电路和所述放大电路以仪表放大器的电路形态被一体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以一差分馈电电路为所述发射天线提供180
°
相差的激励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C)中,以另一差分转单端电路对相差180
°
而呈平衡差分信号形态的所述激励信号作差分转单端处理,以输出单端信号形态的所述激励信号至所述混频电路而基于所述混频电路对单端信号形态的所述激励信号和所述回波信号的混频处理输出单端信号形态的所述多普勒中频信号。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所述差分馈电电路以分立元器件形态被设置并具有被设置为MOS管或三极管的一三极电路处理器,一电感,一第一电阻,一第二电阻,一第三电阻,一第一电容,一第二电容,一振荡电容以及适于接入相应电源的一电源连接端,其中所述三极电路处理器具有与三极管的集电极或MOS管的漏极相对应的第一连接端,和与三极管的基极或MOS管的栅极相对应的第二连接端,以及与三极管的发射极或MOS管的源极相对应的第三连接端,其中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被电性连接于所述三极电路处理器的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经所述电感与所述电源连接端相连,和经所述第一电容被接地,其中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被电性连接于所述三极电路处理器的所述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被接地,其中所述振荡电容的一端被电性连接于所述三极电路处理器的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振荡电容的另一端被接地,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被电性连接于所述三极电路处理器的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被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感与所述第二电阻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被电性连接于所述三极电路处理器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三连接端,其中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被等阻值地设置,以在所述差分馈电电路于所述电源连接端接入相应电源的状态,于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以相差趋于180
°
的平衡差分信号形态输出所述激励信号,从而实现对所述发射天线趋于180
°
的相差馈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所述差分馈电电路进一步具有一第三电容和一第四电容,其中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分别被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以经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以相差趋于180
°
的平衡差分信号形态输出所述激励信号。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所述差分馈电电路以分立元器件形态被设置并具有被设置为MOS管或三极管的一三极电路处理器,一电感,一第一电阻,一第二电阻,一第三电阻,一第一电容,一第二电容,一振荡电容以及适于接入相应电源的一电源连接端,其中所述三极电路处理器具有与三极管的集电极或MOS管的漏极相对应的第一连接端,和与三极管的基极或MOS管的栅极相对应的第二连接端,以及与三极管的发射极或MOS管的源极相对应的第三连接端,其中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被电性连接于所述三极电路处理器的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经所述电感与所述电源连接端相连,和经所述第一电容被接地,其中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被电性连接于所述三极电路处理器的所述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被接地,其中所述振荡电容的一端被电性连接于所述三极电路处理器的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振荡电容的另一端被接地,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被电性连接于所述三极电路处理器的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被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源连接端,其中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被电性连接于所述三极电路处理器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三连接端,其中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被等阻值地设置,以在所述差分馈电电路于所述电源连接端接入相应电源的状态,于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以相差趋于180
°
的平衡差分信号形态输出所述激励信号,从而实现对所述发射天线趋于180
°
的相差馈电。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所述差分馈电电路进一步具有一第三电容和一第四电容,其中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分别被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以经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以相差趋于180
°
的平衡差分信号形态输出所述激励信号。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所述差分馈电电路以集成电路形态被设置并于一差分振荡电路以相差趋于180
°
的平衡差分信号形态输出所述激励信号,其中所述差分振荡电路具有两N沟道MOS管,两P沟道MOS管,一振荡电感以及一振荡电容其中两所述N沟道MOS管的源极电性相连,两所述P沟道MOS的源极电性相连,两所述N沟道MOS管的两漏极分别被电性连接于不同所述P沟道MOS的漏极,如此以形成其中一所述N沟道MOS管的漏极电性连接于其中一所述P沟道MOS管的漏极,该所述P沟道MOS管的源极电性连接于另一所述P沟道MOS管的源极,该另一所述P沟道MOS管的漏极电性连接于另一所述N沟道MOS管的漏极,以及该另一所述N沟道MOS管的源极电性连接于前一所述N沟道MOS管的源极的顺序连接关系,其中两所述N沟道MOS管中,任一所述N沟道MOS管的栅极被电性连接于另一所述N沟道MOS管的漏极,其中两所述P沟道MOS管中,任一所述P沟道MOS管的栅极被电性连接于另一所述P沟道MOS管的漏极,其中所述振荡电感的两端分别被电性连接于不同所述P沟道MOS管的漏极,所述振荡电容的两端分别被电性连接于不同所述P沟道MOS管的漏极而与所述振荡电感并联,如此以基于所述振荡电感和所述振荡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形成振荡与选频而于所述振荡电感和所述振荡电容的两端形成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信号,以使得其中一所述N沟道MOS管和与该所述N沟道MOS管的栅极电性相连的所述P沟道MOS管能够在同一时
刻导通,另一所述N沟道MOS管和该所述N沟道MOS管的栅极电性相连的所述P沟道MOS管能够在另一时刻同时导通,从而于所述振荡电感的两端以相差180
°
的平衡差分信号形态输出所述激励信号。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所述差分馈电电路还包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一振荡器,一锁相回路以及一逻辑控制单元,其中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在被供电状态为所述差分振荡电路提供恒定的电压,其中所述振荡器被设置为所述逻辑控制单元提供基本的时钟信号而以石英晶体振荡器被外置设置或以内部振荡电路被集成设置于所述逻辑控制单元,其中所述逻辑控制单元被电性连接于所述差分振荡电路的所述振荡电感,其中所述锁相回路以被外置或被集成于所述逻辑控制单元的状态被电性连接于所述逻辑控制单元和所述差分振荡电路之间,以基于所述逻辑控制单元对所述差分振荡电路输出的所述激励信号的反馈校准所述差分振荡电路于所述振荡电感的两端以相差180
°
的平衡差分信号形态输出所述激励信号的频率,从而保障所述差分馈电电路对平衡差分信号形态的所述激励信号的稳定输出。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所述差分馈电电路进一步包括两放大器,以放大自所述差分振荡电路以平衡差分信号形态输出所述激励信号,其中所述逻辑控制单元以与至少一所述放大器电性相连的状态被电性连接于所述差分振荡电路的所述振荡电感,以接收所述放大器对自所述差分振荡电路输出的所述激励信号的反馈。13.根据权利要求1

12中任一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接收天线以平面贴片天线形态被设置而具有一参考地和一辐射源,其中所述辐射源以与所述参考地相间隔的状态被设置于所述参考地的一侧,其中所述辐射源以单元辐射源形态被设置,对应所述辐射源具有单一数量的辐射元,其中所述辐射元具有两馈电点,其中两所述馈电点被反相布置,对应其中一所述馈电点至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的连线方向与另一所述馈电点至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的连线方向相向重合,以基于两所述馈电点被反相布置的结构状态,于两所述馈电点输出呈平衡差分信号形态的所述回波信号。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所述辐射元于其物理中心点与所述参考地电性连接。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所述辐射元具有至少一组和/或至少一对与所述参考地电性相连的接地点,其中同一组所述接地点位于以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为中点的同一正多边形的各顶点,对应同一组所述接地点中的各所述接地点以距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等距离的状态绕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等角度排布,其中同一对所述接地点以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对称分布于所述辐射元,对应同一对所述接地点的连线段以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为中点,以基于所述接地点与所述参考地之间的电性连接关系于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形成零电位点而等效于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与所述参考地电性相连。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在所述发射天线同样以平面贴片天线形态被设置的状态,所述发射天线和所述接收天线基于共用所述参考地的结构形态以收发分离形式被一体设置。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所述发射天线和所述接收天线基于共用所述参考地和所述辐射源的结构形态以收发分离形式被一体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在所述发射天线同样以平面贴片天线形态被设置的状态,所述发射天线和所述接收天线基于共用所述参考地和所述辐射源的结构形态以收发合一形式被一体设置。19.根据权利要求1

12中任一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接收天线以平面贴片天线形态被设置而具有一参考地和一辐射源,其中所述辐射源以与所述参考地相间隔的状态被设置于所述参考地的一侧,其中所述辐射源以二元辐射源形态被设置,对应所述辐射源具有两个辐射元,其中各所述辐射元具有一馈电点,其中两所述辐射元被反相布置,对应其中一所述辐射元的所述馈电点至物理中心点的连线方向与另一所述辐射元的所述馈电点至物理中心点的连线方向相向,以基于两所述辐射元被反相布置的结构状态,于两所述馈电点输出呈平衡差分信号形态的所述回波信号。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至少一所述辐射元于其物理中心点与所述参考地电性连接。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至少一所述辐射元具有至少一组和/或至少一对与所述参考地电性相连的接地点,其中同一组所述接地点位于以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为中点的同一正多边形的各顶点,对应同一组所述接地点中的各所述接地点以距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等距离的状态绕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等角度排布,其中同一对所述接地点以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对称分布于所述辐射元,对应同一对所述接地点的连线段以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为中点,以基于所述接地点与所述参考地之间的电性连接关系于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形成零电位点而等效于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与所述参考地电性相连。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在所述发射天线同样以平面贴片天线形态被设置的状态,所述发射天线和所述接收天线基于共用所述参考地的结构形态以收发分离形式被一体设置。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在所述发射天线同样以平面贴片天线形态被设置的状态,所述发射天线和所述接收天线基于共用所述参考地和所述辐射源的结构形态以收发合一形式被一体设置。24.根据权利要求1

12中任一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接收天线以反相极化的立式结构的一半波回折式定向微波探测天线被设置,对应所述接收天线包括一参考地,一半波振子以及两馈电线,其中所述半波振子具有大于等于1/2且小于等于3/4波长电长度,并具有两耦合段,其中各所述耦合段具有大于等于1/6波长电长度,对应命名各所述耦合段的其中一端为所述耦合段的馈电端,和以两所述耦合段的另一端为所述半波振子的两端,其中两所述馈电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λ/4,所述半波振子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λ/128且小于等于λ/6,其中λ为与所述激励信号的频率相对应的波长参数,其中所述半波振子以其两端与所述参考地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λ/128且小于等于λ/6的状态与所述参考地相间隔,其中两所述馈电线分别被电性连接于相应所述馈电端,其中所述半波振子被反相布置,即以垂直于所述参考地方向为所述半波回折式定向微波探测天线的高度方向,所述半波振子自两所述馈电端在垂直于所述半波回折式定向微波探测天线的高度方向的延伸方向反向,以基于所述半波振子被反相布置的结构状态,于两所述馈电端输出呈平衡差分信号形态的所述回波信号。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所述发射天线和所述接收天线基于共用所述参考地的结构形态以收发分离形式被一体设置。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所述接收天线基于共用所述发射天线的结构形态与所述发射天线以收发合一形式被一体设置。27.根据权利要求1

12中任一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接收天线被设置为双端馈电式差分天线,对应所述接收天线包括一参考地和两条形振子,其中以两所述条形振子的接入激励信号的两端分别为两所述条形振子的馈电端,两所述条形振子自两所述馈电端在所述参考地的同一侧向空间延伸并分别具有大于等于3/16且小于等于5/16波长电长度,其中两所述条形振子分别具有一耦合段,其中以所述耦合段的靠近其所属的所述条形振子的所述馈电端的一端为所述耦合段的近端,两所述耦合段自所述近端在相向方向延伸,以基于两所述条形振子的两所述耦合段自所述近端在相向方向延伸而能够相互耦合形成共同的谐振频点的结构特性,形成两所述条形振子呈在趋于线极化的极化方向被反相布置的结构状态,从而在以所述双端馈电式差分天线作接收天线时,于两所述馈电端直接输出呈平衡差分信号形态的所述回波信号。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所述双端馈电式差分天线的两所述耦合段自所述近端在错位相向方向延伸,并具有大于等于λ/256且小于等于λ/6的错位距离,即其中一所述耦合段上的任一点至另一所述耦合段的距离大于等于λ/256且小于等于λ/6,其中λ为与所述激励信号的频率相对应的波长参数。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所述发射天线基于共用所述接收天线的结构形态与所述接收天线以收发合一形式被一体设置。30.根据权利要求1

12中任一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接收天线以平面贴片天线形态被设置而具有一参考地和一辐射源,其中所述辐射源以与所述参考地相间隔的状态被设置于所述参考地的一侧,其中所述辐射源以单元辐射源形态被设置,对应所述辐射源具有单一数量的辐射元,其中所述辐射元具有两馈电点,其中两所述馈电点被正交布置,对应两所述馈电点与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的连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所述馈电点电性连接有一移相器,以基于所述移相器对自该所述馈电点接入的所述回波信号的移相处理,于所述移相器的远离该所述馈电点的一端和另一所述馈电点之间输出呈平衡差分信号形态的所述回波信号。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所述辐射元于其物理中心点与所述参考地电性连接。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所述辐射元具有至少一组和/或至少一对与所述参考地电性相连的接地点,其中同一组所述接地点位于以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为中点的同一正多边形的各顶点,对应同一组所述接地点中的各所述接地点以距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等距离的状态绕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等角度排布,其中同一对所述接地点以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对称分布于所述辐射元,对应同一对所述接地点的连线段以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为中点,以基于所述接地点与所述参考地之间的电性连接关系于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形成零电位点而等效于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与所述参考地电性相连。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在所述发射天线同样以平面贴片天线
形态被设置的状态,所述发射天线和所述接收天线基于共用所述参考地的结构形态以收发分离形式被一体设置。34.根据权利要求1

12中任一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接收天线以平面贴片天线形态被设置而具有一参考地和一辐射源,其中所述辐射源以与所述参考地相间隔的状态被设置于所述参考地的一侧,其中所述辐射源以二元辐射源形态被设置,对应所述辐射源具有两个辐射元,其中各所述辐射元具有一馈电点,其中两所述辐射元被正交布置,对应其中一所述辐射元的所述馈电点至物理中心点的连线方向与另一所述辐射元的所述馈电点至物理中心点的连线方向垂直,其中一所述馈电点电性连接有一移相器,以基于所述移相器对自该所述馈电点接入的所述回波信号的移相处理,于所述移相器的远离该所述馈电点的一端和另一所述馈电点之间输出呈平衡差分信号形态的所述回波信号。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所述辐射元于其物理中心点与所述参考地电性连接。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至少一所述辐射元具有至少一组和/或至少一对与所述参考地电性相连的接地点,其中同一组所述接地点位于以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为中点的同一正多边形的各顶点,对应同一组所述接地点中的各所述接地点以距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等距离的状态绕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等角度排布,其中同一对所述接地点以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对称分布于所述辐射元,对应同一对所述接地点的连线段以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为中点,以基于所述接地点与所述参考地之间的电性连接关系于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形成零电位点而等效于所述辐射元的物理中心点与所述参考地电性相连。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在所述发射天线同样以平面贴片天线形态被设置的状态,所述发射天线和所述接收天线基于共用所述参考地的结构形态以收发分离形式被一体设置。38.根据权利要求1

12中任一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接收天线以正交极化的立式结构的一半波回折式定向微波探测天线被设置,对应所述接收天线包括一参考地,两半波振子以及四馈电线,其中各所述半波振子具有大于等于1/2且小于等于3/4波长电长度,并具有两耦合段,其中各所述耦合段具有大于等于1/6波长电长度,对应命名各所述耦合段的其中一端为所述耦合段的馈电端,和以两所述耦合段的另一端为所述半波振子的两端,其中各所述半波振子的两所述馈电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λ/4,各所述半波振子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λ/128且小于等于λ/6,其中λ为与所述激励信号的频率相对应的波长参数,其中各所述半波振子以其两端与所述参考地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λ/128且小于等于λ/6的状态与所述参考地相间隔,其中四个所述馈电线分别被电性连接于相应所述馈电端,其中两所述半波振子被正交布置,对应以垂直于所述参考地方向为所述半波回折式定向微波探测天线的高度方向,两所述半波振子在垂直于所述半波回折式定向微波探测天线的高度方向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其中一所述半波振子的其中一所述馈电端经所述馈电线连接有一移相器,以基于所述移相器对自该所述馈电端接入的所述回波信号的移相处理,于所述移相器的远离该所述馈电端的一端和另一所述半波振子的其中一所述馈电端之间输出呈平衡差分信号形态的所述回波信号。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微波探测方法,其中所述发射天线基于共用所述接收天线的结构形态与所述接收天线被一体设置。40.微波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发射天线,其中所述发射天线被设置在被一激励信号馈电的状态发射对应于所述激励信号的频率的微波波束;一接收天线,其中所述接收天线具有趋于线极化的极化方向并在接收所述微波波束被相应物体反射形成的反射回波后以趋于180
°
的相差输出呈平衡差分信号形态的相应回波信号;一差分转单端电路,其中所述差分转单端电路被设置对平衡差分信号形态的所述回波信号作差分转单端处理以输出单端信号形态的回波信号;以及一混频电路,其中所述混频电路被设置对所述激励信号和单端信号形态的所述回波信号作混频处理以输出单端信号形态的多普勒中频信号,如此以基于平衡差分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高迪孙毅邹新邹明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迈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