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域物资应急调配系统及其调配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362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全域物资应急调配系统及其调配方法涉及的是一种基于最优赋权法和多因子分析的全域物资应急调配系统。其调配方法包括:步骤1,应用最优赋权法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所述影响因子包括运送距离、库龄、供应商综合评价、以及是否是历史不合格供应商;步骤2,通过LabelEncoder编码实现各影响因子的数值归一转化;步骤3,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因子的综合推荐分值Wj,分值越高则代表越符合调拨要求,反之则不符合。反之则不符合。反之则不符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域物资应急调配系统及其调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一种全域物资应急调配系统及其调配方法涉及的是一种基于最优赋权法和多因子分析的全域物资应急调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物资跨区调配使用作为电网物资管理过程中的常见手段之一,具有满足应急需求、避免重复采购、降低管理成本等多重作用。然而,传统物资调配过程中,调拨物资的选取主要依赖人工匹配判断,执行效率偏低,综合成本偏高。同时,传统物资调配在可用库存资源统筹过程中,未能将专业仓库存纳入考虑,存在一定的“盲区”。
[0003]为了进一步提高调拨需求匹配和实物发运效率,降低物资调配运输成本和应急抢修二次事故率,实现全域物力资源“看得到、选得好、调得动”的总体目标,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赋权法和多因子分析的全域物资应急调配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全域物资应急调配系统及其调配方法,通过对距离、库龄、供应商评级、历史合格情况等相关因子的最优赋权、数值归一和综合推荐指数计算,实现了物资应急调配指挥由“人工判断”向“机器推荐”转变,以实用化信息工具助力了管理提质增效。
[0005]本专利技术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全域物资应急调配系统,包括依次关联的权重确定模块、影响因子数值归一转化模块和综合推荐模块;
[0007]权重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
[0008]数值归一化模块,用于进行影响因子数字归一转化;
[0009]综合推荐模块,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各影响因子的综合推荐分值,形成调配推荐决定。
[0010]一种全域物资应急调配系统的调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步骤1,应用最优赋权法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所述影响因子包括运送距离、库龄、供应商综合评价、以及是否是历史不合格供应商;
[0012]步骤2,通过LabelEncoder编码实现各影响因子的数值归一转化;
[0013]步骤3,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因子的综合推荐分值Wj,分值越高则代表越符合调拨要求,反之则不符合。
[0014]所述步骤1的具体过程,包括:
[0015]步骤1

1,AHP(层次分析法)模型构建;
[0016]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和决策对象按相关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
[0017]所述最高层,即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
[0018]所述中间层,即主因素,是考虑的因素、决策的准则;
[0019]所述最低层,即决策时的备选方案,也可为中间层的子因素。
[0020]层次分析法的多级递阶层次模型分为三类:完全相关性结构(上层每一因素与下层所有因素均有联系)、完全独立性结构(上层每一因素都有独立的下层要素)和混合型结构(前述两种结构的混合结构)。本专利技术为完全独立性结构,如图1。
[0021]步骤1

2,进行AHP单排序(即AHP单准则排序),层次分析法涉及多层次的因素打分与赋权,首先针对中间层的主因素进行AHP单排序。
[0022]步骤1
‑2‑
1,构造判断/比较矩阵,斜杠代表或者的意思,即也可以称为的意思;
[0023]通过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两两比较确定合适的标度,即将不同因素(因素i与因素j)两两作比获得的值a
ij
填入到矩阵M的i行j列的位置,对比较矩阵中的取值a
ij
可参考Satty的提议,如下表1所示。其中,i,j分别代表矩阵中的行(i),和列(j),a
ij
代表的是矩阵中某个元素,M代表整个矩阵;
[0024]当因素i和因素j的比值a
ij
的值为1时,表示因素i和因素j同等重要;
[0025]当因素i和因素j的比值a
ij
的值为3时,表示因素i和因素j之间的关系是稍微重要;
[0026]当因素i和因素j的比值a
ij
的值为5时,表示因素i和因素j之间的关系是较强重要;
[0027]当因素i和因素j的比值a
ij
的值为7时,表示因素i和因素j之间的关系是强烈重要;
[0028]当因素i和因素j的比值a
ij
的值为2,4和6时,表示因素i和因素j为两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0029]表1不同影响因素对比关系
[0030][0031][0032]本专利技术的中间层主因素有仓库距离、物资库龄、是否合格供应与供应商评级,构建矩阵如表2所示。对角线上恒定为1,因为是各因素与自己对比。
[0033]表2影响因子矩阵
[0034][0035]对表2进行简化即可获得如下矩阵M,该矩阵称为判断/比较矩阵:
[0036][0037]步骤1
‑2‑
2,计算因子/准则权重,斜杠代表或者的意思;
[0038]判断矩阵M是正互反矩阵,即满足以下条件:
[0039][0040]n代表影响因子的个数,如影响因子有5个,n的取值范围是1~5;
[0041]进一步,将满足以下条件的正互反矩阵称为一致性矩阵:
[0042][0043]k的含义和i相同,j用来示例矩阵(元素)相乘,n代表影响因子的个数。
[0044]直观地理解:如果i对j的重要程度是a,j对k的重要程度是b,那么i对k的重要程度应该a*b,类似于传递性。
[0045]一致性矩阵具有如下性质:若一致性矩阵R的最大特征值λ
max
对应的特征向量为:
[0046]W=(w1,...,w
o
)
T
,则其中o表示矩阵的阶数;
[0047]结合判断矩阵的构建可知a
ij
表示因素i相对于因素j的重要性,而因此可以将w
i
与w
j
分别作为因素i与因素j的绝对重要性,也即因素i与因素j的权重,从而W即为各因素的权重向量。还须对向量W进行归一化处理:每个权重除以权重和作为自己的值,最终总和为1。
[0048]然而判断矩阵M一般不满足一致性,但是仍将其当做一致矩阵来处理,从而获得一组权重,但是这组权重能不能被接受,需要进行下一个步骤1
‑2‑
3的一致性检验。
[0049]步骤1
‑2‑
3,一致性检验;
[0050]一致性检验是指对判断矩阵M确定不一致的允许范围。n阶一致阵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n,n阶正互反阵M的最大特征根λ
max
≥n时,M为非一致矩阵,λ
max
比n大的越多,M的不一致性越严重;当且仅当λ
max
=n时,M为一致矩阵。因此可由λ
max
是否等于n来检验判断矩阵M是否
为一致矩阵。
[0051](1)获取一致性指标;
[0052]具体的一致性指标用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域物资应急调配系统的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应用最优赋权法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所述影响因子包括运送距离、库龄、供应商综合评价、以及是否是历史不合格供应商;步骤2,通过LabelEncoder编码实现各影响因子的数值归一转化;步骤3,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因子的综合推荐分值Wj,分值越高则代表越符合调拨要求,反之则不符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域物资应急调配系统的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1

1,AHP层次分析法模型构建;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和决策对象按相关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形成完全独立性结构;步骤1

2,进行AHP单排序,针对中间层的主因素进行AHP单排序;步骤1

3,通过熵值法得到各个指标的信息熵,通过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域物资应急调配系统的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
‑2‑
1,构造判断/比较矩阵,通过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两两比较确定合适的标度,将不同因素即因素i与因素j两两作比获得的值a
ij
填入到矩阵M的i行j列的位置;a
ij
代表的是矩阵M中某个元素,M代表整个矩阵;中间层的主因素即影响因素包括仓库距离、物资库龄、是否合格供应和供应商评级;步骤1
‑2‑
2,计算因子/准则权重;矩阵M是正互反矩阵,即满足以下条件:其中,n代表影响因子的个数,如影响因子有5个,n的取值范围是1~5;矩阵M为满足以下条件的一致性矩阵:k的含义和i相同,j此处的含义仅是用来示例矩阵相乘,n代表影响因子的个数;若一致性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
max
对应的特征向量为:W=(w1,

,w
o
)
T
,则其中o表示矩阵的阶数;a
ij
表示因素i相对于因素j的重要性,而因此将w
i
与w
j
分别作为因素i与因素j的绝对重要性,也即因素i与因素j的权重,从而W即为各因素的权重向量;每个权重除以权重和作为自己的值,最终总和为1;步骤1
‑2‑
3,进行一致性检验,即对矩阵M确定不一致的允许范围;(1)获取一致性指标;
具体的一致性指标用CI计算,CI越小,表示一致性越大;CI=0,表示有完全的一致性;CI接近于0,表示有满意的一致性;CI越大,表示不一致越严重;CI的计算公式如下:(2)衡量随机因素所造成的一致性偏离的大小;考虑到一致性的偏离可能是由于随机原因造成的,因此引入随机一致性指标RI衡量随机因素所造成的一致性偏离的大小:随机一致性指标RI和判断矩阵的阶数有关,矩阵阶数越大,则出现一致性随机偏离的可能性也越大,当判断矩阵的阶数分别为1,2,3,4,5,6,7,8,9,10时,对应的RI值分别为0,0,0.58,0.90,1.12,1.24,1.32,1.41,1.45,1.49;最终使用的检验统计量为检验系数CR,公式如下:当CR<0.10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须要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根据AHP单序排列算法带入数据,得到相应的系数,距离因子为0.65,库龄因子为0.05,合格因子为0.075,评级因子为0.225。(3)通过熵值法得到各个指标的信息熵;具体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沈璇张雨童彤周湛青宋丽张雯洁施嘉敏贡益敏张韬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