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的全乳大切片制作处理盒以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3536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50
一种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的全乳大切片制作处理盒以及方法,处理盒具有:盒体,其敞口处设置有盒盖;标本放置架,其具有底板以及并排设置在底板上的多个隔离板,相邻两个隔离板之间具有间隙;微波发生器;隔离板内部具有空腔,隔离板的侧面设置有连通其内部空腔的透液孔。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的全乳大切片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初次切片;S2、初次固定;S3、二次切片;S4、二次固定;S5、后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一次切片时,不将相邻的两个初级样本块之间完全切断,使得经过一次切片后的样本仍为一个整体,方便进行后续的固定处理以及二次切片处理,简化了操作难度,用特制的处理盒对肿瘤样本进行固定处理,避免了不完全切断导致的固定处理效果变差的问题。差的问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的全乳大切片制作处理盒以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肿瘤病理切片制作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的全乳大切片制作处理盒以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临床研究证实新辅助化疗可使乳腺癌肿瘤显著缩小而增加保留乳房手术机会。自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开展以来,化疗后癌细胞的病理评估标准目前在国际上存在多种方案。纵观各种评估标准,其依据主要集中在癌细胞变性程度、癌细胞数量以及间质反应等方面,但对残留癌组织范围都没有详细的说明。申请人认为对化疗后残留癌组织范围的描述也非常重要,通过全乳连续大切片取材,细致的镜下观察,并用记号笔对肿瘤组织做记号,按切片编号对切片进行排列、还原,从而对残留癌组织的范围有了真实、全面的认识。
[0003]常规的病理组织切片标本取材较小,一般约为2cm
×
1cm
×
1cm,使某些组织病变的观察受到限制,不能观察其全貌,用常规方法取材制片检查易遗漏微小病灶。而全乳腺次连续大切片不仅可观察肿瘤全貌及其周围乳腺组织,还可从不同切面观察整个肿瘤在乳腺内的生长特征变化和扩展方式,可观察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的变化,为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公开号为CN109000956A 的专利申请文件记载了一种全乳腺肿瘤小间隔次连续病理切片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样;(2)初切;(3)第一次固定;(4)修剪;(5)第二次固定;(6) 脱水;(7)二甲苯透明;(8)浸蜡;(9)病理切片。其将制作连续大切片分成多个步骤进行处理,对于大切片的特点将固定分成两次固定,便于初步固定以后修剪多余脂肪,提高大切片制作成形以后的形貌品质。该技术方案在进行初切的过程中将肿瘤标本放入

80℃冰箱速冻25

40分钟,而低温会对组织内一些抗原的表达会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最终的切片质量,并且其制备过程由于分为两次切片,导致操作方法(特别是样本标记操作)比较繁琐,使得制片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的全乳大切片制作处理盒以及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的全乳大切片制作处理盒,其具有:
[0006]盒体,其敞口处设置有盒盖,盒盖上设置有固定液添加口;以及
[0007]标本放置架,其具有底板以及并排设置在底板上的多个隔离板,相邻两个隔离板之间具有1.5

2.0cm的间隙;以及
[0008]微波发生器,设置在盒盖上;
[0009]所述隔离板内部具有空腔,隔离板的侧面设置有连通其内部空腔的透液孔。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的全乳大切片制作处理盒的进一步优化:
[0011]所述隔离板由并排设置的第一格栅板和第二格栅板组成。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的全乳大切片制作处理盒的进一步优化:
[0013]所述隔离板为具有中空结构的板体,板体的侧面均布有若干透液孔。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的全乳大切片制作处理盒的进一步优化:
[0015]所述盒盖的固定液添加口通过管道连接定量泵,定量泵连接至固定液储箱。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的全乳大切片制作处理盒的进一步优化:
[0017]所述盒体的材质为透明玻璃。
[0018]一种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的全乳大切片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S1、初次切片
[0020]将肿瘤组织置于

5℃温度条件下,放置30

40min,然后取出,按照 1

1.5CM的间隔,连续平行剖开,得到多个初级标本块,在剖切过程中,相邻两个初级标本块之间不完全切断;
[0021]S2、初次固定
[0022]将切好的初级标本块,搭放在上述固定处理盒的标本放置架上,使每个初级标本块均嵌设在相邻两个隔离板之间的间隙内,然后将装载有标本的标本放置架置入盒体内,盖上盒盖,通过盒盖上的固定液添加口向盒体内加入固定液,浸泡6

8h;
[0023]S3、二次切片
[0024]对经过初次固定的样本进行修剪,然后将各标本块完全切开,针对每个标本块,再次平行原切面连续平行切开成片状;
[0025]S4、二次固定
[0026]将二次切片得到的样本置于盒体中,加入固定液,继续浸泡4

12h;
[0027]S5、后处理
[0028]经过二次固定的样本依次经过脱水、透明、浸蜡及包埋后,利用切片机进行切片,每块组织切片经HE染色及中性树脂封片处理。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的全乳大切片制作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初次固定时,分次加入固定液,具体地,先加入固定液至将样本的皮肤层淹没,浸泡2

3h,然后补充加入固定液,继续浸泡4

5h。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的全乳大切片制作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初次固定和二次固定过程中使用的固定液为95%的乙醇溶液或甲醛、乙醇及冰醋酸的混合溶液。
[0031]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的全乳大切片制作方法的进一步优化:二次切片后,对样本切片进行标记。
[003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的全乳大切片制作方法的进一步优化:经过二次固定的样本依次经过无水乙醇梯度脱水、甲苯透明以及浸蜡及包埋后,利用切片机进行切片。
[003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4]一、本专利技术在一次切片时,不将相邻的两个初级样本块之间完全切断,使得经过一次切片后的样本仍为一个整体,方便进行后续的固定处理以及二次切片处理,简化了操作难度,且降低了样本标记的工作强度,但是没有完全切断的初级样本块之间会紧密贴合在一起,导致固定处理的效果变差,本专利技术利用特制的处理盒对肿瘤样本进行固定处理,在固定处理过程中,相邻两个初级样本块直接通过隔离板进行隔离,而由于隔离板的独特结构
特点,使得样本块与隔离板接触的侧面也能与固定液进行充分接触,进而避免了不完全切断导致的固定处理效果变差的问题;
[0035]二、本专利技术在一次切片前对样本进行了低温冷冻处理,由于低温冷冻处理会对组织内一些抗原的表达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处理温度为
ꢀ‑
5℃,远高于现有技术中的

80℃(公开号为CN109000956A的专利申请文件),这是因为,

5℃的处理条件已可使组织样本具有一定的强度,方便进行一次切片, 结合本专利技术特别的固定处理方式,组织样本在固定过程中呈自然下垂状态,能够避免在固定过程中发生形变,也就无需在更低温的环境中进行冷冻以防止形变的发生;
[0036]三、本专利技术在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的全乳大切片制作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具有:盒体(101),其敞口处设置有盒盖(102),盒盖(102)上设置有固定液添加口(105);以及样本放置架(103),其具有底板(106)以及并排设置在底板(106)上的多个隔离板(107),相邻两个隔离板(107)之间具有1.5

2.0cm的间隙;以及微波发生器(104),设置在盒盖(102)上;所述隔离板(107)内部具有空腔,隔离板(107)的侧面设置有连通其内部空腔的透液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107)由并排设置的第一格栅板和第二格栅板组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107)为具有中空结构的板体,板体的侧面均布有若干透液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102)的固定液添加口(105)通过管道连接定量泵,定量泵连接至固定液储箱。5.如权利要求1所述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01)的材质为透明玻璃。6.一种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的全乳大切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初次切片将肿瘤组织置于

5℃温度条件下,放置30

40min,然后取出,按照1

1.5CM的间隔,连续平行剖开,得到多个初级样本块,在剖切过程中,相邻两个初级样本块之间不完全切断;S2、初次固定将切好的初级样本块,搭放在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会粉李文才李惠翔任华艳刘宇琼李晟磊孟中勤何欣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