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电源供应器,包括交流电源输入端的基座以及主电路板,该基座的容置空间内收容有主电路板,主电路板与交流电源输入端呈电性连接,该主电路板一侧设有第一直流电接电端,且邻近于第一直流电源输出端处堆栈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扩充电路板,并于扩充电路板一侧设有第二直流电接电端,而第一与第二直流电接电端均插接于线路板一侧所设置的直流电连接端,并于线路板另侧设有直流电源输出端,当主电路板一侧堆栈设置有多个扩充电路板时,则可透过第一、第二直流电接电端以增加直流电流的连接能力,使电源供应器可同时连接多台介面设备,并由扩充电路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电源供应器制造成本高的缺陷。(*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电源供应器,尤指应用于交直流电转换的电源供应器,藉以增加直流电流的连接能力,使电源供应器可同时连接多台介面设备,以及降低电源供应器制造成本的优点。
技术介绍
现今环境为信息爆炸的时代,因而发展出许多可快速处理大量资料设备,由于计算机具有高效率的数据处理的功效,故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工作或生活上每天必备日用品之一,然而,计算机于运作时,大都透过电源供应器来提供计算机运转时所需的电源,且由于目前计算机的周边硬设备均以走向轻、薄、短、小的体积规格的设计,致使电源供应器的设计亦为朝向此趋势进行研发。请参阅图8所示,为现有技术电源供应器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地看出,现有技术的电源供应器于壳体A1形成有容置空间A10,且容置空间A10收容有电路板A2,而电路板A2上设置有电力处理单元A21,且电路板A2一侧设置有接电端子A22,而接电端子A22则与接电板A3所设置的插接端A31呈电性连接,且于接电板A3另侧有提供电源输出的连接端A32。而上述说明中的现有技术电源供应器,仅只有一个插接端口A31供应计算机介面设备所需的电源,而由于计算机科技日新月异,致使计算机所必须配备的基本介面设备也日益增加,故当电源供应器要连接多台介面设备时,则需设置多个具电力处理单元A21的电路板A2,进而造成电源供应器制造成本的增加。为此,本技术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特以其从事此行业多年的研发经验,经由不断试作与修改,方设计出此电源供应器,以改善现有技术结构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供应器,该电源供应器可以增加直流电流的连接能力,并使电源供应器可同时连接多台介面设备,以及降低电源供应器的制造成本的优点。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电源供应器,用于交直流电转换的电源供应器,包括有具交流电源输入端的基座、主电路板,其中该基座内具有容置空间的收容有主电路板,而主电路板设置有具整流功用的电力处理单元,且主电路板与交流电源输入端呈电性连接,并于主电路板一侧设置有可电性连接的第一直流电接电端,而第一直流电接电端插接于预设线路板一侧所设置的相对应直流电连接端,并于预设线路板另侧设置有可提供电源的直流电源输出端,其特征是,该主电路板邻近于直流电源输出端处堆栈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扩充电路板,且扩充电路板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直流电接电端呈并联状态的第二直流电接电端。其中,该扩充电路板设置有使扩充电路板锁固于主电路板的锁固元件。该第一直流电接电端与直流电连接端呈电性连接。该第二直流电接电端与直流电连接端呈电性连接。以下将结合附图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以便于完全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于实际使用时的示意图(一)。图6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于实际使用时的示意图(二)。图7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于实际使用时的示意图(三)。图8为现有技术电源供应器的立体分解图。图中符号说明1 基座10 容置空间11 交流电源输入端12 风扇2 主电路板21 电力处理单元22 第一直流电接电端3 扩充电路板31 固定元件32 第二直流电接电端4 线路板41 直流电连接端42 直流电源输出端5 壳体50 容置空间A1 壳体A10 容置空间A2 电路板A21 电力处理单元A22 接电端子A3 接电板 A31 插接端A32 连接端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1以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以及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的电源供应器包括有基座1、主电路板2、扩充电路板3所组成,兹将上述构件详细说明如下该基座1内具有容置空间10,且基座1一侧设置有提供电源供应器所需的电源的交流电源输入端11,而交流电源输入端11可为插座,且插座可提供市电输入于电源供应器的插头进行插接,并于基座1一侧设置有具散热功用的风扇12。该主电路板2收容于容置空间10中,且主电路板2与基座1所设置的交流电源输入端11呈电性连接,并于主电路板2上设置有具整流功能的电力处理单元21,而主电路板2另侧则设置有可电性连接的第一直流电接电端22。该扩充电路板3设置于主电路板2上方,且扩充电路板3设置有锁固元件31,而锁固元件31可使扩充电路板3锁固于主电路板2或者是锁固于重叠的扩充电路板3上,并于扩充电路板3一侧设置有可电性连接的第二直流电接电端32。该线路板4设置有直流电连接端41,且直流电连接端41可与第一直流电接电端22以及第二直流电接电端32相插接呈电性连接,并于线路板4另侧设置有直流电源输出端42。而上述的详细说明中,电源供应器可利用风扇12来快速排散基座1内部的热空气,藉以避免主电路板2以及电力处理单元21于运作时,使基座1内部温度过热,进而缩短主电路板2以及电力处理单元21的使用寿命。请同时参阅图3以及图4所示,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以及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的看出,本技术的电源供应器可进一步设置有外壳5,且外壳5具有一容置空间50,并于容置空间50一侧设置有线路板4,使第一直流电接电端22与第二直流电接电端32易插拔于线路板4所设置的直流电连接端41。请同时参阅图5、图6以及图7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于实际使用时的示意图(一)、示意图(二)以及示意图(三),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的电源供应器可进一步于主电路板2上方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扩充电路板3(如图5所示),而扩充电路板3设置有锁固元件31,且锁固元件31为可使扩充电路板3锁固于主电路板2或者是锁固于扩充电路板3上,或者是于主电路板2下方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扩充电路板3(如图6所示),使锁固元件31锁固于主电路板2或者是扩充电路板3上,再者,主电路板2亦可同时于两侧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具锁固元件31的扩充电路板3(如图7所示),使锁固元件31锁固于主电路板2或者是扩充电路板3上,并由扩充电路板3的扩增,使电源供应器的电流连接的能力增强,以达到提高电源供应器生功率的目的。综合上述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电源供应器于实际使用时,于主电路板2一侧设置有具第二直流电接电端32的扩充电路板3,使第一直流电接电端22、第二直流电接电端32与线路板4所设置的相对应直流电连接端41呈电性连接,并透过直流电连接端41来增加电流的连接能力,以解决现有技术电源供应器于连接多台介面设备时,需制造多组具电力处理单元21的主电路板2,而造成高制造成本的缺陷。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综上所述,本技术上述的电源供应器于使用时,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技术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设计,符合专利的申请要件,依法提出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供应器,用于交直流电转换的电源供应器,包括有具交流电源输入端的基座、主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供应器,用于交直流电转换的电源供应器,包括有具交流电源输入端的基座、主电路板,其中该基座内具有容置空间的收容有主电路板,而主电路板设置有具整流功用的电力处理单元,且主电路板与交流电源输入端呈电性连接,并于主电路板一侧设置有可电性连接的第一直流电接电端,而第一直流电接电端插接于预设线路板一侧所设置的相对应直流电连接端,并于预设线路板另侧设置有可提供电源的直流电源输出端,其特征是,该主电路板邻近于直流电源输出端处堆栈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扩充电路板,且扩充电路板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直流电接电端呈并联状态的第二直流电接电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昌,
申请(专利权)人:岳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