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298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主体板,主体板包括外壳层和内衬层,外壳层弯折对接形成腔体,内衬层与外壳层的边缘可弯折连接,内衬层向腔体内弯折且容纳在腔体内;多个薄膜,内衬层相对的两侧具有镂空结构,薄膜设置于镂空结构处,薄膜与内衬层的内壁之间形成容纳待包装结构的容纳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包装盒防护性能欠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包装盒防护性能欠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包装盒防护性能欠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装盒


[0001]本技术涉及包装盒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包装盒。

技术介绍

[0002]当包装产品存在脆弱点或者不能承受硬碰撞时,通常会在包装单独增加一内衬,内衬基本采用epe等柔软、能吸收冲击能量的缓冲发泡塑料。现有的常用薄膜复合纸卡包装为纸卡与伸缩膜组合形成的缓冲内衬放置到包装盒中,其包装方式为内装物放置于纸板之上,通过粘于纸板上的伸缩膜将内装物紧缚于纸板之上,形成内衬结构。
[0003]现有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缺点:
[0004]1、eps模具费用高且回收困难,环境污染高,epe和eva成本高,回收困难,环保材料瓦楞纸板成型内衬时,折叠工艺复杂,吸收冲击能量较差易崩溃,防护性能欠佳,无法给予产品很好的保护;同时上述内衬需根据产品大小而特定设计结构、通用性较差;
[0005]2、现有薄膜复合包装技术虽然成型简单,但是当产品较重时,薄膜的紧缚力有限,包装受到一定冲击时,产品能够在薄膜与纸板之前滑动,有概率冲击到包装盒内壁,产品需要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导致产品表面或内部损伤。
[0006]3、现有薄膜复合包装内衬与包装盒分开,供应链生产时需分两次投料,增加供应商上下游管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包装盒防护性能欠佳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主体板,主体板包括外壳层和内衬层,外壳层弯折对接形成腔体,内衬层与外壳层的边缘可弯折连接,内衬层向腔体内弯折且容纳在腔体内;多个薄膜,内衬层相对的两侧具有镂空结构,薄膜设置于镂空结构处,薄膜与内衬层的内壁之间形成容纳待包装结构的容纳空间。
[0009]进一步地,外壳层的内壁与内衬层的外壁之间形成间隙。
[0010]进一步地,镂空结构为多个,且内衬层的底面和/或侧面设置有镂空结构。
[0011]进一步地,外壳层包括:多个侧板,各侧板沿同一方向依次可弯折连接,各侧板依次弯折对接形成外壳层的侧面;多个底板,各底板分别与各侧板的第一边缘可弯折连接,各底板向腔体的内侧弯折对接形成外壳层的底面;顶板,顶板与侧板远离第一边缘的第二边缘可弯折连接,外壳层弯折到位后形成开口,顶板位于开口的一侧,并向腔体的内侧弯折遮挡开口。
[0012]进一步地,内衬层包括:中折板,中折板与侧板的第二边缘可弯折连接,顶板和中折板位于外壳层弯折后相对的两侧,中折板弯折形成U形结构,且U形结构的开口方向与外壳层的开口方向相同;多个侧折板,各侧折板分别与未连接顶板和中折板且弯折后相对设置的侧板的第二边缘可弯折连接,侧折板弯折伸入腔体,并位于U形结构的两侧且遮挡U形
结构的侧面开口,侧折板上设置有与U形结构连通的镂空结构。
[0013]进一步地,中折板的侧面和/或底面上设置有镂空结构。
[0014]进一步地,中折板包括第一过渡段、第一折段、第二折段、第三折段、第二过渡段和第四折段,第一过渡段与侧板的第二边缘可弯折连接,第一过渡段、第一折段、第二折段、第三折段、第二过渡段和第四折段向远离侧板的方向顺次可弯折连接,第一折段、第二折段和第三折段弯折形成U形结构,第四折段弯折到位后,第四折段的表面与侧板的内壁面接触配合,第四折段的边缘与底板抵接。
[0015]进一步地,沿远离侧板的方向,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的宽度相等,第一折段和第三折段的宽度相等,第四折段的宽度大于第三折段的宽度。
[0016]进一步地,沿第二边缘的长度方向,第一过渡段的长度小于侧板的长度。
[0017]进一步地,侧折板包括:中间部,中间部具有镂空结构;多个边缘部,边缘部与中间部的边缘可弯折连接,且中间部一侧的边缘部与侧板的第二边缘可弯折连接,侧折板弯折到位后中间部与U形结构的侧面开口边缘抵接,侧折板弯折到位后边缘部的边缘与侧板的内壁抵接。
[0018]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使得主体板可以采用纸板,包装盒得到减量化即盒内不需要增加多余的缓冲内衬,从而降低模具费用,降低环境污染,简化折叠工艺。并且,在无额外缓冲内衬的情况下,通过对包装盒三面进行折叠设计,形成一体化六面缓冲结构,主体板在加工时一次投料即可完成加工,不需要多次投料,从而降低了供应商上下游管控成本。同时,在内衬层内相对的两侧设置有薄膜,当将待包装结构放置到容纳空间内时,利用薄膜的伸缩性,待包装结构的两端伸入到镂空结构内,位于两侧的薄膜之间并与薄膜抵接,底部支撑在内衬层上,这样,待包装结构碰撞时产生的能量通过高强度可回弹的薄膜进行吸收,避免了产品易损结构受到冲击时出现损坏的问题,有效解决了复合薄膜包装在较重、形状不规则、易损产品应用中,易损结构缺乏有效保护的问题,使得包装盒整体结构稳定,防护性能高。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包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图1中的包装盒的主体板的展开图;
[0022]图3示出了图1中的包装盒的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示出了图1中的包装盒弯折外壳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示出了图1中的包装盒弯折边缘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示出了图1中的包装盒弯折侧折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示出了图1中的包装盒弯折中折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示出了图1中的包装盒的侧视图;
[0028]图9示出了图1中的包装盒的俯视图;
[0029]图10示出了另一种待包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示出了与图10中的待包装结构匹配的包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示出了图10中的待包装结构放置到图11中的包装盒时的俯视图。
[0032]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3]10、主体板;11、外壳层;111、侧板;112、底板;113、顶板;114、侧折痕;115、底折痕;116、顶折痕;12、内衬层;121、中折板;1211、第一过渡段;1212、第一折段;1213、第二折段;1214、第三折段;1215、第二过渡段;1216、第四折段;1217、第一中折痕;1218、第二中折痕;122、侧折板;1221、中间部;1222、边缘部;1223、第一边折痕;1224、第二边折痕;13、镂空结构;20、薄膜;30、待包装结构;31、脆弱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5]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板(10),所述主体板(10)包括外壳层(11)和内衬层(12),所述外壳层(11)弯折对接形成腔体,所述内衬层(12)与所述外壳层(11)的边缘可弯折连接,所述内衬层(12)向所述腔体内弯折且容纳在所述腔体内;多个薄膜(20),所述内衬层(12)相对的两侧具有镂空结构(13),所述薄膜(20)设置于所述镂空结构(13)处,所述薄膜(20)与所述内衬层(12)的内壁之间形成容纳待包装结构(30)的容纳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层(11)的内壁与所述内衬层(12)的外壁之间形成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结构(13)为多个,且所述内衬层(12)的底面和/或侧面设置有所述镂空结构(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层(11)包括:多个侧板(111),各所述侧板(111)沿同一方向依次可弯折连接,各所述侧板(111)依次弯折对接形成所述外壳层(11)的侧面;多个底板(112),各所述底板(112)分别与各所述侧板(111)的第一边缘可弯折连接,各所述底板(112)向所述腔体的内侧弯折对接形成所述外壳层(11)的底面;顶板(113),所述顶板(113)与所述侧板(111)远离所述第一边缘的第二边缘可弯折连接,所述外壳层(11)弯折到位后形成开口,所述顶板(113)位于所述开口的一侧,并向所述腔体的内侧弯折遮挡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层(12)包括:中折板(121),所述中折板(121)与所述侧板(111)的第二边缘可弯折连接,所述顶板(113)和所述中折板(121)位于所述外壳层(11)弯折后相对的两侧,所述中折板(121)弯折形成U形结构,且所述U形结构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外壳层(11)的开口方向相同;多个侧折板(122),各所述侧折板(122)分别与未连接所述顶板(113)和所述中折板(121)且弯折后相对设置的所述侧板(111)的第二边缘可弯折连接,所述侧折板(122)弯折伸入所述腔体,并位于所述U形结构的两侧且遮挡所述U形结构的侧面开口,所述侧折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凯俊傅秋佳梁奕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