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衬组件、包装结构及包装盒
[0001]本技术涉及产品包装
,尤其是涉及一种内衬组件、包装结构及包装盒。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伸缩薄膜纸卡包装为纸卡与伸缩膜组合形成的组合包装结构,其包装方式为内装物放置于纸板之上,通过粘于纸板上的伸缩膜将内装物紧缚于纸板之上,形成完整包装结构。
[0003]目前的上下以及左右薄膜复合悬空内衬需要通过挤压,将薄膜拉伸至绷紧状态使设备牢牢固定在薄膜之间。但是,产品固定于纸板和膜之间,纸膜的缓冲防护较弱,在特定产品应用下缓冲不足,无法有效保护产品;另外,需要通过挤压薄膜复合内衬以达到固定设备的效果,易回弹,操作困难,无法进行高效组装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衬组件、包装结构及包装盒,上述内衬组件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产品组装生产的效率,且能够对产品起到较强的缓冲作用,有效地保护了产品。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内衬组件,包括壳体以及薄膜;其中,壳体具有一个贴附板,贴附板具有与薄膜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薄膜;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个贴附板,所述贴附板具有与所述薄膜对应设置的贴附孔,所述贴附孔用于穿设产品;所述薄膜粘贴于所述贴附板、且覆盖所述贴附孔,所述薄膜用于包裹产品的端部;当所述薄膜包裹产品的端部时,所述薄膜处于紧绷状态、且位于所述壳体的腔体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由纸板折叠而成的盒体;所述纸板包括顶板、底板以及中间板;所述中间板具有所述贴附孔,以形成所述贴附板;所述顶板具有一个与所述贴附孔的尺寸、形状均相同的第一开孔;所述顶板的四个侧边分别具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对称设置,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之间均具有折痕;所述第一侧板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角板和第二角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角板和所述第二角板之间均具有折痕;所述第二侧板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三角板和第四角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三角板和所述第四角板之间均具有折痕;所述第三侧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边连接有第一边板,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一边板之间具有折痕;所述第四侧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边连接有第二边板,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二边板之间具有折痕;所述中间板的四个侧边分别具有第五侧板、第六侧板、第七侧板以及第八侧板,所述第五侧板和所述第六侧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七侧板和所述第八侧板对称设置,所述中间板与所述第五侧板、第六侧板、第七侧板以及第八侧板之间均具有折痕;所述第二侧板通过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五侧板连接,且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五侧板之间均具有折痕;所述纸板折叠成盒体时,所述第五侧板用于与所述第一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六侧板用于与第二侧板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纸板折叠成盒体时,所述第五侧板用于与所述第一侧板粘接,所述第六侧板用于与第二侧板粘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加强板、以及由纸板折叠而成的盒体;所述加强板由多个中空板叠加制成,所述加强板具有一个贯穿其自身且与所述贴附孔的尺寸、形状均相同的第二开孔;所述贴附板位于所述盒体、且所述加强板用于与所述贴附板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贴合于所述贴附板的一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纸板包括中心板;所述中心板具有所述贴附孔,以形成所述贴附板,所述加强板用于与所述中心板的一面贴合;所述中心板的四个侧边分别具有第一子板、第二子板、第三子板以及第四子板,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秋佳,姚烨,林凯俊,梁奕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