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部信号控制芯线高曲绕防断设计的充电桩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2746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部信号控制芯线高曲绕防断设计的充电桩电缆,包括外层护套和位于其内的两根以上电源芯线、两根以上信号控制芯线以及填充物;信号控制芯线包括信号控制芯线导体及挤出包覆于信号控制芯线导体外部的信号控制芯线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有信号控制芯线均绞合在一起成缆,并在外部挤出包覆一层信号控制芯线总成缆护套,同时每个信号控制芯线导体的中心填充有特多龙丝束。由于信号控制芯线导体内部填充特多龙丝束来支撑导体,并且多个信号控制芯线绞合成缆,提升了抗弯强度,具备高曲绕性,故这种充电桩电缆在使用中能有效避免信号控制芯线导体损伤或断路,大大提高自身工作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部信号控制芯线高曲绕防断设计的充电桩电缆


[0001]本技术属于充电桩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内部信号控制芯线高曲绕防断设计的充电桩电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缆行业内在评测使用频率很高的公共或家用充电桩电缆的各方面性能时,其耐弯折性,或抗曲绕性往往是最重要的性能之一。众所周知,充电桩电缆的组成结构中,除了大规格的且通常为二芯以上布置的电源芯线外,还有较细的信号控制芯线,这种信号控制芯线的主要功能是负责保证充电桩充电功能的顺利实施,也对充电桩设备及相关充电汽车的安全起到防护作用。
[0003]上述两种芯线中,电源芯线内部由于采用的电源导体规格一般较大,且多是由多根较细的导体绞合而成的5类或6类导体,不太容易断。但信号控制芯线则不一样,其往往都是由单根导体束绞而成,这就造成信号控制芯线太细,抗曲绕特性差,容易在使用中损伤和断裂。当然实际生产中亦可以通过增大信号控制芯线的截面积的方式以便采用较高直径的内部导体,进而提高其抗曲绕性。然而实际情况是:虽然目前根据国家标准GB/T 33594

2017 ,欧标EN50620及 IEC62893标准中,理论上信号控制芯线的标称截面积有较大的选择范围,但为了控制成本,厂家往往都采用最小截面积,这就导致信号控制芯线内部的导体也只能选择较细的类型。例如:对于交流充电用电缆,其标称截面积范围为0.5

1.5mm2 ,但由于成本控制厂家多选择最小的0.5mm2;再比如对于直流充电用电缆,其标称截面积范围为0.75

2.5mm2 ,但由于成本控制厂家多选择 0.75mm2。与之相应的,信号控制芯线内部导体也多选择直径较细的类型,例如在美国UL62 标准中信号控制芯线多选择22AWG导体。这些都造成目前充电桩电缆的使用过程中最容易断的就是信号或控制芯线。
[0004]除了相关行业标准有规定的最低耐弯折次数要求外,各大电动汽车制造商大多有自已的标准要求,但是在电缆实际的频繁使用过程中,由于电缆要经常来回弯折,甚至在电缆装配环节也会对电缆内部的导体造成一定的位伸,挤压及弯折损伤,这样就导致现有充电桩电缆内部的信号控制芯线非常容易断,使用寿命减少,甚至有不符合客户规定弯曲次数而断路的的现象。而一旦信号控制芯线断裂,则会使充电桩的充电功能完全无法实现,并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部信号控制芯线高曲绕防断设计的充电桩电缆,这种充电桩电缆的抗弯曲性能,尤其是内部信号控制芯线的抗弯曲性能更好,具备高曲绕性,能够有效防止在频繁的使用中导体损伤或断路,大大提高充电桩电缆自身的工作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部信号控制芯线高曲绕防断设计的充电桩电缆,包括外层护套和位于外层护套内的两根以上的电源芯线、两根以上的信号控制芯线以
及填充物;信号控制芯线包括信号控制芯线导体及挤出包覆于信号控制芯线导体外部的信号控制芯线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有信号控制芯线均绞合在一起成缆,并在外部挤出包覆一层信号控制芯线总成缆护套,同时每个信号控制芯线导体的中心填充有特多龙丝束。
[0007]进一步优选的,本技术中所述特多龙丝束中的特多龙丝的细度为500D。
[0008]进一步优选的,本技术中所述信号控制芯线导体采用单根铜丝,并且实际生产时,其束绞至中心的特多龙丝束上。
[0009]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电源芯线包括电源芯线导体和挤出包覆在电源芯线导体外部的电源芯线绝缘层,电源芯线导体为5类导体或者6类导体。
[0010]更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电源芯线的数量为三根。
[0011]更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信号控制芯线的数量为四根。
[0012]本技术的这种充电桩电缆,由于内部结构改进,因此其生产流程也区别于传统技术,对比如下:
[0013]本技术实际生产简易流程如下:
[0014]1)信号控制芯线导体束丝环节,即采用单根铜丝束绞至特多龙丝束上,再通过芯线挤出工序在其外部包覆信号控制芯线绝缘层;
[0015]同时,电源芯线也通过芯线挤出工序在电源芯线导体外部包覆电源芯线绝缘层;
[0016]2)将所有信号控制芯线绞合成缆,即外部包覆信号控制芯线总成缆护套;
[0017]3)将上述成缆后的信号控制芯线作为整体,再与各电源线芯成缆,充入填充物,最后外层护套挤出。
[0018]传统生产工艺:
[0019]1)信号控制芯线导体直接由单根铜丝束绞而成,再通过芯线挤出工序在其外部包覆信号控制芯线绝缘层;
[0020]同时,电源芯线也通过芯线挤出工序在电源芯线导体外部包覆电源芯线绝缘层;
[0021]2)再将各信号控制芯线与各电源线芯一同成缆,充入填充物,最后外层护套挤出。
[0022]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23]1、本技术由于在其信号控制芯线导体内部填充特多龙丝束来支撑导体,并且进一步将多个信号控制芯线绞合成缆后再同电源芯线挤出成缆,这些措施都大大提升了信号控制芯线的抗弯强度。因此这种充电桩电缆的抗弯曲性能,尤其是内部信号控制芯线的抗弯曲性能更好,具备高曲绕性,能够防止在频繁的使用中导体损伤或断路,大大提高充电桩电缆自身的工作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0024]2、本技术从内部结构的角度很好的解决了信号控制芯线的易断问题,使信号控制芯线具备高曲绕性,因此其能够避免在电缆生产装配环节就可能对信号控制芯线造成的弯曲损伤,进一步提高充电桩电缆整体的装配可靠性和安全性。
[0025]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7]图1是本技术充电桩电缆的截面示意图;
[0028]图2是图1中信号控制芯线导体与中心特多龙丝束的结构关系放大图;
[0029]图3是常规充电桩电缆的截面示意图。
[0030]其中:1、外层护套;2、电源芯线;201、电源芯线导体;202、电源芯线绝缘层;3、信号控制芯线;301、信号控制芯线导体;302、信号控制芯线绝缘层;303、特多龙丝束;4、填充物;5、信号控制芯线总成缆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这种内部信号控制芯线高曲绕防断设计的充电桩电缆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具体由外层护套1和位于外层护套1内的三根电源芯线2、四根信号控制芯线3以及填充物4所构成。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部信号控制芯线高曲绕防断设计的充电桩电缆,包括外层护套(1)和位于外层护套(1)内的两根以上的电源芯线(2)、两根以上的信号控制芯线(3)以及填充物(4);信号控制芯线(3)包括信号控制芯线导体(301)及挤出包覆于信号控制芯线导体(301)外部的信号控制芯线绝缘层(302),其特征在于所有信号控制芯线(3)均绞合在一起成缆,并在外部挤出包覆一层信号控制芯线总成缆护套(5),同时每个信号控制芯线导体(301)的中心填充有特多龙丝束(3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信号控制芯线高曲绕防断设计的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多龙丝束(303)中的特多龙丝的细度为500D。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巨涛
申请(专利权)人:豪利士电线装配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