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263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切换装置,包括上箱体,所述上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腔的顶部开设有电机槽,所述电机槽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双轴电机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座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活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箱体,起到了保护装置内部元件的作用,避免了内部元件暴露在外部受外物的碰撞发生损坏的情况,通过设置支撑座,起到了支撑上箱体的作用,通过设置电机槽,用于放置固定双轴电机,通过设置双轴电机,为螺纹杆的旋转提供动力,通过设置活动板,起到了带动支撑杆移动的作用。了带动支撑杆移动的作用。了带动支撑杆移动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切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系统切换
,具体为一种自动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大型成套设备,又称自动化装置,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现有的自动化设备控制系统的切换装置体积较大,搬运麻烦,不能满足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自动切换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线路插头固定不牢,导致线路失灵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切换装置,具备便于移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自动化设备控制系统的切换装置体积较大,搬运麻烦,不能满足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自动切换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线路插头固定不牢,导致线路失灵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切换装置,包括上箱体,所述上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腔的顶部开设有电机槽,所述电机槽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双轴电机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座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一侧的下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活动板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支撑座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滚轮架,所述滚轮架底部的两侧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活动轮。
[0005]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表面且靠近双轴电机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与支撑座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远离限位槽的一侧与活动板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上箱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切换装置本体,所述切换装置本体的正面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下卡合板。
[0008]优选的,所述下卡合板内腔的顶部开设有下卡合槽,所述下卡合板的内腔活动连接有上卡合板,所述上卡合板的底部开设有上卡合槽。
[0009]优选的,所述下卡合板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滑槽的一侧与上卡合板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下卡合板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底部延伸至下卡
合板的内腔并通过轴承与上卡合板活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上箱体的正面设置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的背面延伸至上箱体的内腔。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上箱体,起到了保护装置内部元件的作用,避免了内部元件暴露在外部受外物的碰撞发生损坏的情况,通过设置支撑座,起到了支撑上箱体的作用,通过设置电机槽,用于放置固定双轴电机,通过设置双轴电机,为螺纹杆的旋转提供动力,通过设置活动板,起到了带动支撑杆移动的作用,同时配合双轴电机和螺纹杆,活动板能够实现在螺纹杆的表面左右移动,通过设置调节杆,起到了支撑和带动支撑杆转动的作用,以此使滚轮架能够向下调节,进而满足工作人员对装置进行移动和固定的需求,通过设置滚轮架,起到了对底部活动轮进行调节的作用,进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具备便于移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自动化设备控制系统的切换装置体积较大,搬运麻烦,不能满足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自动切换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线路插头固定不牢,导致线路失灵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双轴电机、螺纹杆和活动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支撑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上箱体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下卡合板和上卡合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上箱体;2、支撑座;3、电机槽;4、双轴电机;5、螺纹杆;6、活动板;7、支撑杆;8、调节杆;9、滚轮架;10、固定块;11、限位槽;12、限位块;13、切换装置本体;14、下卡合板;15、下卡合槽;16、上卡合板;17、上卡合槽;18、滑块;19、滑槽;20、螺纹柱;21、防尘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5,一种自动切换装置,包括上箱体1,上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支撑座2内腔的顶部开设有电机槽3,电机槽3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4,双轴电机4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5,螺纹杆5远离双轴电机4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座2的内壁活动连接,螺纹杆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活动板6,活动板6一侧的下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杆7,支撑杆7远离活动板6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调节杆8,调节杆8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支撑座2的内壁活动连接,支撑杆7的另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滚轮架9,滚轮架9底部的两侧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活动轮,通过设置上箱体1,起到了保护装置内部元件的作用,避免了内部元件暴露在外部受外物的碰撞发生损坏的情况,通过设置支撑座2,起到了支撑上箱体1的作用,通过设置电机槽3,用于放置固定双轴电机4,通过设置双轴
电机4,为螺纹杆5的旋转提供动力,通过设置活动板6,起到了带动支撑杆7移动的作用,同时配合双轴电机4和螺纹杆5,活动板6能够实现在螺纹杆5的表面左右移动,通过设置调节杆8,起到了支撑和带动支撑杆7转动的作用,以此使滚轮架9能够向下调节,进而满足工作人员对装置进行移动和固定的需求,通过设置滚轮架9,起到了对底部活动轮进行调节的作用,进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具备便于移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自动化设备控制系统的切换装置体积较大,搬运麻烦,不能满足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自动切换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线路插头固定不牢,导致线路失灵的问题。
[0022]具体的,螺纹杆5的表面且靠近双轴电机4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的顶部与支撑座2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固定块10,起到了固定螺纹杆5的作用,避免了螺纹杆5在使用的过程中因装置重力导致螺纹杆5发生折断损坏的情况,进而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0023]具体的,支撑座2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1,限位槽1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限位块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切换装置,包括上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内腔的顶部开设有电机槽(3),所述电机槽(3)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4),所述双轴电机(4)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远离双轴电机(4)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座(2)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活动板(6),所述活动板(6)一侧的下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远离活动板(6)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调节杆(8),所述调节杆(8)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支撑座(2)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7)的另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滚轮架(9),所述滚轮架(9)底部的两侧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活动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5)的表面且靠近双轴电机(4)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顶部与支撑座(2)的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1),所述限位槽(1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限位块(1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立才龚占双李超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凡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