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齿轮箱输出轴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1542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电齿轮箱输出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道回油结构为:滚珠轴承、密封环与输出轴之间具有的第一回油腔;第一回油腔、密封环开设的第一通孔、箱体开设的第一回油槽、箱体开设的第一回油孔依次连通。第二道回油结构为:密封环、输出轴大透盖、内侧甩油环之间具有第二回油腔;第二回油腔、输出轴大透盖开设的第二回油槽、箱体开设的第二回油孔依次连通;第三道回油结构为:输出轴大透盖、外侧甩油环、输出轴小透盖、动密封环、静密封环之间具有第三回油腔;第三回油腔、输出轴小透盖开设的第三回油槽、输出轴大透盖开设的第三回油孔、第二回油槽、第二回油孔依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风电齿轮箱输出端的漏油风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风电齿轮箱输出端的漏油风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风电齿轮箱输出端的漏油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电齿轮箱输出轴密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风电齿轮箱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风电齿轮箱输出轴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实际风机运行过程中,风电齿轮箱输出轴为高速旋转件,输出端的轴承温度、密闭箱体内部的油温会升高,极易产生油雾,腔体内部气压也会随之增加,油液流动加快导致输出端渗漏油。严重地,油温高,油液流失过多会导致轴承、齿轮润滑不良从而损坏齿轮箱。现有的需返厂维修和空中维修的齿轮箱密封结构设置有多道连通的回油腔,密封效果不佳,箱体的回油孔较大;透盖和甩油环间隙过大,轴向无有效密封,轴向无密封,油液易从箱体内部向外侧溢出;现有密封结构无法监测轴承运行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风电齿轮箱输出轴密封结构,其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降低风电齿轮箱输出端的漏油风险。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风电齿轮箱输出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0006]输出轴架设于箱体上,输出轴大透盖套在输出轴上并且以螺栓固定在箱体的端面,输出轴小透盖套在输出轴上并且以螺栓固定在输出轴大透盖的端面;
[0007]由输出轴的轴颈开始,内定距环、滚柱轴承、喷油环、外定距环、滚珠轴承依次组装于输出轴上,以螺设在输出轴上的锁紧螺母顶抵滚珠轴承,其中喷油环套在外定距环之外;
[0008]密封环的内外圈分别顶抵在输出轴和箱体上,密封环位于滚珠轴承及输出轴大透盖之间;
[0009]内侧甩油环过盈装于输出轴上并位于输出轴大透盖内;
[0010]外侧甩油环过盈装于输出轴上并穿过输出轴大透盖和输出轴小透盖的轴孔;
[0011]外侧甩油环和输出轴小透盖之间安装有动密封环、静密封环组合形成的迷宫密封;
[0012]第一道回油结构为:
[0013]滚珠轴承、密封环与输出轴之间具有的第一回油腔;
[0014]第一回油腔、密封环开设的第一通孔、箱体开设的第一回油槽、箱体开设的第一回油孔依次连通。
[0015]第二道回油结构为:
[0016]密封环、输出轴大透盖、内侧甩油环之间具有第二回油腔;
[0017]第二回油腔、输出轴大透盖开设的第二回油槽、箱体开设的第二回油孔依次连通;
[0018]第三道回油结构为:
[0019]输出轴大透盖、外侧甩油环、输出轴小透盖、动密封环、静密封环之间具有第三回油腔;
[0020]第三回油腔、输出轴小透盖开设的第三回油槽、输出轴大透盖开设的第三回油孔、输出轴大透盖开设的第二回油槽、箱体开设的第二回油孔依次连通。
[0021]第一回油孔带有6
°
倾角;第二回油孔带有6
°
倾角;第三回油孔带有25
°
倾角。
[0022]V型密封设于外侧甩油环上,并位于静密封环的外侧。
[0023]第三回油孔与第三回油槽的交界口的轴心到输出轴的轴心的距离,小于第三回油孔与第二回油槽的交界口的轴心到输出轴的轴心的距离。
[0024]输出轴大透盖的下部设有输出轴大透盖回油孔,输出轴小透盖的下部设有输出轴小透盖回油孔。
[0025]密封环上方设有密封环通气孔,输出轴大透盖上方设有输出轴大透盖通气槽,箱体设有箱体通气孔,第一回油腔与密封环通气孔连通,第二回油腔与输出轴大透盖通气槽连通,密封环通气孔与输出轴大透盖通气槽连通,输出轴大透盖通气槽与箱体通气孔连通。
[0026]在输出轴大透盖的输出轴大透盖通气槽处设有输出轴大透盖螺纹通孔,输出轴大透盖螺纹通孔螺设螺栓。
[0027]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28]1)设有多道回油结构,每个回油结构相互独立,有效防止窜油;
[0029]2)透盖为前后式组合透盖,较于剖分式组合透盖,易拆卸安装,且在空中维修更换时较为便捷;
[0030]3)透盖下部设有回油孔,若在空中出现漏油情况可通过增设回油管,油液接回至箱体,也能有效地解决漏油问题;
[0031]4)在腔体内采用甩油密封结构与动静迷宫密封结构组合,提高密封性能,防止渗漏油风险;
[0032]5)增加内窥镜测点,有益于空中监测轴承运转情况,及早做出预防措施。
附图说明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4]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结构图;
[0035]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道回油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道回油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本技术的第三道回油结构示意图;
[0038]图5为本技术的通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004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
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1]如图1所示:
[0042]输出轴2架设于箱体1上,输出轴大透盖5套在输出轴2上并且以螺栓固定在箱体1的端面,输出轴小透盖7套在输出轴2上并且以螺栓固定在输出轴大透盖5的端面。输出轴大透盖5、输出轴小透盖7选材为钢件,在维修齿轮箱的过程中,能够缩短零件加工周期。
[0043]由输出轴2的轴颈开始,内定距环11、滚柱轴承12、喷油环13、外定距环14、滚珠轴承15依次组装于输出轴2上,最后通过螺设在输出轴2上的锁紧螺母16顶抵滚珠轴承15而进行轴向定位、紧固。其中喷油环13套在外定距环14之外,
[0044]密封环3的内外圈分别顶抵在输出轴2和箱体1上,密封环3位于滚珠轴承15及输出轴大透盖5之间。
[0045]内侧甩油环4过盈装于输出轴2上,内侧甩油环4位于输出轴大透盖5内。内侧甩油环4与输出轴大透盖5的径向间隙0.5

0.8mm,轴向间隙1

1.2mm。
[0046]外侧甩油环6过盈装于输出轴2上,外侧甩油环6穿过输出轴大透盖5和输出轴小透盖7的轴孔。外侧甩油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齿轮箱输出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输出轴架设于箱体上,输出轴大透盖套在输出轴上并且以螺栓固定在箱体的端面,输出轴小透盖套在输出轴上并且以螺栓固定在输出轴大透盖的端面;由输出轴的轴颈开始,内定距环、滚柱轴承、喷油环、外定距环、滚珠轴承依次组装于输出轴上,以螺设在输出轴上的锁紧螺母顶抵滚珠轴承,其中喷油环套在外定距环之外;密封环的内外圈分别顶抵在输出轴和箱体上,密封环位于滚珠轴承及输出轴大透盖之间;内侧甩油环过盈装于输出轴上并位于输出轴大透盖内;外侧甩油环过盈装于输出轴上并穿过输出轴大透盖和输出轴小透盖的轴孔;外侧甩油环和输出轴小透盖之间安装有动密封环、静密封环组合形成的迷宫密封;第一道回油结构为:滚珠轴承、密封环与输出轴之间具有的第一回油腔;第一回油腔、密封环开设的第一通孔、箱体开设的第一回油槽、箱体开设的第一回油孔依次连通;第二道回油结构为:密封环、输出轴大透盖、内侧甩油环之间具有第二回油腔;第二回油腔、输出轴大透盖开设的第二回油槽、箱体开设的第二回油孔依次连通;第三道回油结构为:输出轴大透盖、外侧甩油环、输出轴小透盖、动密封环、静密封环之间具有第三回油腔;第三回油腔、输出轴小透盖开设的第三回油槽、输出轴大透盖开设的第三回油孔、输出轴大透盖开设的第二回油槽、箱体开设的第二回油孔依次连通。2.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钟国松顾龙月吴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安维士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