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避免频繁停机的绞线机用放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1373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避免频繁停机的绞线机用放线装置,涉及绞线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框架、放线组件、驱动转杆、支撑件和绕包组件,框架的前后两端的外壁通过螺栓与承载板连接,承载板的上侧壁中安装有放线组件,框架的上侧壁安装有支撑件,框架通过支撑件与绕包组件连接;放线组件上的立板通过板槽与小转杆转动连接,小转杆中部套接有放线轮,立板的顶端前侧壁通过延伸杆与过线轮连接,绕包组件上的大转杆的中部外壁上套接有绕包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过线轮与放线轮距离增大,放线角度也加大,生产过程中操作者易及时观察到放线张力的变化,并及时进行张力调整,改善了易断线的缺陷,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废品率,且穿线方便快捷。线方便快捷。线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避免频繁停机的绞线机用放线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绞线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避免频繁停机的绞线机用放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导线生产行业中,最为常见的设备之一即为绞线机,绞线机是一种能广泛应用于各类软或硬导体线的绞合机械设备,使多根单支导体扭成一股的设备,通过绞线机进行绞合形成的导线不但内部结构紧密,同时也能有效的避免脱线和脱皮现象发生,有效的提高了导线的自身性能,而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现,现阶段中的绞线机也逐步的趋向于自动化和智能化,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1、现有的绞线机用的放线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导线经过猪尾圈后再经过上部的过线导轮,通过清洁毛毡后进入绕包装置,存在猪尾圈与下部半成品放线轴距离短,放线角度小,形成放线张力大,且操作者不易觉察到张力变化,易出现半成品拉伸,严重时会断线,造成质量波动,废品率加大,且穿线时需要半成品导线线头穿过猪尾圈,操作麻烦的问题;
[0004]2、现有的绞线机用的放线装置,绞线机在工作时,只能单向操作,进而在进行只能独立工作,即功效效率较低,同时绞线机上的线轮多为同平面结构设置,进而容易造成丝线相互交叉紊乱以及断线等现象的问题。
[0005]因此,现有的可避免频繁停机的绞线机用放线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频繁停机的绞线机用放线装置,通过将过线轮与放线轮距离增大,放线角度也加大,生产过程中操作者易及时观察到放线张力的变化,并及时进行张力调整,改善了易断线的缺陷,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废品率,且穿线方便快捷,解决了现有的绞线机用的放线装置所出现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技术为一种可避免频繁停机的绞线机用放线装置,包括框架、放线组件、驱动转杆、支撑件和绕包组件,所述框架的前后两端的外壁通过螺栓与承载板连接,所述承载板的上侧壁中安装有放线组件,所述框架的中心处穿插有驱动转杆,所述框架的上侧壁安装有支撑件,所述框架通过支撑件与绕包组件连接;
[0009]其中,所述放线组件包括了立板、小转杆、放线轮、延伸杆和过线轮,所述立板通过板槽与小转杆转动连接,所述小转杆中部套接有放线轮,所述立板的顶端前侧壁通过延伸杆与过线轮连接;
[0010]所述绕包组件包括了大转杆、调节把手和绕包轮,所述大转杆的中部外壁上套接有绕包轮,所述大转杆的一端侧壁上穿插有调节把手。
[0011]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呈空心方框状结构设置,所述框架的左右两端侧壁中心处镶
嵌有转杆轴承,所述框架通过转杆轴承与驱动转杆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转杆上套接有同步轮,所述同步轮通过联动皮带与绕包组件中的大转杆连接,具体的,在使用时,驱动转杆的一端侧壁通过联轴器与绞线机上的驱动电机连接,进而可随之转动,当其转动时,通过同步轮和联动皮带的配合作用,可实现绕包组件中大转杆的旋转。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放线组件中的立板通过螺栓与承载板连接,所述板槽开设在立板的顶端内壁上,所述板槽的中心处穿插有小转杆;具体的,放线组件共设置有两组,且分设在框架的两侧,同时两组放线组件之间相对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立板与延伸杆之间呈四十五度夹角设置,所述延伸杆呈拱形结构设置,且延伸杆的两端侧壁通过螺栓与立板连接,所述过线轮套接在延伸杆的中部旁侧位置上;具体的,通过延伸杆可使得过线轮与放线轮距离变大,放线角度也加大,生产过程中操作者易及时观察到放线张力的变化。
[00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了底板和侧边板,所述底板通过螺栓与框架的顶端侧壁连接,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端侧壁上焊接有侧边板,所述支撑件通过侧边板与绕包组件中的大转杆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绕包组件中的调节把手与大转杆之间呈相互垂直状结构设置,所述大转杆上的绕包轮的两端侧壁与支撑件中的底板的内壁间隙设置;具体的,绕包组件共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绕包组件之间反向相对设置,进而可实现两个工位的绕包工作。
[001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设置放线组件,在使用时,通过延伸杆可将过线轮抬出放线组件的外侧,进而过线轮与放线轮距离变大,放线角度也加大,生产过程中操作者易及时观察到放线张力的变化,并及时进行张力调整,改善了易断线的缺陷,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废品率,且穿线方便快捷,解决了现有的绞线机用的放线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导线经过猪尾圈后再经过上部的过线导轮,通过清洁毛毡后进入绕包装置,存在猪尾圈与下部半成品放线轴距离短,放线角度小,形成放线张力大,且操作者不易觉察到张力变化,易出现半成品拉伸,严重时会断线,造成质量波动,废品率加大,且穿线时需要半成品导线线头穿过猪尾圈,操作麻烦的问题。
[0018]2、本技术通过设置承载板和支撑件,通过承载板对放线组件进行搭载,并且利用支撑件对绕包组件进行支撑,同时绕包组件设置在放线组件的前上方,同时两个组件又均与框架连接,不但结构稳定,同时也避免相互干扰现象发生,解决了现有的绞线机用的放线装置,绞线机在工作时,只能单向操作,进而在进行只能独立工作,即功效效率较低,同时绞线机上的线轮多为同平面结构设置,进而容易造成丝线相互交叉紊乱以及断线等现象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的放线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的绕包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5]1、框架;2、承载板;3、放线组件;301、立板;302、板槽;303、小转杆;304、放线轮;305、延伸杆;306、过线轮;4、驱动转杆;401、转杆轴承;402、同步轮;403、联动皮带;5、支撑件;501、底板;502、侧边板;6、绕包组件;601、大转杆;602、调节把手;603、绕包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7]请参阅图1

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可避免频繁停机的绞线机用放线装置,包括框架1、放线组件3、驱动转杆4、支撑件5和绕包组件6,框架1的前后两端的外壁通过螺栓与承载板2连接,承载板2的上侧壁中安装有放线组件3,框架1的中心处穿插有驱动转杆4,框架1的上侧壁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避免频繁停机的绞线机用放线装置,包括框架(1)、放线组件(3)、驱动转杆(4)、支撑件(5)和绕包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前后两端的外壁通过螺栓与承载板(2)连接,所述承载板(2)的上侧壁中安装有放线组件(3),所述框架(1)的中心处穿插有驱动转杆(4),所述框架(1)的上侧壁安装有支撑件(5),所述框架(1)通过支撑件(5)与绕包组件(6)连接;其中,所述放线组件(3)包括了立板(301)、小转杆(303)、放线轮(304)、延伸杆(305)和过线轮(306),所述立板(301)通过板槽(302)与小转杆(303)转动连接,所述小转杆(303)中部套接有放线轮(304),所述立板(301)的顶端前侧壁通过延伸杆(305)与过线轮(306)连接;所述绕包组件(6)包括了大转杆(601)、调节把手(602)和绕包轮(603),所述大转杆(601)的中部外壁上套接有绕包轮(603),所述大转杆(601)的一端侧壁上穿插有调节把手(6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免频繁停机的绞线机用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呈空心方框状结构设置,所述框架(1)的左右两端侧壁中心处镶嵌有转杆轴承(401),所述框架(1)通过转杆轴承(401)与驱动转杆(4)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转杆(4)上套接有同步轮(402),所述同步轮(402)通过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保龙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盛世电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