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事故隔离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1252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电站事故隔离提升装置,属于变电站事故油分离技术领域,包括储油池、排水池以及油水分离结构;排水池设于储油池的一侧,排水池内设有连通污水管网的排水管;油水分离结构包括设于储油池内的油水分离池、连通油水分离池和排水池的连通管,连通管的端部延伸至油水分离池内,并低于储油池的底标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变电站事故隔离提升装置,增设排水池和油水分离池,保证了油水分离效果,以及分离后的废水的排出,解决了油水分离效果差和含油废水排放的问题,避免了含油废水对周围环境以及生态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电站事故隔离提升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变电站事故油分离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变电站事故隔离提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均设置了主变水喷雾灭火系统,发生火灾时,消防水及泄漏的变压器油流入事故油池中,同时事故油池还兼具收集、排放变压器区雨水的功能。传统事故油池设计较简单,通常为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池体。在排油过程中,主要利用油的比重比水轻和油水不相容的性质实现油水分离,虽然满足基本的负荷运行需求,但由于单池的油与水分离路径过短,流动中容易造成油水掺和,在未完全分离的情况下油会随水流出池外,从而污染环境。
[0003]尤其是当变压器发生事故喷油时,变压器油流入事故油池中,理想状态下,由于重力作用变压器油会浮于水面之上,随着油量的增多,油将废水压入池底排水口排出。但当废水储存量较多或发生火灾时,流入到事故油池的水流量大流速快,油与大量废水瞬间混合,由于重力分离时间短,所排出的废水中会含有较多变压器油。因此,亟需采用新的方法解决事故油池含油废水排放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事故隔离提升装置,旨在解决主变压器事故油油水分离慢,储存空间混合,排放含有废油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电站事故隔离提升装置,包括:
[0006]储油池;
[0007]排水池,设于所述储油池的一侧,所述排水池内设有连通污水管网的排水管;
[0008]油水分离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储油池内的油水分离池、连通所述油水分离池和所述排水池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端部延伸至所述油水分离池内,并低于所述储油池的底标高。
[0009]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油水分离池的底标高低于所述储油池的底标高大于或等于1米。
[0010]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通管伸入所述油水分离池的一端设有吸水喇叭口。
[0011]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通管的端部借助支架固定在所述油水分离池的底面,所述支架的高度小于或等于0.5米。
[0012]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通管为焊接钢管材质。
[0013]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储油池和所述排水池之间设有隔墙。
[0014]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储油池和所述排水池的上部均设有通气管。
[0015]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排水管伸入所述排水池的一端设有排水泵。
[0016]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排水管为内外热镀锌钢管。
[0017]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储油池的上端开设有检修孔,所述检修孔内设置爬梯。
[0018]本技术提供的变电站事故隔离提升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变电站事故隔离提升装置,增设排水池和油水分离池,保证了油水分离效果,将油水分离池下部的水及时输送至排水池内,避免储油池内废水太多;排入排水池内的水借助排水管及时输送至污水管网中,加快了分离后的废水的排出,解决了油水分离效果差和含油废水排放的问题,避免了含油废水对周围环境以及生态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且本装置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在老旧站改造和扩建工程中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性。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事故隔离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沿图1中A

A线的剖视结构图。
[0022]图中:
[0023]100、储油池;
ꢀꢀꢀꢀꢀꢀꢀꢀꢀꢀꢀꢀꢀꢀꢀꢀ
101、第一通气管;
[0024]102、检修孔;
ꢀꢀꢀꢀꢀꢀꢀꢀꢀꢀꢀꢀꢀꢀꢀꢀ
110、油水分离池;
[0025]120、排水池;
ꢀꢀꢀꢀꢀꢀꢀꢀꢀꢀꢀꢀꢀꢀꢀꢀ
121、第二通气管;
[0026]122、排水管;
ꢀꢀꢀꢀꢀꢀꢀꢀꢀꢀꢀꢀꢀꢀꢀꢀ
123、污水管网;
[0027]124、排水泵;
ꢀꢀꢀꢀꢀꢀꢀꢀꢀꢀꢀꢀꢀꢀꢀꢀ
125、排水泵控制柜;
[0028]130、连通管;
ꢀꢀꢀꢀꢀꢀꢀꢀꢀꢀꢀꢀꢀꢀꢀꢀ
131、横向管;
[0029]132、纵向管;
ꢀꢀꢀꢀꢀꢀꢀꢀꢀꢀꢀꢀꢀꢀꢀꢀ
133、吸水喇叭口;
[0030]134、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请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变电站事故隔离提升装置进行说明。所述变电站事故隔离提升装置,包括储油池100、排水池120以及油水分离结构;排水池120设于储油池100的一侧,排水池120内设有连通污水管网123的排水管122;油水分离结构包括设于储油池100内的油水分离池110、连通油水分离池110和排水池120的连通管130,连通管130的端部延伸至油水分离池110内,并低于储油池100的底标高。
[0034]本技术提供的变电站事故隔离提升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储油池100与油水分离池110连通,且储油池100的底面高于油水分离池110的底面,进入储油池100的油水混合物,在储油池100以及油水分离池110内沉淀分层,使油在上层水沉积在下层;下层的水充满油水分离池110,并在油水分离池110内充分分离;连通管130的端部延伸至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变电站事故隔离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池;排水池,设于所述储油池的一侧,所述排水池内设有连通污水管网的排水管;油水分离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储油池内的油水分离池、连通所述油水分离池和所述排水池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端部延伸至所述油水分离池内,并低于所述储油池的底标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事故隔离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池的底标高低于所述储油池的底标高大于或等于1米。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事故隔离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伸入所述油水分离池的一端设有吸水喇叭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站事故隔离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的端部借助支架固定在所述油水分离池的底面,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楠张戊晨吴海亮王亚敏邢琳邵华杨宏伟孙岩李明富苏佶智刘钟刘璇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