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模态影像读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1154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读片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模态影像读片装置,包括机箱和设置在机箱顶部的主控模块;机箱的前部设置显示模块和向内凹陷的识片区;识片区中设置发光背板;发光背板上设置有嵌入式的编码识别模块;识片区上设置有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固定板、活动板和定位件;固定板朝向发光背板的一侧设置,活动板平行设置在固定板的前端,活动板相对于识片区的顶板保持滑动;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形成安装腔;定位件设置在固定板上并位于安装腔内;活动板上设置有供定位件插入的通槽;安装腔内设置有电磁铁;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摄片装置和读片装置结合进行信息互通,摄片的视频影像可在显示模块上读取,相比于传统的读取样片能够提高识别率,准确度更高。准确度更高。准确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模态影像读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读片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多模态影像读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医学影像是指为了医疗或医学研究,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它包含以下两个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医学成像系统和医学图像处理。
[0003]前者是指图像行成的过程,包括对成像机理、成像设备、成像系统分析等问题的研究;后者是指对已经获得的图像作进一步的处理,其目的是或者是使原来不够清晰的图像复原,或者是为了突出图像中的某些特征信息,或者是对图像做模式分类等等。申请号为CN11032194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医学影像识别方法及装置,利用医疗影像设备采集医学影像数据;影像增强算法对采集的影像进行增强处理;提取程序提取采集影像特征;利用识别程序对提取的特征进行识别;利用转换程序对不同模态医学影像进行转换操作;打印机将采集的影像进行打印操作;利用显示器显示采集医学影像数据信息。本专利技术通过影像特征提取模块提高影像特征提取效果;同时,通过模态转换模块采用三维重建、配准和分割的方式,保证了第一模态影像与第二模态影像的对应图像高度匹配;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中成像系统和图像处理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图像处理系统中医学影像特征提取效果差。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多模态影像读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专利技术目的
[0007]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模态影像读片装置,本专利技术中摄片装置和读片装置结合进行信息互通,摄片的视频影像可在显示模块上读取,相比于传统的读取样片能够提高识别率,准确度更高的特点。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模态影像读片装置,包括机箱和设置在机箱顶部的主控模块;
[0010]机箱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机箱的前部设置显示模块和向内凹陷的识片区;识片区中设置发光背板;机箱内置光源,光源朝向发光背板投射;发光背板上设置有嵌入式的编码识别模块;编码识别模块与主控模块信号连接,编码识别模块与显示模块信号传输连接;识片区上设置有夹持组件,夹持组件位于发光背板的上方;
[0011]夹持组件包括固定板、活动板和定位件;固定板朝向发光背板的一侧设置,活动板平行设置在固定板的前端,活动板相对于识片区的顶板保持滑动;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形成安装腔;定位件设置在固定板上并位于安装腔内;活动板上设置有供定位件插入的通槽;
安装腔内设置有电磁铁,电磁铁的一端与固定板固定安装,另一端与活动板存在一定的间隙;电磁铁的外周上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和活动板连接;定位件上设置有插槽,插槽中设置有弹性的接触件,定位件上设置有接触开关,接触开关位于插槽内,且接触开关位于接触件的上方;接触件在插槽内上下活动。
[0012]优选的,底座上预设多个定位销;底座通过定位销与地面配合固定安装。
[0013]优选的,机箱的背部设置有线槽;供电线以及信号线卡在安装槽中并与主控模块连接。
[0014]优选的,主控模块上设置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控制机箱内的光源点亮和关闭。
[0015]优选的,主控模块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散热孔。
[0016]优选的,固定板长度长与活动板。
[0017]优选的,主控模块内置通讯模块,通讯模块经过通讯服务器与本地数据库进行通讯连接。
[0018]优选的,主控模块内置影像特征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样片的影像特征。
[0019]优选的,摄片装置对患者进行拍摄获取样片图像信息,图像信息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保存在本地数据库内。
[0020]优选的,本地数据库通过加密编码模块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密和编码;样片上生产加密编码。
[002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2]1、供电线和信号线为机箱以及主控模块供电并传输信号;供电线和信号线卡在线槽中,方便收纳,使用方便。主控模块设置在机箱的顶部,有效避免水溅进入主控模块内,以免造成损坏。
[0023]2、样片的顶部设置缺口,防止读片时放反;将样片与识片区进行安装时,样片的缺口对准定位件向上插接;固定板长度长与活动板,方便对样片起到导向作用。
[0024]3、本专利技术中摄片装置和读片装置结合进行信息互通,摄片的视频影像可在显示模块上读取,相比于传统的读取样片能够提高识别率,准确度更高。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读片装置机箱的前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机箱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夹持组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1、机箱;2、底座;3、定位销;4、显示模块;5、主控模块;6、控制按钮;7、散热孔;8、发光背板;9、识片区;10、编码识别模块;11、线槽;12、夹持组件;121、固定板;122、活动板;123、通槽;124、定位件;125、电磁铁;126、弹性件;127、接触件;128、接触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
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32]如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多模态影像读片装置,包括机箱1和设置在机箱1顶部的主控模块5;
[0033]在本实施例中,机箱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2,底座2上预设多个定位销3;底座2通过定位销3与地面配合固定安装;机箱1的前部设置显示模块4和向内凹陷的识片区9;识片区9中设置发光背板8;机箱1内置光源,光源朝向发光背板8投射;发光背板8上设置有嵌入式的编码识别模块10;识片区9上设置有夹持组件12,夹持组件12位于发光背板8的上方;机箱1的背部设置有线槽11;供电线以及信号线卡在安装槽中并与主控模块5连接;
[0034]主控模块5上设置有控制按钮6,控制按钮6控制机箱1内的光源点亮和关闭;编码识别模块10与主控模块5信号连接,编码识别模块10与显示模块4信号传输连接。
[0035]需要说明的是,供电线和信号线为机箱1以及主控模块5供电并传输信号;供电线和信号线卡在线槽11中,方便收纳,使用方便。主控模块5设置在机箱1的顶部,有效避免水溅进入主控模块5内,以免造成损坏;主控模块5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散热孔7,方便进行散热;机箱1上的识片区9,方便对样片进行识别;识别内容可在显示模块4上进行显示。
[0036]如图3

4所示,夹持组件12包括固定板121、活动板122和定位件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模态影像读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和设置在机箱(1)顶部的主控模块(5);机箱(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2),机箱(1)的前部设置显示模块(4)和向内凹陷的识片区(9);识片区(9)中设置发光背板(8);机箱(1)内置光源,光源朝向发光背板(8)投射;发光背板(8)上设置有嵌入式的编码识别模块(10);编码识别模块(10)与主控模块(5)信号连接,编码识别模块(10)与显示模块(4)信号传输连接;识片区(9)上设置有夹持组件(12),夹持组件(12)位于发光背板(8)的上方;夹持组件(12)包括固定板(121)、活动板(122)和定位件(124);固定板(121)朝向发光背板(8)的一侧设置,活动板(122)平行设置在固定板(121)的前端,活动板(122)相对于识片区(9)的顶板保持滑动;活动板(122)与固定板(121)之间形成安装腔;定位件(124)设置在固定板(121)上并位于安装腔内;活动板(122)上设置有供定位件(124)插入的通槽(123);安装腔内设置有电磁铁(125),电磁铁(125)的一端与固定板(121)固定安装,另一端与活动板(122)存在一定的间隙;电磁铁(125)的外周上设置有弹性件(126),弹性件(126)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121)和活动板(122)连接;定位件(124)上设置有插槽,插槽中设置有弹性的接触件(127),定位件(124)上设置有接触开关(128),接触开关(128)位于插槽内,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江涛许远帆王芳晓汪军峰李峰潘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全景医学影像诊断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