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针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0757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浮动针的注塑模具,包括:相互扣合的前模以及后模,前模包括:A板、前模仁、以及浮动针,前模仁对应浮动针设置有空腔,浮动针的尾端嵌入于空腔中,浮动针沿着空腔进行上下移动,后模包括后模仁,前模仁及后模仁之间设置有型腔,浮动针与型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以沿着空腔进行移动的浮动针,使得在开膜的过程中,浮动针随着胶件一起向下移动,从而将胶件上端的筒柱内外两侧的粘紧力进行分割,让两个方向上的力不会同时产生作用,并依次对粘紧力进行消除,保证胶件的出模效果,避免胶件损伤,提高胶件品质。同时可以控制模具的整体体积与所使用的注塑机台的吨位,依次降低模具制作与生产成本费用。依次降低模具制作与生产成本费用。依次降低模具制作与生产成本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动针的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浮动针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有很多胶件,在其前模的方向上有筒柱形状,对应的注塑模具,一般采用如下结构。如图1所述,注塑模具由前模100与后模200两部分组成,前模100由A板110、前模仁120、以及镶针130组成,后模由B板210、后模仁220、以及顶出机构230组成,前模仁120及后模仁220之间设有型腔300,型腔300内部可填充胶料形成胶件400。这种方式在开模时,上端筒柱的内孔与外围同时从前模仁120以及镶针130中抽出,此时胶件400未完全冷却,仍为较热状态,上端筒柱因为粘模力较大,而容易导致筒柱的内孔及外围会紧抱于前模仁120以及镶针130上,导致筒柱处损伤、变形。而且上端的筒柱也容易被粘在前模,而让胶件400在开模后,停留在前模仁120上,导致后模的顶出机构230无法发挥作用,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将胶件400从前模仁120上抠出。
[0003]目前也有采用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在前模100上也设置有第二顶出机构,以便于将胶件400推出。然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动针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扣合的前模以及后模,所述前模包括:A板、设置于所述A板上的前模仁、以及穿过所述前模仁的浮动针,所述前模仁对应浮动针设置有空腔,所述浮动针的尾端嵌入于空腔中,所述浮动针沿着空腔进行上下移动,所述后模包括后模仁,所述前模仁及后模仁之间设置有型腔,所述浮动针与型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针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针的尾端设置有卡台,所述卡台的直径比浮动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友信精密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