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弧室的触头组件及灭弧室的动弧触头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0711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灭弧室的触头组件及灭弧室的动弧触头制造方法。灭弧室的触头组件包括动弧触头和与动弧触头插接配合的静弧触头,动弧触头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触指瓣,触指瓣的内侧设有供静弧触头的外周面导电接触的导电弧面;动弧触头与静弧触头插接配合时触指瓣处于扩张状态,动弧触头与静弧触头处于分离时触指瓣处于自由状态;各触指瓣的导电弧面的曲率半径大于静弧触头外周面的半径,在触指瓣处于自由状态时,与所有触指瓣的导电弧面相切的内切圆的直径小于静弧触头的直径。在触指瓣抱紧静弧触头时,能够依靠导电弧面的弧长方向中部与静弧触头接触,该种接触形式能够增大动弧触头和静弧触头的接触面积,降低弧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触压力。触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灭弧室的触头组件及灭弧室的动弧触头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灭弧室
,具体涉及灭弧室的触头组件及灭弧室的动弧触头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中国电力工业持续高速发展,高压断路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灭弧室是高压断路器的核心单元,高压断路器的电气性能通过灭弧室的正确可靠操作来实现,灭弧室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动触头包括动主触头和动弧触头,静触头包括静弧触头和静主触头,动弧触头与静弧触头插装配合以实现高压断路器的电气连通,因此,弧触头是确保灭弧室电气、机械稳定可靠性的核心部件。
[0003]现有的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2735898A的中国文献公布的一种弧触头及断路器中,动弧触头包括自力型触指瓣,自力型触指瓣包括筒状基体和弹臂,弹臂沿筒状基体的周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弹臂远离筒状基体的一端端部设有接触凸起,接触凸起向内凸出以与静弧触头接触,接触凸起的内侧壁形成供静弧触头的外周面导电接触的导电弧面,实现断路器的电气连通。
[0004]为保证上述自力型触指瓣与静弧触头连通的可靠性,需要使弹臂能够对静弧触头施加较大的抱紧力,这时就需要使弹臂所形成的静弧触头插接孔的直径小于静弧触头的直径,而静弧触头插接孔一般是通过机械加工直接成型,其形状为圆孔。但是,动弧触头与静弧触头插接时,如图1所示,动弧触头11中沿周向间隔布置的触指瓣15(即上述专利中的弹臂)将在静弧触头17的顶撑作用下由自由状态变为扩张状态,由于触指瓣15围成的静弧触头17插接孔在自由状态下的直径小于静弧触头的直径,因此,触指瓣上的导电弧面的曲率半径小于静弧触头的半径,导致触指瓣只能通过导电弧面的弧长方向两侧的部位与静弧触头的外周面接触,接触面积较小,接触电阻较大,动弧触头与静弧触头的接触压力较大,在动弧触头和静弧触头开合时容易造成机械磨损,影响断路器的开断性能。且当断路器的通流较大时,动弧触头与静弧触头之间会产生较高的热量而导致弧触头产生熔焊,影响弧触头的开断,影响断路器的运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灭弧室的触头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断路器的动弧触头和静弧触头之间接触面积较小,接触压力较大,容易造成弧触头之间的机械磨损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灭弧室的动弧触头制造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灭弧室的触头组件的技术方案是:
[0007]灭弧室的触头组件,包括动弧触头和与动弧触头插接配合的静弧触头,动弧触头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触指瓣,触指瓣的内侧设有供静弧触头的外周面导电接触的导电弧面;动弧触头与静弧触头插接配合时触指瓣处于扩张状态,动弧触头与静弧触头处于分离时触指瓣处于自由状态;各触指瓣的导电弧面的曲率半径大于静弧触头外周面的半
径,在触指瓣处于自由状态时,与所有触指瓣的导电弧面相切的内切圆的直径小于静弧触头的直径。
[0008]有益效果是:在动弧触头的触指瓣处于自由状态时,与所有触指瓣的导电弧面相切的内切圆的直径小于静弧触头的直径,当动弧触头与静弧触头插接配合时,触指瓣在静弧触头的顶撑力作用下能够向外扩张并对静弧触头产生抱紧力,满足动弧触头和静弧触头的弹性插接需求,同时各触指瓣的导电弧面的曲率半径大于静弧触头外周面的半径,在触指瓣抱紧静弧触头时,能够依靠导电弧面的弧长方向中部与静弧触头接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导电弧面的弧长方向两端与静弧触头接触,该种接触形式能够增大动弧触头和静弧触头的接触面积,降低弧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改善弧触头表面受力状态分布,减少弧触头之间的机械侵蚀,从而提高断路器的电气稳定性和可靠性。
[0009]进一步地改进,动弧触头包括由前向后依次布置的第一圆柱段、锥形段和第二圆柱段,导电弧面设置在第一圆柱段上,相邻触指瓣之间的隔离槽沿动弧触头的轴向至少向后延伸至锥形段。
[0010]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增加触指瓣的长度,当触指瓣与静弧触头插接配合时,避免触指瓣因长度较小而在弹性变形后恢复困难的问题。
[0011]进一步地改进,隔离槽沿动弧触头的轴向至少向后延伸至第二圆柱段。
[0012]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触指瓣的长度较长,当触指瓣与静弧触头插接配合时,动弧触头整体向外扩张,避免触指瓣因长度较小而在弹性变形后恢复困难的问题。
[0013]进一步地改进,导电弧面与动弧触头的轴线平行。
[0014]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触指瓣与动弧触头插接配合时,静弧触头对导电弧面各处的顶撑力相同,使得导电弧面各处的变形均匀,便于导电弧面与静弧触头的导电接触。
[0015]进一步地改进,触指瓣包括耐烧蚀段和基体段,导电弧面设置在耐烧蚀段。
[0016]有益效果是:由于导电弧面与静弧触头实现导电连通后两者之间产生较高的热量,将导电弧面设置在耐烧蚀段后,提高导电弧面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0017]进一步地改进,动弧触头上供静弧触头插入的插入口具有内圆角。
[0018]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避免插入口的尖角对静弧触头造成机械磨损,提高断路器的电气性能,延长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0019]进一步地改进,动弧触头上供静弧触头插入的插入端的端面上具有外圆角。
[0020]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优化端面电场且避免动弧触头的插入端端面的尖角划伤操作人员。
[002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灭弧室的动弧触头制造方法的技术方案是:
[0022]灭弧室的动弧触头制造方法,步骤包括:
[0023]步骤一、在动弧触头上加工出沿周向间隔布置的触指瓣,所述触指瓣的内侧供静弧触头的外周面导电接触的导电弧面的曲率半径大于适配静弧触头的半径,并且使各导电弧面所在的圆的直径或与所有导电弧面相切的内切圆的直径大于静弧触头的外径;
[0024]步骤二、对各触指瓣所围成的插接孔进行收口加工,使与所有导电弧面相切的内切圆的直径小于静弧触头的外径。
[0025]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灭弧室的动弧触头制造方法中,动弧触头的沿周向间隔布置的触指瓣所围成的插接孔进行收口处理,使得与所有导电弧面相切的内切圆的直径小于静
弧触头的外径,当动弧触头与静弧触头插接配合时,触指瓣在静弧触头的顶撑力作用下能够向外扩张并对静弧触头产生抱紧力,满足动弧触头和静弧触头的弹性插接需求,同时各触指瓣的导电弧面的曲率半径大于静弧触头外周面的半径,在触指瓣抱紧静弧触头时,能够依靠导电弧面的弧长方向中部与静弧触头接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导电弧面的弧长方向两端与静弧触头接触,该种接触形式能够增大动弧触头和静弧触头的接触面积,降低弧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改善弧触头表面受力状态分布,减少弧触头之间的机械侵蚀,从而提高断路器的电气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6]进一步地改进,动弧触头进行收口加工时,使动弧触头沿轴向进入相应的收口模具内,依靠收口模具的内孔使各触指瓣产生径向收缩和塑形变形,完成收口。
[0027]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通过收口模具对各触指瓣的抱紧力使得各触指瓣产生径向收缩和塑形变形,以实现对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灭弧室的触头组件,包括动弧触头(11)和与动弧触头(11)插接配合的静弧触头(17),动弧触头(11)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触指瓣(15),触指瓣(15)的内侧设有供静弧触头(17)的外周面导电接触的导电弧面(20);动弧触头(11)与静弧触头(17)插接配合时触指瓣(15)处于扩张状态,动弧触头(11)与静弧触头(17)处于分离时触指瓣(15)处于自由状态;其特征在于,各触指瓣(15)的导电弧面(20)的曲率半径大于静弧触头(17)外周面的半径,在触指瓣(15)处于自由状态时,与所有触指瓣(15)的导电弧面(20)相切的内切圆的直径小于静弧触头(17)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室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弧触头(11)包括由前向后依次布置的第一圆柱段(13)、锥形段(12)和第二圆柱段(19),导电弧面(20)设置在第一圆柱段(13)上,相邻触指瓣(15)之间的隔离槽(16)沿动弧触头(11)的轴向至少向后延伸至锥形段(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弧室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槽(16)沿动弧触头(11)的轴向至少向后延伸至第二圆柱段(19)。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灭弧室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弧面(20)与动弧触头(11)的轴线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灭弧室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指瓣(15)包括耐烧蚀段和基体段,导电弧面(20)设置在耐烧蚀段。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灭弧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超杨珂魏建巍王文博段晓辉韩峰朱秋楠郭良超郭东方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