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搅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0177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搅拌器,包括:水平布设的搅拌器箱体,搅拌器箱体内通过密封设置形成密闭的搅拌腔。搅拌器箱体的外壁面上还连接有与搅拌腔分别连通的气阀组件和气体浓度监测器,且气阀组件和气体浓度监测器还与外设的控制器相连。气阀组件用于与外设的用于供给反应所需气体的气源装置相连,以将气源装置供给的气体导入搅拌腔,控制器用于在气体浓度监测器监测反馈的搅拌腔内气体浓度达到预设值时相应控制气阀组件和/或气源装置关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卧式搅拌器,可极大提高反应效率,并可取得满意的碳化效果,并可省略碳化改性矿渣的存储设备,及碳化改性矿渣从碳化设备转运到搅拌设备的操作流程及其相应的转移设备。备。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搅拌器


[0001]本技术涉及矿渣处理设备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卧式搅拌器。

技术介绍

[0002]矿渣地聚合物是矿渣在碱溶液中通过溶解

聚合反应所得的胶凝材料,它具有凝结时间短、强度增长快、抗渗性高、耐腐蚀性好和防火性好等优点。但在大部分应用场景中,矿渣地聚合物的凝结时间太短而不具备足够的操作时间,因而使其应用受限。用Na2CO3取代部分或全部的NaOH和水玻璃可以有效延长矿渣地聚合物的凝结时间。在矿渣用量、水灰比、碱用量及其它辅助材料用量和温度等环境条件均确定时,由Na2CO3提供的Na2O比例越大,矿渣地聚合物的凝结时间越长。Na2CO3与矿渣表面的钙化合物反应形成CaCO3包覆层,可以延缓矿渣中的活性硅铝酸盐在碱溶液中分解并延缓后续的聚合反应。但在实践发现,直接掺入Na2CO3后矿渣地聚合物在硬化和养护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返碱的现象,影响制品的外观质量。
[0003]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改性矿渣的方法,及一种矿渣碳化改性方法、碳化改性矿渣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矿渣用二氧化碳碳化改性后,可以延长矿渣制备地聚合物胶凝材料的凝结时间,同时保持强度等宏观性能不变。其包括以下步骤:将矿渣置于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50~70%、二氧化碳体积浓度为30

100%的条件下反应3~168h,即完成对矿渣的改性。该矿渣碳化改性方法,通过有效的气

固反应碳化改性矿渣,矿渣碳化改性不仅可以捕获和储存部分CO2,碳化改性的矿渣又可以在不影响碳化改性矿渣胶凝材料其他性能的前提下,有效延长碳化矿渣胶凝材料的凝结时间;以碳化改性的矿渣为原料,可以将制备的矿渣胶凝材料的初凝时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且用碳化矿渣制备的矿渣胶凝材料不影响其后期抗压强度的发展和反应产物。该碳化改性方法中,矿渣碳化需要维持相对湿度为50~70%,二氧化碳体积浓度为30~100%,在上述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碳化后,再进行后续的碳化改性矿渣胶凝材料制备。
[0004]现有胶凝材料制备设备的搅拌部分均为敞开或半封闭的容器,无法在长时间保持矿渣碳化所需的二氧化碳浓度。因而根据行业现有的设备状况,上述方法中矿渣碳化改性及碳化改性矿渣胶凝材料的制备过程需要在2个分隔的空间中完成:1)碳化过程必须在封闭、独立的空间中进行,以维持碳化过程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浓度条件;2)矿渣完成碳化后,转移到现有搅拌设备中并通过搅拌等工艺过程制备成胶凝材料。为完成上述碳化改性矿渣胶凝材料的制备:1)最少需要有存放碳化改性矿渣的容器,2)最少需要有将碳化改性矿渣从碳化设备转运到搅拌设备的工艺流程及其相应的设备。上述存放容器的购置及转运工艺流程的实施,必将增加碳化改性矿渣胶凝材料制备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搅拌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矿渣地聚合物产品制备所需成本高、工人的劳动强度高、操作繁琐及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卧式搅拌器,包括:搅拌器箱体,搅拌器箱体内通过密封设置形成密闭的搅拌腔,搅拌腔中设有用于对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轴件,搅拌轴件的两端分别伸出搅拌器箱体后转动支设于外设的支架上,且其外伸端与外设的用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相连;搅拌器箱体的外壁面上还连接有与搅拌腔分别连通的气阀组件和气体浓度监测器,且气阀组件和气体浓度监测器还与外设的控制器相连;气阀组件用于与外设的用于供给反应所需气体的气源装置相连,以将气源装置供给的气体导入搅拌腔,控制器用于在气体浓度监测器监测反馈的搅拌腔内气体浓度达到预设值时相应控制气阀组件和/或气源装置关闭。
[0008]进一步地,气阀组件包括用于与气源装置可拆卸式连接的气阀接头,及与气阀接头连通的导气管组;气阀接头还与控制器相连,以在控制器的作用下自动启闭,且气阀接头还用于在手动操作下启闭;导气管组的出气端穿设搅拌器箱体后伸入搅拌腔。
[0009]进一步地,导气管组包括导气干管,导气干管的进气端与气阀接头的出气端连通,其相对的出气端穿设搅拌器箱体后伸入搅拌腔;或者导气管组包括导气干管和多根导气支管,导气干管的进气端与气阀接头的出气端连通,其相对的出气端分别连通各导气支管的进气端,各导气支管的出气端分别穿设搅拌器箱体后伸入搅拌腔。
[0010]进一步地,气体浓度监测器包括用于检测搅拌腔内气体浓度高低的检测传感器,及用于显示搅拌腔内气体浓度值的浓度显示器;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搅拌腔的内壁面上,浓度显示器设置于搅拌器箱体的外壁面上,且检测传感器分别连接浓度显示器和控制器。
[0011]进一步地,搅拌器箱体包括上端开口且呈空心箱体状的搅拌箱体、用于封闭搅拌箱体的上端开口的箱盖、用于使箱盖与搅拌箱体可拆卸式固定的连接结构;搅拌箱体水平设置,其内空腔构成搅拌腔;箱盖密封盖设于搅拌箱体的上端开口上,且通过连接结构与搅拌箱体可拆卸式固定。
[0012]进一步地,气阀组件连接于箱盖上,或连接于搅拌箱体上靠近箱盖处;浓度显示器连接于箱盖上。
[0013]进一步地,连接结构的数量为多组,多组连接结构沿箱盖的外周依次间隔设置,且各连接结构包括:与箱盖铰接的弹性卡,及沿搅拌箱体上端开口的外周布设的卡缘;弹性卡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弹性形变后卡扣于卡缘上,以将箱盖与搅拌箱体可拆卸式固定。
[0014]进一步地,连接结构包括沿搅拌箱体上端开口的外周布设且外凸的连接边、沿箱盖的外周布设且外凸的安装边、起连接锁紧作用的多组锁固件;多组锁固件沿安装边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且各锁固件依次穿设安装边和连接边后,将箱盖与搅拌箱体可拆卸式固定。
[0015]进一步地,搅拌轴件包括安装转轴,及固定于安装转轴外圆上且位于搅拌腔内的搅拌扇叶;安装转轴的两端沿搅拌箱体的长度方向分别伸出搅拌箱体,且安装转轴伸出搅拌箱体的外伸端转动支设于支架上,并连接驱动机构。
[0016]进一步地,搅拌器箱体还包括起密封作用的密封条;密封条沿箱盖的外周布设,且位于箱盖与搅拌箱体的上端开口之间。
[0017]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采用本技术的卧式搅拌器并利用二氧化碳延缓矿渣地聚合物材料凝结时间时,可以使矿渣的碳化过程和后续胶凝材料的制备过程在较短的时间内(总计在40min以
内)并集中在一个设备中完成:与
技术介绍
中文献公开的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卧式搅拌器兼具碳化箱的功能,且与常规的碳化箱比较,本方案技术在碳化过程中还伴随物料的搅拌过程,因而有效加强了矿渣表面与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交换过程;同时将矿渣地聚合物的部分原料用作碳化助剂,从化学反应和物理冲击两方面进一步改善碳化体系中的吸碳条件以及矿渣表面的暴露方式,因而本技术方案中,碳化过程可以在40min内完成,从而极大提高反应效率,并可取得满意的碳化效果;另一方面,将碳化过程和后续搅拌过程集中在一个设备中,与现有技术相比,省略了碳化改性矿渣的存储设备,及碳化改性矿渣从碳化设备转运到搅拌设备的操作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搅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器箱体(30),所述搅拌器箱体(30)内通过密封设置形成密闭的搅拌腔,所述搅拌腔中设有用于对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轴件(40),所述搅拌轴件(40)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搅拌器箱体(30)后转动支设于外设的支架上,且其外伸端与外设的用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相连;所述搅拌器箱体(30)的外壁面上还连接有与所述搅拌腔分别连通的气阀组件(10)和气体浓度监测器,且所述气阀组件(10)和所述气体浓度监测器还与外设的控制器相连;所述气阀组件(10)用于与外设的用于供给反应所需气体的气源装置相连,以将所述气源装置供给的气体导入所述搅拌腔,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气体浓度监测器监测反馈的所述搅拌腔内气体浓度达到预设值时相应控制所述气阀组件(10)和/或所述气源装置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阀组件(10)包括用于与所述气源装置可拆卸式连接的气阀接头(11),及与所述气阀接头(11)连通的导气管组(12);所述气阀接头(11)还与所述控制器相连,以在所述控制器的作用下自动启闭,且所述气阀接头(11)还用于在手动操作下启闭;所述导气管组(12)的出气端穿设所述搅拌器箱体(30)后伸入所述搅拌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组(12)包括导气干管(121),所述导气干管(121)的进气端与所述气阀接头(11)的出气端连通,其相对的出气端穿设所述搅拌器箱体(30)后伸入所述搅拌腔;或者所述导气管组(12)包括导气干管(121)和多根导气支管(122),所述导气干管(121)的进气端与所述气阀接头(11)的出气端连通,其相对的出气端分别连通各所述导气支管(122)的进气端,各所述导气支管(122)的出气端分别穿设所述搅拌器箱体(30)后伸入所述搅拌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浓度监测器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搅拌腔内气体浓度高低的检测传感器,及用于显示所述搅拌腔内气体浓度值的浓度显示器(21);所述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搅拌腔的内壁面上,所述浓度显示器(21)设置于所述搅拌器箱体(30)的外壁面上,且所述检测传感器分别连接所述浓度显示器(21)和所述控制器。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作为李颖李水生周泉李新星唐宇轩姚延化言语桓陈仙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