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针以及具有该穿刺针的柳叶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005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形成有第一刃面(12A)、第二刃面(12B)以及第三刃面(12C)的穿刺针(11)。就第一刃面(12A)而言,其距离针尖最远的部位形成在距针尖的轴向(L1)的距离(D1)为1.5~2.5mm的范围内,就第二以及第三刃面(12B、12C)而言,其距离针尖最远的部位形成在距针尖的轴向(L1)的距离(D2)为0.4~0.68mm的范围内。优选距离(D2)相对于距离(D1)的比率(D2/D1)被设定成0.22~0.38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切开皮肤等采集血液或间质液等体液的穿刺针以及柳叶刀(ランセツト)。
技术介绍
以前,作为测定血糖值的方法,有使用生物传感器的方法。作为其中的一例,有使用者在可以移动的携带式血糖值测定装置上安装生物传感器、将从皮肤采集的血液点到该生物传感器上由此利用血糖值测定装置自动测定血糖值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一方面,从皮肤采血使用的是安装有柳叶刀而使用的穿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如图1的概略构成所示,穿刺装置2具有用于保持柳叶刀1的柳叶刀架20。该柳叶刀架20构成为可以在螺旋弹簧24的弹力的作用下向皮肤Sk移动,在保持有柳叶刀1的状态下向皮肤Sk移动,由此将柳叶刀1的穿刺针11扎向皮肤Sk。作为穿刺装置,还有构成为可以对穿刺针向皮肤的扎入深度(穿刺深度)进行调节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在这里,当穿刺深度较大时,能够确保大量的来自皮肤的出液量,但是穿刺时的疼痛(穿刺痛)增强。与此相对,当穿刺深度较小时,穿刺痛较轻,但来自皮肤的出液量减少。出液量以及穿刺痛不仅与穿刺深度有关,而且还与穿刺针的粗细有关,例如在穿刺针较粗的情况下,与穿刺针较细的情况相比,出液量增多,但穿刺痛有增强的趋势。在考虑了被采血者的负担的情况下,需要一次穿刺就能确实可靠地确保必要量的血液,避免由血液不足导致的反复穿刺,同时需要尽可能地减轻穿刺痛。但是,出液量与穿刺痛如上所述为折衷关系,既要减轻穿刺痛又要采出必要量的血液比较困难。专利文献1:特开2003—156469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07—275223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表平10—508527号公报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减轻穿刺痛又采出必要量的血液的穿刺针以及具有该穿刺针的柳叶刀。通过本专利技术之一提供的穿刺针,是具有在端部设置的刃部的穿刺针,上述刃部包括第一刃面、第二刃面以及第三刃面,上述第一刃面与上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相比设置在整体从针尖退避的位置,且距离上述针尖最远的部位形成在自上述针尖的轴向的距离D1为1.5~2.5mm的范围内,上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对针尖进行规定,同时距离上述针尖最远的部位形成在自上述针尖的轴向的距离D2为0.4~0.68mm的范围内。优选上述距离D2相对于上述距离D1的比率(D2/D1)被设定成0.22~0.38的范围。在将刃部以外的部分的外径设为R时,优选(D1/D2/R)被设定成8.5~31.3的范围。就第二以及第三刃面的距离针尖最远的部位的截面而言,优选沿着上述第一刃面的法线方向的第一半径方向的尺寸D3和与上述第一半径方向正交的第二半径方向的尺寸D4的比率(D3/D4)被设定成0.29~0.5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上述比率(D3/D4)被设定成0.33~0.50的范围。通过本专利技术之二提供的穿刺针,是具有在端部设置的刃部的穿刺针,上述刃部包括第一刃面、第二刃面以及第三刃面,上述第一刃面与上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相比设置在整体从针尖退避的位置,上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对针尖进行规定,且上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中距离上述针尖最远的部位的自上述针尖的轴向的距离D2相对于上述第一刃面中距离上述针尖最远的部位的自上述针尖的轴向的距离D1的比率(D2/D1),被设定成0.22~0.38的范围。在将刃部以外的部分的外径设为R时,优选(D1/D2/R)被设定成8.5~31.3的范围。就第二以及第三刃面的距离针尖最远的部位的截面而言,优选沿着上-->述第一刃面的法线方向的第一半径方向的尺寸D3和与上述第一半径方向正交的第二半径方向的尺寸D4的比率(D3/D4)被设定成0.29~0.5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上述比率(D3/D4)被设定成0.33~0.50的范围。通过本专利技术之三提供的穿刺针,是具有在端部设置的刃部的穿刺针,上述刃部包括第一刃面、第二刃面以及第三刃面,上述第一刃面与上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相比设置在整体从针尖退避的位置,上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对上述针尖进行规定,且在将上述第一刃面中距离上述针尖最远的部位的自上述针尖的轴向的距离设为D1,将上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中距离上述针尖最远的部位的自上述针尖的轴向的距离设为D2,将上述刃部以外的部分的外径设为R时,(D1/D2/R)被设定成8.5~31.3的范围。就第二以及第三刃面的距离针尖最远的部位的截面而言,优选上述第一刃面的法线方向的尺寸D3和与上述法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D4的比率(D3/D4)被设定成0.29~0.5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上述比率(D3/D4)被设定成0.33~0.50的范围。通过本专利技术之四提供的穿刺针,是具有在端部设置的刃部的穿刺针,上述刃部包括第一刃面、第二刃面以及第三刃面,上述第一刃面与上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相比设置在整体从针尖退避的位置,上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对针尖进行规定,且对于上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的距离针尖最远的部位的截面而言,沿着上述第一刃面的法线方向的第一半径方向的尺寸D3和与上述第一半径方向正交的第二半径方向的尺寸D4的比率(D3/D4)被设定成0.29~0.50的范围。优选上述比率(D3/D4)被设定成0.33~0.50的范围。第一刃面例如相对于穿刺针的轴向的交叉角度θ1为7~20度。关于第二以及第三刃面,例如在轴向观察时,相对于在沿着第一刃面的法线的半径方向上延伸的对称轴,形成为相互对称或大致对称。此时,第二刃面和上述第三刃面之间的夹角θ2例如被设定成120~170度。上述外径R例如为0.2~0.4mm。上述距离D1相对于上述外径R的比率(D1/R)例如为3.75~12.50,上述距离D2相对于上述外径R的比率(D2/R)例如为1.0~3.5。在本专利技术之五中,提供一种具有穿刺针和用于保持上述穿刺针的主体-->部的柳叶刀,上述穿刺针是本专利技术之一至之四中的任意穿刺针。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在穿刺装置上安装有柳叶刀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柳叶刀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B是图2A的沿着IIB—IIB线的剖视图。图3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的端部的正视图,图3B是其侧视图,图3C是图3A的沿着IIIC—IIIC线的剖视图,图3D是图3A的沿着IIID—IIID线的剖视图。图4A是表示以往的穿刺针的端部的正视图,图4B是其侧视图,图4C是图4A的沿着IVC—IVC线的剖视图,图4D是图4A的沿着IVD—IVD线的剖视图。图5是用于比较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的端部和以往的穿刺针的端部的截面形状的图。图6是表示在实施例2中使用的穿刺针的端部的截面积变化的曲线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3中的穿刺深度和穿通阻力的关系的曲线图。图8是表示实施例4中的监测试验的结果的饼图。图中:1    柳叶刀10   (柳叶刀的)主体部11   (柳叶刀的)穿刺针12   (穿刺针的)刃部12A  (穿刺针的)第一刃面12B  (穿刺针的)第二刃面12C  (穿刺针的)第三刃面R1   第一半径方向R2   第二半径方向L1   轴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边参照附图边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柳叶刀1被安装在穿刺装置2上使用。图示的穿刺装置2具有用于保持柳叶刀1的柳叶刀架20。柳叶刀架20收容在外壳21的内部且可以在N1、N2方向上移动,通过使一对锁紧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穿刺针,具有设置在端部的刃部, 所述刃部包括第一刃面、第二刃面以及第三刃面, 所述第一刃面与所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相比设置在整体从针尖退避的位置,且距离所述针尖最远的部位形成在距所述针尖的轴向的距离D1为1.5~2.5mm的范围内, 所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对所述针尖进行规定,同时距离所述针尖最远的部位形成在距所述针尖的轴向的距离D2为0.4~0.68mm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5-12-8 355351/20051.一种穿刺针,具有设置在端部的刃部,所述刃部包括第一刃面、第二刃面以及第三刃面,所述第一刃面与所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相比设置在整体从针尖退避的位置,且距离所述针尖最远的部位形成在距所述针尖的轴向的距离D1为1.5~2.5mm的范围内,所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对所述针尖进行规定,同时距离所述针尖最远的部位形成在距所述针尖的轴向的距离D2为0.4~0.68mm的范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其中,所述距离D2相对于所述距离D1的比率D2/D1被设定成0.22~0.38的范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其中,在将所述刃部以外的部分的外径设为R时,D1/D2/R被设定成8.5~31.3的范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其中,就所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的距离所述针尖最远的部位的截面而言,沿着所述第一刃面的法线的第一半径方向的尺寸D3和与所述第一半径方向正交的第二半径方向的尺寸D4的比率D3/D4被设定成0.29~0.50的范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刺针,其中,所述比率D3/D4被设定成0.33~0.50的范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其中,所述第一刃面相对于该穿刺针的轴向的交叉角度θ1为7~20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其中,关于所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在轴向观察时,相对于沿着所述第一刃面的法线延伸的对称轴,形成为相互对称或大致对称。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刺针,其中,所述第二刃面和所述第三刃面之间的夹角θ2为120~170度。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其中,所述刃部以外的部分的外径R为0.2~0.4mm。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其中,所述第一刃面中距离所述针尖最远的部位的距所述针尖的轴向的距离D1相对于所述刃部以外的部分的外径R的比率D1/R为3.75~12.50,所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中距离所述针尖最远的部位的距所述针尖的轴向的距离D2相对于所述外径R的比率D2/R为1.0~3.5。11.一种穿刺针,具有设置在端部的刃部,所述刃部包括第一刃面、第二刃面以及第三刃面,所述第一刃面与所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相比设置在整体从针尖退避的位置,所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对所述针尖进行规定,并且,所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中距离所述针尖最远的部位的距所述针尖的轴向的距离D2相对于所述第一刃面中距离所述针尖最远的部位的距所述针尖的轴向的距离D1的比率D2/D1,被设定成0.22~0.38的范围。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刺针,其中,在将所述刃部以外的部分的外径设为R时,D1/D2/R被设定成8.5~31.3的范围。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刺针,其中,就所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的距离所述针尖最远的部位的截面而言,沿着所述第一刃面的法线的第一半径方向的尺寸D3和与所述第一半径方向正交的第二半径方向的尺寸D4的比率D3/D4被设定成0.29~0.50的范围。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穿刺针,其中,所述比率D3/D4被设定成0.33~0.50的范围。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刺针,其中,所述第一刃面相对于该穿刺针的轴向的交叉角度θ1为7~20度。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刺针,其中,关于所述第二以及第三刃面,在轴向观察时,相对于沿着所述第一刃面的法线的对称轴,形成为相互对称或大致对称。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穿刺针,其中,所述第二刃面和所述第三刃面之间的夹角θ2为120~170度。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刺针,其中,所述刃部以外的部分的外径R为0.2~0.4mm。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刺针,其中,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田哲也小室秀文
申请(专利权)人:爱科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