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9796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依次叠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层,该发光层的主体由化合物A和化合物B组成:电子传输层包括化合物C: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电子传输层中的化合物C与发光层主体中的化合物A具有两个相同的片段,所以膜层间的界面效应减弱,有利于电子快速向发光层中传输;由于发光层的主体材料是由电子型主体材料A和空穴型主体材料B组成,进一步平衡了空穴和电子的传输能力,所以综合上述各物质的相互协同作用,使得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效率得到明显改善。明显改善。明显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发光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由于其具有轻薄、广视角、高对比、低耗电、高响应速度、全彩画面、可挠曲性等特点,当前已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等领域,并正向电视等大尺寸应用领域扩展。
[0003]有机电致发光元件通常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多种膜层,空穴和电子分别从阳极和阴极注入,通过传输层进入发光层彼此复合发光,元件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空穴和电子的复合几率,因此调控两端载流子的平衡是关键。调控的主要手段有:提高空穴和电子的注入和传输性,进而提高空穴与电子复合的概率;提高空穴和电子的阻挡性,进而将生成的激子限制在发光层内获得高发光效率;或者将传电子型材料和传空穴型材料共蒸镀形成双主体材料,从而可以同时传输电子和空穴,使两者平衡,减少激子淬灭,从而提高发光效率。
[0004]双主体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并非简单地将两种材料简单混合,不仅需要考虑材料间的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依次叠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的主体由化合物A和化合物B组成:所述电子传输层包括化合物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注入层包括任意一种或多种芳基胺化合物和掺杂在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轴烯衍生物,所述芳基胺化合物具有通式I:其中,Ar1至Ar4各自独立地表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3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
C
30
杂芳基,所述Ar1与所述Ar2二者、所述Ar3与所述Ar4二者上的取代基可以经由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甲基、氧原子或硫原子彼此结合成环,n为0至4的任意一个整数;所述轴烯衍生物具有通式II:其中,Ar6为含有吸电子基团取代的C6‑
C
18
的芳基,优选所述吸电子基团为氟或氰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中,所述Ar1至所述Ar4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联苯基、萘基、芴基、苯基或咔唑基中的任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I中,所述Ar6选自含有至少一个氰基或F原子取代的苯基或联苯基。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芳基胺化合物和所述轴烯衍生物中,所述轴烯衍生物的掺杂质量比为2%~20%。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传输层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空穴注入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蓉叶子勤孙霞王仁宗陈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强力昱镭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