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9708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沿第一方向,进风口位于出风口的上方;换热器,位于壳体内,换热器与壳体之间形成换热区域,换热区域与出风口相连通;换热辐射板,与壳体相连接;其中,气流从进风口经换热器换热后进入换热区域,沿出风口流动经过换热辐射板;第一方向为重力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调器运行时,气流从进风口经换热器换热后进入换热区域,沿出风口流向换热辐射板,换热器与换热辐射板相结合,增大了空调器的换热面积,提升了换热能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采用自然对流进行换热的空调器的换热效率低,制冷或制热能力差,致使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沿第一方向,进风口位于出风口的上方;换热器,位于壳体内,换热器与壳体之间形成换热区域,换热区域与出风口相连通;换热辐射板,与壳体相连接;其中,气流从进风口经换热器换热后进入换热区域,沿出风口流动经过换热辐射板;第一方向为重力方向。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换热器和换热辐射板。其中,换热器位于壳体内,以与壳体之间形成换热区域,换热区域与出风口相连通,且换热辐射板位于出风口处。故而,空调器运行时,气流从进风口经换热器换热后进入换热区域,沿出风口流动经过换热辐射板。该设置增大了空调器的换热面积,提升了空调器的换热能力。
[0008]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器进行自然对流制冷时,气流从进风口经换热器换热后进入换热区域,而后由出风口流出。具体地,换热区域与进风口和出风口相连通,且沿第一方向,进风口位于出风口的上方,当空调器自然对流制冷时,从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换热器换热后进入换热区域内,气流经过换热器的换热后,变为用于制冷的冷空气,冷空气密度较大,在重力的作用下冷空气换热后流向下方的出风口,并由出风口流向换热辐射板。冷空气流出后壳体内形成负压,进而继续吸引空气从进风口流入壳体内的换热区域,形成空气循环。即利用自然对流的方式实现制冷,整个换热过程无需风机工作,即可保证良好的换热能力,在用户睡眠时,或者需要房间内保持安静时,或者在房间的温度区域稳定时,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且通过自然对流的方式实现制冷,避免冷风直吹用户,实现了无风感出风,即空调室内机具有无风感出风和无噪音的效果。
[0009]可以理解的是,气流由出风口流出,并流向换热辐射板,冷空气下沉以贴着换热辐射板向下流动,将换热辐射板与室内空气相分隔,在保证换热辐射板对冷空气进行换热的同时,大幅减少甚至是消除因室内热空气与换热辐射板之间的温差较大而在换热辐射板上生成的冷凝水量,避免因为在换热辐射板表面产生大量冷凝水,使空调室内机在长期湿冷的状况下滋生细菌,影响房间内空气质量,给用户带来健康问题。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的空调室内机,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辐射板沿第一方向延伸。
[0012]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换热辐射板的结构,使得换热辐射板沿第一方向延伸,这样,利于出风口流出的冷空气沿着换热辐射板流动,以保证换热辐射板与室内空气隔离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同时,换热辐射板沿重力方向设置,对冷空气的流动阻力小,减小气流与换热辐射板的接触摩擦力,因此,减小摩擦时产生的热量,加快气流的流动速度,进而提升空调器的制冷能力。
[0013]进一步地,换热辐射板沿第一方向延伸,这样,便于空调室内机的安装及固定,以减少空调室内机对室内空间的占用率。且该结构设置相较于换热辐射板倾斜设置,可避免空调室内机与室内的家电及家具相干涉甚至是碰撞的情况发生。如,空调器为挂机,空调器室内机与墙壁挂接,这样,换热辐射板可沿墙壁布置,具有美观性,且可减少对空间的占用。
[00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第一方向,壳体的底部设有出风口,换热辐射板位于壳体的下方。
[0015]在该技术方案中,冷空气密度较大,在重力作用下冷空气会下沉,故而将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底部,出风口对气流的流动阻力小,冷空气可以以较大的速度由出风口流出,并且直接流向壳体下方的换热辐射板,以保证冷空气与换热辐射板的有效接触,进而保证换热辐射板与室内空气分隔的有效性。
[00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一换热部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设置,第一换热部的上端部靠近壳体的背板设置,第一换热部的下端部远离背板设置;进风口包括第一子口,第一子口设置于壳体的顶壁和/或侧壁。
[0017]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子口位于壳体的顶壁和/或侧壁,第一换热部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设置,第一换热部的上端部靠近壳体的背板设置,第一换热部的下端部远离背板设置,也就是说,第一换热部与壳体的顶壁和侧壁围成三角形区域,气流经过第一子口流入三角区域,第一换热部对气流进行换热。
[0018]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换热部的设置位置,使得第一换热部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设置,在壳体有限的空间内,增大了换热面积,进而提升了空调室内机的输出能力,进而提升了换热效率,以尽快的到达用户的设定温度,进而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能够满足卧室场景使用的空调在用户睡眠时具有良好的体感温度的情况下,且不会受到吹风、噪音的影响,即空调室内机具有无风感出风和无噪音的效果,适于推广应用。
[0019]同时,第一换热部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设置,能够向壳体底部引导气流流动,从而便于冷空气自然下沉,提升自然对流能力。并且,该设置便于冷凝水的收集。
[0020]具体地,壳体对应于第一换热部的部分设有第一子口,气流由第一子口经第一换热部进入换热区域,沿出风口流向换热辐射板。
[00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第二换热部,第二换热部的上端部与第一换热部的下端部相连接,第二换热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进风口还包括第二子口,第二子口设置于壳体的侧壁;其中,一部分气流由第二子口经第二换热部换热后进入换热区域,一部分气流由第一子口经第一换热部换热后进入换热区域。
[0022]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对应于第二换热部的部分设有第二子口,气流由第二子口经第二换热部换热后进入换热区域,沿出风口流向换热辐射板。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二换热部的上端部与第一换热部的下端部相连接,第二换热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该设置在增大换热面积,提升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对壳体内部空
间的占用率,便于空调室内机的其他器件的安装定位,避免与其他器件之间发生干涉。同时,该结构设置不会阻挡出风口,便于气流的流动。
[0023]可以理解的是,气流由第二子口经第二换热部换热后进入换热区域,与由第一子口经第一换热部换热后进入换热区域的气流相汇合,沿第一方向下沉,增加自然对流制冷的空气流量,提升了空调制冷能力的效果。
[002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辐射板包括金属板和第一换热流道,第一换热流道设于金属板上;换热器设有第二换热流道,第一换热流道与第二换热流道相连通,或第一换热流道与第二换热流道并联连接。
[0025]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辐射板包括金属板和第一换热流道,第一换热流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沿第一方向,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换热器,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换热区域,所述换热区域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换热辐射板,与所述壳体相连接;其中,气流从所述进风口经所述换热器换热后进入所述换热区域,沿所述出风口流动经过所述换热辐射板;所述第一方向为重力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辐射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换热辐射板位于所述壳体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换热部的上端部靠近所述壳体的背板设置,所述第一换热部的下端部远离所述背板设置;所述进风口包括第一子口,所述第一子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壁和/或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下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晨江晨钟何家基大森宏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