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距离虹膜识别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特征识别
,尤其涉及一种远距离虹膜识别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合工作中,但是,传统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限制。例如,传统的人脸识别方法精确度低,防伪性差,且在如用户有戴口罩等有遮挡的情况下无法进行识别。
[0003]虹膜识别技术目前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中准确度最高,防伪性最好的技术之一。然而其性能严重依赖于获取到的虹膜图片质量。虹膜的直径非常小,仅为10ˉ12mm,而采集的虹膜图像必须拥有150ˉ200像素以上像素,直径小以及对像素的高要求使得虹膜识别技术对虹膜成像光学系统的性能要求非常高。
[0004]目前已有的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和方法大多是近距离或手持式的,要求人物目标离虹膜采集装置很近,极大限制了被采集人的行动自由,在实际使用场景中非常不便。
[0005]而虹膜识别系统中用于实现远距离虹膜成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0006]第一种:根据得到的人眼位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距离虹膜识别方法,用于进行大范围虹膜采集及识别,其特征在于,所述虹膜识别方法包括:S1:场景相机获取目标区域图像;S2:判断步骤S1所获取的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信息;如果是,进入步骤S3;如果否,则返回步骤S1;S3:获取人脸图像,并依据所述人脸图像调整二维振镜偏转角度以使虹膜相机对准人脸目标;S4:通过变焦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虹膜相机中的液态可调焦透镜以进行自动变焦操作;S5:通过所述虹膜相机获取虹膜图像;S6:从步骤S5获取的图像中提取虹膜信息;S7:进行虹膜信息匹配;若匹配成功,输出匹配结果;若匹配不成功,则返回步骤S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距离虹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处于虹膜录入进程,完成步骤S6后,将所提取的虹膜信息注册并录入虹膜特征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远距离虹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的具体执行过程如下:S411:通过TOF测距模块读取人脸至系统的距离;S412:所述变焦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距离计算所述液态可调焦透镜驱动电流值;S413:根据步骤S412的计算结果调节所述液态可调焦透镜的驱动电流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距离虹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变焦过程中一个离线的实验标定过程:S421:将目标放置于与系统距离不同的一系列标定点上;S422:不断调节所述液态可调焦透镜的驱动电流值,实验记录下不同距离处最佳的所述液态可调焦透镜的驱动电流值;S423: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的实际距离值和最佳驱动电流值之间的关系式。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远距离虹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的具体执行过程如下:S431:调节所述液态可调焦透镜驱动电流至最小值;S432:计算初始图像清晰度值;S433:调节所述液态可调焦透镜驱动电流值增大一个步进值;S434:计算执行步骤S433操作后所得到的图像的清晰度值;S435:与初始图像清晰度值比较,判断图像清晰度值是否增加,如果是,进入步骤S436;如果否,则返回步骤S433;S436:调节所述液态可调焦透镜驱动电流值减小一个步进值。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远距离虹膜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确定人脸目标位于场景内不同位置处时所述二维振镜所需的最佳驱动电压的标定过程:设图像中人眼位置坐标为(x,y),所述二维振镜的X反射镜与Y反射镜的偏转角度分别为(θx,θy),人脸大小为L,则满足如下数学表达式:
其中,A、B、C、D、E、F、G均为计算系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栋,焦国华,陈巍,周志盛,于福升,何为,张汉龙,聂小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