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锂离子电池及其充放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9680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0
一种低温软包锂离子电池,包括电解液和依次层叠的正极、隔膜、负极;通过对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活性材料、膜材料和电解液组成以及比例的优化匹配,最终达到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实现充电和放电的目的,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锂离子电池及其充放电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低温环境中应用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高、循环寿命好,安全性能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人类生产生活中,不论是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通讯设备,还是储能产品都有锂离子电池的身影。在军用领域、极端环境,或是北方的冬季(气温≤

35℃),和一些特殊的低温应用环境,对锂离子电池的低温充放电性能有着更高的要求。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较差,在低温环境中使用时,容量衰减快,容易析出锂枝晶,安全风险增加。在低温环境下,商业化锂离子电池难以实现充电,或者低温充电会严重损害电池性能,同时在低温环境下放电时,电池容量也会急剧下降,能量密度降低,所有的这些缺点,都极大的降低了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中的适用性。因此,开发在低温环境下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3]目前,低温锂离子电池大多只能够实现在低温环境下放电,并且放电容量较低,无法实现在低温环境下充电,因此并未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中应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中的适用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温环境的锂离子电池。该电池在低温条件下能够实现充电和放电,并且能够保持优异的性能。
[0005]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低温软包锂离子电池,包括电解液以及依次层叠的正极、隔膜和负极;正极采用的活性材料为磷酸钒锂、镍钴锰酸锂(镍钴锰摩尔比为111,523,811,622)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镍钴锰酸锂为镍钴锰摩尔比为111,523,811,622的镍钴锰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镍钴锰酸锂优选111和523中的一种或二种;优选磷酸钒锂和镍钴锰酸锂按质量比1:9

3:3的混合物;负极采用的活性材料为硬碳、软碳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优选硬碳;隔膜为聚丙烯(PP)、聚乙烯(PE)中的一种或两种复合多孔膜;5μm≤膜厚度≤25μm;所用的电解液中锂盐溶质为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中的一种或两种种混合;电解液溶剂为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丙烯酯(PC)的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优选为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丙烯酯(PC)三种混合;添加剂为碳酸乙烯酯、硼酸脂、氟代碳酸乙烯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添加剂于溶剂中的质量浓度为1%

5%,优选为2%

4%。;电解液的中锂盐的浓度为0.8~1.8mol/L,优选为0.9~1.2mol/L。
[0006]优选地,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布于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正极材料包括活性材料、导电剂和黏结剂;正极集流体上正极材料的涂布面密度为7~25mg/cm2,优选为9

14mg/cm2。
[0007]优选地,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布于集流体上的负极材料,负极材料包括活性材料、导电剂和黏结剂;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应≤10μm;负极集流体上负极材料的涂布面密
度为2.5~11.5mg/cm2,优选为3.5

6.5mg/cm2。
[0008]优选地,导电剂为导电碳黑、导电碳纤维和碳纳米管,于正极材料中的含量2%

7%于负极材料中的含量2%

7%。
[0009]优选地,正极材料中黏结剂为偏氟乙烯(PVDF),于正极材料中的含量1%

5%。
[0010]优选地,负极材料中黏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丁苯橡胶(SBR),于负极材料中的含量2%

6%。
[00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上述低温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制备过程,使用叠片工艺将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依次堆叠组装得到裸电芯,然后使用铝塑膜对裸电芯进行封装,最后向其中注入电解液,得到适用于低温环境的软包锂离子电池。
[0012]低温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在

60℃~0℃(优选

60℃~

40℃)的低温环境温度进行;充电采用先恒电流CC后恒电压CV的充电模式,CC充电电流倍率≤0.5C,CC充电过程充电至电压范围为4~4.5V,然后CV充电截止电流倍率≤0.05C;或者,使用恒电流CC的充电模式,CC充电电流倍率≤0.5C。
[0013]放电采用恒电流CC的放电模式,恒流放电电流倍率为0.1~5C,恒流放电过程的终止电压范围为2~3V。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活性材料、膜材料和电解液组成以及比例的优化匹配,最终达到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实现充电和放电的目的,在

40℃条件下容量保持率为室温下的80%以上,

50度容量保持率为室温下的65%以上,

60度容量保持率为室温下的50%以上,与现有的技术相比,不但实现了低温环境下的充放电,同时在低温下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和安全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做进一步说明。
[0016]在实施例中,使用的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的质量比容量≥140mAh/g,磷酸铁锂材料的质量比容量≥135mAh/g,磷酸钒锂材料的质量比容量≥110mAh/g。
[0017]在实施例中,使用的硬碳材料的质量比容量≥300mAh/g,软碳材料的质量比容量≥280mAh/g、石墨材料的质量比容量≥300mAh/g、中间相碳微球≥310mAh/g。
[0018]实施例1
[0019]本实施例中低温锂离子电池包括依次层叠的正极、隔膜、负极,以及电解液;
[0020]正极采用的活性材料为磷酸钒锂(LVP)和镍钴锰酸锂(NCM)(镍钴锰摩尔比为111)两种混合,磷酸钒锂和镍钴锰酸锂按质量比5:5混合;
[0021]负极采用的活性材料为硬碳和软碳两种混合,硬碳和软碳按照质量比1:1混合;
[0022]隔膜为PP和PE复合多孔膜;膜厚度12μm;
[0023]所用的电解液中锂盐溶质为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两种混合,电解液的中锂盐的浓度为1.5mol/L;电解液溶剂为为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丙烯酯(PC)的中的三种混合;添加剂为碳酸乙烯酯、硼酸脂、氟代碳酸乙烯脂,添加剂于溶剂中的质量浓度为5%。
[0024]正极集流体上正极材料的涂布面密度为18.0mg/cm2;
[0025]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为5μm;负极集流体上负极材料的涂布面密度为7.0mg/cm2。
[0026]导电剂为导电碳黑、导电碳纤维和碳纳米管,于正极材料中的含量4%,于负极材料中的含量4%;
[0027]正极材料中黏结剂为偏氟乙烯(PVDF),于正极材料中的含量3%;
[0028]负极材料中黏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丁苯橡胶(SB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软包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液和依次层叠的正极、隔膜、负极;正极采用的活性材料为磷酸钒锂、镍钴锰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优选磷酸钒锂和镍钴锰酸锂按质量比1:9

5:5的混合物;镍钴锰酸锂为镍钴锰摩尔比为111,523,811,622中的一种;负极采用的活性材料为硬碳、软碳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隔膜为聚丙烯、聚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复合多孔膜;所用的电解液由锂盐溶质、添加剂和溶剂组成,其中锂盐溶质为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中的一种或两种种混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软包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用的电解液的溶剂为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丙烯酯的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软包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用的电解液的添加剂为碳酸乙烯酯、硼酸脂、氟代碳酸乙烯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添加剂于溶剂中的质量浓度为1%

5%,优选为2%

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软包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的中锂盐的浓度为0.8~1.8mol/L,优选为0.9~1.2mol/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软包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隔膜的厚度为,5μm≤膜厚度≤25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软包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布于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正极材料包括活性材料、导电剂和黏结剂;正极集流体上正极材料的涂布面密度为7~20mg/cm2,优选为9

14mg/cm2;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布于集流体上的负极材料,负极材料包括活性材料、导电剂和黏结剂;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径应≤10μm;负极集流体上负极材料的涂布面密度为2.7~8.0mg/cm2,优选为3.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建鑫李先锋郑琼张华民国海鹏赵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