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国胜专利>正文

一次性新型心电监护电极(ECG)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953 阅读:3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次性新型心电监护电极,该电极所用的水凝胶的主要组分包括甘油、阿拉伯胶、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氯化钾、丙烯酸、纯胶、水性聚氨酯、二甲基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N-聚代丙烯酰胺、引发剂、交联剂等,采用该种水凝胶生产的电极具有胶粘帖性非常好,不残留且不移位,对皮肤无刺激,不过敏,胶不会干燥,能长时间与皮肤保持良好接触,操作方便,电极电位稳定,心电波形清晰稳定,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次性新型心电监护电极,特别是涉及一种成本低,避免交叉感染的一次性新型心电监护电极。
技术介绍
一次性新型心电监护电极是一种重要而常用的生物医用传感器,因具有使用非常方便,不必消毒,粘贴牢固,可以避免交叉感染而被特别重视。在欧盟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凡是配备有心电监护系统的医疗机构,现已全面使用一次性新型心电监护电极。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心电电极都是用贵金属银为原材料,因而成本高,同时导电糊容易干燥。现在用的一次性心电电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缺点:因胶体面积比较小故接触皮肤的也比较小,所以导电性能不是很好;胶贴贴久后会干燥;胶的粘性不是很好且病人出汗后容易移位;因无纺布带有不干胶所以对皮肤有轻微刺激与过敏;操作复杂,粘贴皮肤与剥离皮肤时有些许疼痛;电极电位稳定,心电波形清晰但不稳定;生产成本高。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在迅速发展,不仅在大、中城市的医院具有心电图机、中心监护和Holter监护仪(动态心电监护),而且在地、县、职工医院等中心医院也配备有心电监护系统,并且Holter监护仪(动态心电监护)已开始步入家庭医疗保健,所以对一次性心电监护电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一种使用方便,成本相对低,不引起皮肤过敏的新型的一次性心电监护电极,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市场上一次性心电电极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的一次性心电监护电极,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1)水凝胶的生产制造过程、工艺流程水凝胶的原料配比如下:甘油15~25%,阿拉伯胶3~10%,聚醋酸乙烯酯乳液10~20%,氯化钾3~8%,丙烯酸5~15%,纯胶10~15%,水性聚氨酯8~18%,二甲基丙烯酰胺4~10%,聚丙烯酰胺3~10%,N-聚代丙烯酰胺5~15%,引发剂0.1~0.8%,交联剂0.1~0.8%;生产水凝胶所需辅料:PET胶膜,PET蓝膜,脉丝;按比例取出原料,按先后顺序把取出的原料放入搅拌器,在室温为15~20℃,湿度为20~30%的环境下进行搅拌,搅拌机速度必须控制在600~800转/分钟,搅拌6~8小时后停止-->搅拌机,让液体的温度降至15~20℃时启动搅拌机且速度控制在600~800转/分钟搅拌3~6小时,然后加入交联剂再搅拌2~4小时后,再加入引发剂继续搅拌2~4小时后停止,从搅拌机上取出已经搅拌好的原料,在室温为15~20℃,湿度为20~30%的环境下进行静止除泡6~8小时,制胶机开始启动,固化机设定所需温度且进行升温,装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胶膜,装上PET蓝膜,装上脉丝,调整好所有的纠偏系统,设置抽胶泵的基数与收卷机的基数同步,打开机器的进气过滤器,当固化机温度到达150~200℃后,打开机器排气系统,然后按下机器的自动按钮,成功生产出水凝胶;(2)一次性新型心电电极的生产制造过程、工艺流程准备铜线及PVC胶料,经过挤出机生产出电线,用裁线机把电线裁成所需的长度,用端子机给裁好的电线打上端子,用成型机给打好端子的电线进行成型制造出电线插头,在贴合机上安装水凝胶,安装上无纺布,启动切胶机,选择好刀模进行安装,设定切胶机的行程,启动张力系统,调整好纠偏系统,开启步进马达,按下联动开关,从自动拉上取出胶片,拿来早已准备好的电线插头及切好的银箔,放在胶片上方焊接成型,加贴小动物贴纸,制造出一次性新型心电监护电极。一次性新型心电电极与现已在用的一次性心电电极区别:一次性新型心电电极:1.导电性能好,胶不会干燥,能长时间与皮肤保持良好接触,从而使电极干扰少。2.胶粘帖性非常好,不残留且即使病人出汗也不会移位。3.对皮肤无刺激,不过敏。4.操作方便,粘贴皮肤与剥离皮肤时无疼痛5.电极电位稳定,心电波形清晰稳定。6.生产成本低。现已在用的一次性心电电极:1.因胶体面积比较小故接触皮肤的也比较小,所以导电性能不是很好。2.胶贴贴久后会干燥。3.胶的粘性不是很好且病人出汗后容易移位。4.因无纺布带有不干胶所以对皮肤有轻微刺激与过敏。5.操作复杂。粘贴皮肤与剥离皮肤时有些许疼痛。6.电极电位稳定,心电波形清晰但不稳定。7.生产成本高。本专利技术具有胶粘帖性非常好,不残留且不移位,对皮肤无刺激,不过敏,导电性能好,胶不会干燥,能长时间与皮肤保持良好接触,从而使电极干扰少,噪音低,操作方便,粘贴皮肤与剥离皮肤时无疼痛,电极电位稳定,心电波形清晰稳定,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可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1)水凝胶的生产制造过程、工艺流程-->水凝胶的原料配比如下:甘油15%,阿拉伯胶10%,聚醋酸乙烯酯乳液12%,氯化钾8%,丙烯酸15%,纯胶9%,水性聚氨酯16%,二甲基丙烯酰胺5%,聚丙烯酰胺10%,N-聚代丙烯酰胺10%,引发剂0.7%,交联剂0.3%。生产水凝胶所需辅料:PET胶膜,PET蓝膜,脉丝。按比例取出原料,按先后顺序把取出的原料放入搅拌器,在室温为15℃,湿度为20%的环境下进行搅拌,搅拌机速度必须控制在600转/分钟,搅拌6小时后停止搅拌机,让液体的温度降至15℃时启动搅拌机且速度控制在600转/分钟搅拌3小时,然后加入交联剂再搅拌3小时后,再加入引发剂继续搅拌3小时后停止,从搅拌机上取出已经搅拌好的原料,在室温为15℃,湿度为20%的环境下进行静止除泡6小时,制胶机开始启动,固化机设定所需温度且进行升温,装上PET胶膜,装上PET蓝膜,装上脉丝,调整好所有的纠偏系统,设置抽胶泵的基数与收卷机的基数同步,打开机器的进气过滤器,当固化机温度到达150℃后,打开机器排气系统,然后按下机器的自动按钮,成功生产出水凝胶。(2)一次性新型心电电极的生产制造过程、工艺流程准备铜线及PVC胶料,经过挤出机生产出电线,用裁线机把电线裁成所需的长度,用端子机给裁好的电线打上端子,用成型机给打好端子的电线进行成型制造出电线插头,在贴合机上安装水凝胶,安装上无纺布,启动切胶机,选择好刀模进行安装,设定切胶机的行程,启动张力系统,调整好纠偏系统,开启步进马达,按下联动开关,从自动拉上取出胶片,拿来早已准备好的电线插头及切好的银箔,放在胶片上方焊接成型,加贴小动物贴纸,制造出一次性新型心电监护电极。实施例2(1)水凝胶的生产制造过程、工艺流程水凝胶的原料配比如下:甘油16%,阿拉伯胶8%,聚醋酸乙烯酯乳液15%,氯化钾5%,丙烯酸15%,纯胶9%,水性聚氨酯12%,二甲基丙烯酰胺7%,聚丙烯酰胺4%,N-聚代丙烯酰胺8%,引发剂0.5%,交联剂0.5%。生产水凝胶所需辅料:PET胶膜,PET蓝膜,脉丝。按比例取出原料,按先后顺序把取出的原料放入搅拌器,在室温为20℃,湿度为30%的环境下进行搅拌,搅拌机速度必须控制在800转/分钟,搅拌8小时后停止搅拌机,让液体的温度降至20℃时启动搅拌机且速度控制在800转/分钟搅拌6小时,然后加入交联剂再搅拌4小时后,再加入引发剂继续搅拌4小时后停止,从搅拌机上取出已经搅拌好的原料,在室温-->为20℃,湿度为30%的环境下进行静止除泡8小时,制胶机开始启动,固化机设定所需温度且进行升温,装上PET胶膜,装上PET蓝膜,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新型心电监护电极,其特征在于它所采用的医用水凝胶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 甘油15~25%,阿拉伯胶3~10%,聚醋酸乙烯酯乳液10~20%,氯化钾3~8%,丙烯酸5~15%,纯胶10~15%,水性聚氨酯8~18%,二甲基丙烯酰胺4~10%,聚丙烯酰胺3~10%,N-聚代丙烯酰胺5~15%,引发剂0.1~0.8%,交联剂0.1~0.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新型心电监护电极,其特征在于它所采用的医用水凝胶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甘油15~25%,阿拉伯胶3~10%,聚醋酸乙烯酯乳液10~20%,氯化钾3~8%,丙烯酸5~15%,纯胶10~15%,水性聚氨酯8~18%,二甲基丙烯酰胺4~10%,聚丙烯酰胺3~10%,N-聚代丙烯酰胺5~15%,引发剂0.1~0.8%,交联剂0.1~0.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新型心电监护电极,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步骤制成的:(1)水凝胶的生产制造过程、工艺流程按上述比例取出原料,按先后顺序把取出的原料放入搅拌器,在室温为15~20℃,湿度为20~30%的环境下进行搅拌,搅拌机速度必须控制在600~800转/分钟,搅拌6~8小时后停止搅拌机,让液体的温度降至15~20℃时启动搅拌机且速度控制在600~800转/分钟搅拌3~6小时,然后加入交联剂再搅拌2~4小时后,再加入引发剂继续搅拌2~4小时后停止,从搅拌机上取出已经搅拌好的原料,在室温为15~20℃,湿度为20~30%的环境下进行静止除泡6~8小时,制胶机开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胜
申请(专利权)人:黄国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