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892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45
电子部件(101)是由长方体状的层叠体(1)构成的电子部件,该层叠体具有在基材层的层叠方向上相互对置的第1主面(MS1)及第2主面(MS2),第1主面(MS1)及第2主面(MS2)具有长边和短边。电子部件(101)具备:电容器电极,构成电容器;线圈导体,具有与层叠体(1)的层叠方向平行的卷绕轴,构成电感器;端子电极,与线圈导体及电容器电极连接;和虚设电极,不与该端子电极连接,沿着层叠体的长边延伸。在基材层的层叠方向上,线圈导体比电容器电极靠近第1主面(MS1),虚设电极(ED1、ED2)比线圈导体靠近第1主面(MS1),在层叠方向上观察,虚设电极(ED1、ED2)不与线圈导体的线圈开口重叠。ED2)不与线圈导体的线圈开口重叠。ED2)不与线圈导体的线圈开口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子部件


[0001]本技术涉及在基材层的层叠体内具备电感器以及电容器而构成的电子部件。

技术介绍

[0002]以往,通过在基材层的层叠体内设置线圈导体以及电容器电极,从而构成了作为LC滤波器发挥作用的电子部件。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通过在层叠基材层而成的层叠体形成电感器以及电容器从而构成的滤波器元件。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

3400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8]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滤波器元件中,构成电感器的导体图案和构成电容器的电极被配置为在基材层的层叠方向上观察时重叠。构成电容器的电极为了增大电极彼此的对置面积而在层方向上扩张。相对于此,构成电感器的导体图案为了增长线长度而形成线宽度细的导体图案。此外,一般来说,构成电容器的多个电极被形成为在层叠方向上产生微小的间隔,使得在层叠体的层叠方向的层间产生电容。另一方面,关于构成电感器的导体图案,有时层叠方向的导体间隔被形成得宽,使得不在层间产生无用的杂散电容。由于这些构造,在层叠体内的电容器形成层和电感器形成层中,导体密度不同。
[0009]像这样,若在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上导体密度不同,则与该导体密度相应地,在层叠体烧成时,基材层的收缩率产生差异。也就是说,与导体密度“密”的区域相比,“疏”的区域的收缩率高。也就是说,电感器形成层与电容器形成层相比更加收缩,因此层叠体会向电感器形成层方向翘曲。
[0010]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形成有“屏蔽电极导体层”,使得在层叠方向上夹着构成电感器以及电容器的“内部电极导体层”,因此多少可避免上述导体密度的不均衡性。但是,因为该“屏蔽电极导体层”遮挡电感器所产生的磁通量,所以电感器的Q值会由于该屏蔽电极导体层而劣化。
[0011]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了由导体密度的不均衡性引起的翘曲的问题以及电感器的Q值的劣化的问题的电子部件。
[0012]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3]本技术的电子部件是由长方体状的层叠体构成的电子部件,所述层叠体具有在基材层的层叠方向上相互对置的第1主面以及第2主面,所述第1主面以及所述第2主面具有长边和短边,其中,该电子部件具备:电容器电极,构成电容器;线圈导体,具有相对于所述层叠方向平行的卷绕轴,构成电感器;端子电极,与所述线圈导体以及所述电容器电极连
接;以及虚设电极,不与所述端子电极连接,沿着所述层叠体的长边延伸。而且,在所述层叠方向上,所述线圈导体比所述电容器电极靠近所述第1 主面,在所述层叠方向上,所述虚设电极比所述线圈导体靠近所述第1 主面,在所述层叠方向上观察,所述虚设电极不与所述线圈导体的线圈开口重叠。
[0014]通过上述结构,在层叠体的靠第1主面处和靠第2主面处可改善导体密度的均衡性。此外,虚设电极作为层叠体收缩时的支撑构件而发挥作用。此外,虚设电极不遮挡线圈导体的线圈开口。
[0015]技术效果
[0016]根据本技术,可得到如下的电子部件,即,抑制了由导体密度的不均衡性引起的翘曲,此外,避免了电感器的Q值的劣化。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部件101的立体图。
[0018]图2是示出在电子部件101的绝缘性的各基材层形成的导体图案的分解俯视图。
[0019]图3是电子部件101的与X

Z面平行的给定面处的剖视图。
[0020]图4(A)、图4(B)是示出由层叠体1烧成时的基材层的收缩引起的应力的主视图。
[0021]图5是明示了图2所示的各导体图案以及电极的对应关系的电子部件 101的电路图。
[0022]图6(A)是电子部件101的电路图。图6(B)是电子部件101的等效电路图。
[0023]图7是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101用于示出层叠体1中的虚设电极ED1、ED2的形成区域的俯视图。
[0024]图8(A)、图8(B)、图8(C)是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101 中示出关于层叠体1中的虚设电极ED1、ED2的形成区域的其它例子的俯视图。
[0025]图9(A)、图9(B)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部件的层叠体 1中的虚设电极ED1、ED2的形成区域的俯视图。
[0026]图10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另一个电子部件的层叠体1中的虚设电极ED1、ED2的形成区域的俯视图。
[0027]图1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又一个电子部件的层叠体1中的虚设电极ED的形成区域的俯视图。
[0028]图12是示出在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部件的绝缘性的各基材层形成的导体图案的分解俯视图。
[0029]图13是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部件104的立体图。
[0030]图14是示出在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部件104的绝缘性的各基材层形成的导体图案的分解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第1实施方式》
[0032]图1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部件101的立体图。该电子部件101 是由长方体状的层叠体1构成的电子部件,该层叠体1具有在后面示出的多个基材层的层叠方向上相互对
置的第1主面MS1以及第2主面MS2,第1主面MS1以及第2主面MS2具有长边和短边。在图1中,与Z轴平行的方向为上述层叠方向,与X轴平行的方向为长边方向,与Y轴平行的方向为短边方向。
[0033]在层叠体1的内部,具备:后面示出的构成电容器的电容器电极、和具有相对于层叠体1的层叠方向平行的卷绕轴并构成电感器的线圈导体,但是在图1中省略了它们的图示。
[0034]在层叠体1的第2主面MS2,具备与线圈导体以及电容器电极连接的第1端子电极E11、第2端子电极E12、第3端子电极E13以及第4端子电极E14。此外,在层叠体1的第1主面MS1具备虚设电极ED1、ED2,该虚设电极ED1、ED2不与端子电极E11、E12、E13、E14连接,沿着层叠体1的长边延伸。在层叠体1的第1主面MS1形成有方向性识别标记MD。
[0035]图2是示出在电子部件101的绝缘性的各基材层形成的导体图案的分解俯视图。图3是电子部件101的与X

Z面平行的给定面处的剖视图。图2中的单点划线示出了该给定面的位置。
[0036]基材层S1是最上层的基材层,基材层S14是最下层的基材层。基材层S2~S13是处于最上层的基材层S1与最下层的基材层S14之间的基材层。在基材层S14形成有第1端子电极E11、第2端子电极E12、第3端子电极E13以及第4端子电极E14。在基材层S2~S13形成有侧部端子电极E21、E22、E23、E24。形成在各基材层的侧部端子电极E21、E22、 E23、E24按同一附图标记的端子电极彼此进行导通。此外,侧部端子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子部件,是由长方体状的层叠体构成的电子部件,所述层叠体具有在基材层的层叠方向上相互对置的第1主面以及第2主面,所述第1主面以及所述第2主面具有长边和短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部件具备:电容器电极,构成电容器;线圈导体,具有相对于所述层叠方向平行的卷绕轴,构成电感器;端子电极,与所述线圈导体以及所述电容器电极连接;以及虚设电极,不与所述端子电极连接,沿着所述层叠体的长边延伸,在所述层叠方向上,所述线圈导体比所述电容器电极靠近所述第1主面,在所述层叠方向上,所述虚设电极比所述线圈导体靠近所述第1主面,在所述层叠方向上观察,所述虚设电极不与所述线圈导体的线圈开口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电极在所述第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重松悟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