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珊瑚纤维混纺鞋面网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879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草珊瑚纤维混纺鞋面网布,包括连接外层和草珊瑚纤维面料基层,所述草珊瑚纤维面料基层的外侧缝合在连接外层内侧,所述草珊瑚纤维面料基层的顶部设置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顶部设置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的顶部设置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的顶部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顶部设置有网布层,所述网布层的顶部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顶部设置有涂料层,所述草珊瑚纤维面料基层的底部设置有吸汗层。该草珊瑚纤维混纺鞋面网布,结构设计合理,功能全面,具有较好的抗菌性、透气性、弹性、防水性、耐磨性、美观性、吸汗性等性能,使得其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便于推广应用。推广应用。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草珊瑚纤维混纺鞋面网布


[0001]本技术涉及鞋面网布
,具体为一种草珊瑚纤维混纺鞋面网布。

技术介绍

[0002]具有网孔的织物即网布,分为有机织网布和针织网布,其中机织网布有白织或色织,透气性好,经漂染加工后,布身清爽,除了做夏季服装外,尤其适宜做窗帘、蚊帐等用品。
[0003]现有技术的鞋面网布大多都采用单层或双层结构,常用塑料、高分子材料或者皮革、棉纺等材料制成,功能较为单一,无法全面的覆盖到抗菌性、透气性、弹性、防水性、耐磨性、美观性、吸汗性等性能,难以满足多方位的需求,在中国专利CN201220333958.9中公开了“一种易去污鞋面网布”,包括网布层,所述网布层表面涂有氟单体水性聚氨酯涂料层,本技术通过网布层表面涂上氟单体水性聚氨酯,可以达到网布的光滑度,提高鞋面不易沾污,而且具防水,透气效果。
[0004]该专利并不能解决本申请上述提出的技术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草珊瑚纤维混纺鞋面网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草珊瑚纤维混纺鞋面网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草珊瑚纤维混纺鞋面网布,包括连接外层和草珊瑚纤维面料基层,所述草珊瑚纤维面料基层的外侧缝合在连接外层内侧,所述草珊瑚纤维面料基层的顶部设置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顶部设置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的顶部设置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的顶部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顶部设置有网布层,所述网布层的顶部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顶部设置有涂料层,所述草珊瑚纤维面料基层的底部设置有吸汗层,所述抗菌层、透气层、弹性层、防水层、网布层、耐磨层和吸汗层的外侧均与连接外层的内侧缝合;
[0007]所述弹性层包括弹性框架,所述弹性框架的内侧分别缝合有第一弹性纱线和第二弹性纱线,所述第一弹性纱线和第二弹性纱线呈交错编织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透气层具体采用TR面料,所述防水层具体采用微纤维保温棉,所述耐磨层具体采用考度拉尼龙面料,所述吸汗层具体采用高密NC布。
[0009]优选的,所述抗菌层具体采用涤纶抗菌防臭面料、尼龙抗菌防臭面料、防螨抗菌整理面料中的任意一种。
[0010]优选的,所述弹性框架的外侧与连接外层内侧缝合,所述弹性框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防水层和透气层缝合。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纱线和第二弹性纱线之间的编织夹角为45
°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本技术设置有抗菌层,有效起到的抗菌的作用,防止使用者脚部感染,设置的
透气层提高了透气性能,保证了脚部舒适度,设置的弹性层提高了网布的整体弹性,避免了因扩张而导致的破裂,设置的防水层可防止外部水分进入,降低病菌感染,设置的耐磨层从外侧提高网布的耐磨强度,延长使用寿命,设置的涂料层可涂染彩色图案,提高美观性,设置的吸汗层可对脚部汗液进行吸收,保持清爽度,该草珊瑚纤维混纺鞋面网布,结构设计合理,功能全面,具有较好的抗菌性、透气性、弹性、防水性、耐磨性、美观性、吸汗性等性能,使得其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弹性层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连接外层、2草珊瑚纤维面料基层、3抗菌层、4透气层、5弹性层、51弹性框架、52第一弹性纱线、53第二弹性纱线、6防水层、7网布层、8耐磨层、9涂料层、10吸汗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2,一种草珊瑚纤维混纺鞋面网布,包括连接外层1和草珊瑚纤维面料基层2,草珊瑚纤维面料基层2的外侧缝合在连接外层1内侧,草珊瑚纤维面料基层2的顶部设置有抗菌层3,抗菌层3的顶部设置有透气层4,透气层4的顶部设置有弹性层5,弹性层5的顶部设置有防水层6,防水层6的顶部设置有网布层7,网布层7的顶部设置有耐磨层8,耐磨层8的顶部设置有涂料层9,草珊瑚纤维面料基层2的底部设置有吸汗层10,抗菌层3、透气层4、弹性层5、防水层6、网布层7、耐磨层8和吸汗层9的外侧均与连接外层1的内侧缝合。
[0019]弹性层5包括弹性框架51,弹性框架51的内侧分别缝合有第一弹性纱线52和第二弹性纱线53,第一弹性纱线52和第二弹性纱线53呈交错编织设置。
[0020]具体的,透气层4具体采用TR面料,TR面料即涤粘混纺织物,能保持涤纶的坚牢、抗皱、尺寸稳定,具有可洗可穿性强的特点,粘胶纤维的混入,改善了织物的透气性,提高了抗熔孔性,降低了织物的起毛起球性和抗静电现象,防水层6具体采用微纤维保温棉,耐磨层8具体采用考度拉尼龙面料,吸汗层9具体采用高密NC布,高密NC布是采用锦纶与棉纱混纺或交织的一种织物,具有吸水性好、不易磨损、柔软舒适、清洗方便的优点。
[0021]具体的,抗菌层3具体采用涤纶抗菌防臭面料、尼龙抗菌防臭面料、防螨抗菌整理面料中的任意一种。
[0022]具体的,弹性框架51的外侧与连接外层1内侧缝合,弹性框架5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防水层6和透气层4缝合。
[0023]具体的,第一弹性纱线52和第二弹性纱线53之间的编织夹角为45
°

[0024]本技术设置有抗菌层3,有效起到的抗菌的作用,防止使用者脚部感染,设置的透气层4提高了透气性能,保证了脚部舒适度,设置的弹性层5提高了网布的整体弹性,避免了因扩张而导致的破裂,设置的防水层6可防止外部水分进入,降低病菌感染,设置的耐
磨层8从外侧提高网布的耐磨强度,延长使用寿命,设置的涂料层9可涂染彩色图案,提高美观性,设置的吸汗层10可对脚部汗液进行吸收,保持清爽度,该草珊瑚纤维混纺鞋面网布,结构设计合理,功能全面,具有较好的抗菌性、透气性、弹性、防水性、耐磨性、美观性、吸汗性等性能,使得其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便于推广应用。
[00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草珊瑚纤维混纺鞋面网布,包括连接外层(1)和草珊瑚纤维面料基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草珊瑚纤维面料基层(2)的外侧缝合在连接外层(1)内侧,所述草珊瑚纤维面料基层(2)的顶部设置有抗菌层(3),所述抗菌层(3)的顶部设置有透气层(4),所述透气层(4)的顶部设置有弹性层(5),所述弹性层(5)的顶部设置有防水层(6),所述防水层(6)的顶部设置有网布层(7),所述网布层(7)的顶部设置有耐磨层(8),所述耐磨层(8)的顶部设置有涂料层(9),所述草珊瑚纤维面料基层(2)的底部设置有吸汗层(10),所述抗菌层(3)、透气层(4)、弹性层(5)、防水层(6)、网布层(7)、耐磨层(8)和吸汗层(10)的外侧均与连接外层(1)的内侧缝合;所述弹性层(5)包括弹性框架(51),所述弹性框架(51)的内侧分别缝合有第一弹性纱线(52)和第二弹性纱线(53),所述第一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志鹏蔡波来蔡少华李再添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万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