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8766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43
本申请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散热件和导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光源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导热件连接至所述散热件,且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导热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所述导热件具有与所述散热件接触的第一表面和远离所述散热件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光源连接。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温度过高影响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的问题。的使用寿命的问题。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设备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背光模组的亮度需求越来越大,高亮度会增加模组的功耗,模组的温度也会越来越高,而过高的温度会缩短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导致背光模组的工作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温度过高影响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散热件和导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光源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导热件连接至所述散热件,且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导热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所述导热件具有与所述散热件接触的第一表面和远离所述散热件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光源连接。
[0005]可以理解的是,光源能够发出光线,其能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为背光模组的热源。光源与导热件接触,且能够将热量传递给导热件,而光源的热量传递给导热件后,自身的热量可相对减少,有效避免因产生的过多的热量对自身工作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导热件与散热件接触,能够将光源的热量传递至散热件,并通过散热件的良好的散热性能而向外散发,以实现为光源散热,有利于提高光源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稳定性。
[0006]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散热件的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均呈夹角连接,其中,夹角的角度可以在0
°
~180
°
的范围内(包括端点值0
°
和180
°
),也即为,散热件的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弯折连接,弯折连接的连接形式有利于在局限化的空间内有效提高背光模组的空间利用率,适应背光模组的小型化发展趋势。
[0007]而导热件与散热件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均接触,也即为,导热件的延伸路径为自散热件的第一部分起始,经第三部分而一直延伸至第二部分。换言之,导热件能够通过弯折延伸的方式,而适应散热件的连接布局,增大其自身与散热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扩大导热面积,能够使光源的热量更为均一的传导和扩散至散热件,充分保证光源的均温性,显著提高光源与散热件之间的热传递效率,更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整体的散热性能,实现背光模组的高散热收益。
[0008]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件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和/或内部设有导热线,所述导热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线路错位设置。
[0009]可以理解的是,柔性电路板具有良好的可弯折性,其可以通过多次弯折而实现与
散热件的大面积接触,可以配合散热件的形状而与散热件连接,降低了导热件的加工难度,节约了背光模组的成本。而直接在柔性电路板的表面和/或内部设置导热线可以使柔性电路板进一步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在不额外增加背光模组的配件和多占用背光模组的空间的情况下,提高了背光模组的导热性能,减少过高的温度对光源的寿命的影响,提升了背光模组的工作可靠性。
[0010]而导热线与柔性电路板的表面线路错位设置,也即为,以平行于柔性电路板的表面为参考面,导热线在此参考面的正投影与柔性电路板的表面线路在此参考面的正投影错位设置。此设置下,能够使导热线的导热性能与柔性电路板的表面线路的电性能彼此独立而互不影响,有效避免导热线对柔性电路板的表面线路产生干涉,能够使柔性电路板在实现其工作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其导热性能,可靠性佳。
[0011]所述导热件包括第一导热部、第二导热部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之间的第三导热部,所述第三导热部与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均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导热部连接至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导热部连接至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导热部连接至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一导热部与所述光源连接,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热部且位于所述第二导热部与所述光源之间的间隙区域内。
[001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热部将光源的热量传递给与其相连的第三导热部,第三导热部将热量传递给与其相连的第二导热部,而第一导热部、第二导热部和第三导热部分别与散热件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接触,能够使第一导热部的热量有效传递至与其对应第一部分,第二导热部的热量有效传递至与其对应的第二部分,第三导热部的热量有效传递至第三部分,从而能够使导热件的各部分与散热件的各部分一一对应,有利于增大导热件与散热件的接触面积,实现其良好的导热性能。反射层可以将未利用的光线反射至导光板将其再次利用,设置反射层将光源溢出的光线进行再利用可以改善设备的显示亮度、提升设备的显示效果。
[0013]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热部与所述光源接触,或者,所述第三导热部与所述光源之间具有间隙。
[0014]可以理解的是,导热件的第一导热部与光源连接,可以将光源的热量传递至导热件。第三导热部也可以与光源连接,以增大导热件与光源的接触面积,加快导热件与光源的热传递,以更快的将灯源的热量传递至导热件,从而减少光源本身的热量。
[0015]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之间的间隙区域,且靠近所述光源设置。
[0016]可以理解的是,导光板将光源的线光源变成面光源,导光板可以使光源在显示平面上亮度更加均匀,提高电子设备的显示性能。
[0017]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扩散膜,所述第一扩散膜连接至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第一导热部的一侧。
[0018]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扩散膜可以将导光板所传递的光线扩散,使光线所覆盖的面积变大,同时让光线更均匀和柔和。提高用户的视觉效果。
[0019]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棱镜膜,所述棱镜膜与所述第一扩散膜层叠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扩散膜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0020]可以理解的是,棱镜膜可以把分散的光线聚集到一定角度并射出。
[0021]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棱镜膜为单层膜结构,或者,所述棱镜膜为多层膜结构。
[0022]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多层棱镜膜可以更有效的将光线聚集到一定角度。
[0023]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扩散膜,所述第二扩散膜连接于所述棱镜膜远离所述第一扩散膜的一侧。
[0024]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扩散膜可以保护棱镜膜,并且可以将从棱镜膜射出的光线进行扩散使光线柔和。灯源、导光板、第一扩散膜和棱镜膜等背光模组的组件上存在的缺陷会导致成像或显示不良的缺陷,第二扩散膜可以将缺陷进行模糊化,提升用户的视觉效果。
[0025]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光源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及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连接至所述散热件,且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导热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所述导热件具有与所述散热件接触的第一表面和远离所述散热件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光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和/或内部设有导热线,所述导热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线路错位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包括第一导热部、第二导热部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之间的第三导热部,所述第三导热部与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均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导热部连接至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导热部连接至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导热部连接至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一导热部与所述光源连接;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立明郑浩旋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