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阻燃聚乙烯绝缘材料的燃烧测试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830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阻燃聚乙烯绝缘材料的燃烧测试安全装置,属于阻燃聚乙烯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燃烧测试装置不能简单快捷的根据阻燃聚乙烯材料的实际厚度以及长度进行固定,且不能对燃烧过程进行清晰的观察的问题;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顶部安装有防护机构,且装置主体内部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内部安装有刮除机构,且装置主体内侧安装有辅助装置;所述调节机构外侧安装有固定装置;通过设置有同步轮A和同步带以及双头螺杆外侧同步轮,实现了使两组双头螺杆同时转动的效果;达到了使两组固定架同时反方向移动的目的,起到了保证阻燃聚乙烯测试材料位于燃烧器正上方的作用。器正上方的作用。器正上方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阻燃聚乙烯绝缘材料的燃烧测试安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阻燃聚乙烯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阻燃聚乙烯绝缘材料的燃烧测试安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阻燃检测,即测试物质具有的或材料经处理后具有的明显推迟火焰延续、蔓延、扩散的性能,并以此划分阻燃等级;微谱检测提供阻燃性能检测以及阻燃等级测试(燃烧等级检测、防火等级检测)服务,并出具相关资质报告。
[0003]基于上述,现有的燃烧测试装置不能简单快捷的根据阻燃聚乙烯材料的实际厚度以及长度进行固定,且不能对燃烧过程进行清晰的观察,导致数据全面性下降,降低了燃烧测试装置的实用性。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阻燃聚乙烯绝缘材料的燃烧测试安全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阻燃聚乙烯绝缘材料的燃烧测试安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燃烧测试装置不能简单快捷的根据阻燃聚乙烯材料的实际厚度以及长度进行固定,且不能对燃烧过程进行清晰的观察的问题。
[0006]本技术一种用于阻燃聚乙烯绝缘材料的燃烧测试安全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用于阻燃聚乙烯绝缘材料的燃烧测试安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支撑柱,支撑柱主体设置为方形结构,且支撑柱数量设置有四组;检测箱,检测箱固定设置于支撑柱顶部;通风架,通风架安装于检测箱两侧内部;通风扇,通风扇安装于通风架内部;吸附板,吸附板安装于通风架内侧,且吸附板内部填充有活性炭;玻璃架,玻璃架安装于检测箱前侧,且玻璃架内部安装有玻璃;燃烧器,燃烧器安装于检测箱底侧内部;所述装置主体顶部安装有防护机构,且装置主体内部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内部安装有刮除机构,且装置主体内侧安装有辅助装置;所述调节机构外侧安装有固定装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轴,防护轴安装于检测箱顶部,且防护轴数量设置为两组,防护轴顶端安装有蜗轮;防护板,防护板固定设置于防护轴外侧,且防护板底部与检测箱顶部相贴合;横轴,横轴安装于检测箱外侧,且横轴两端固定设置有蜗杆;横轴两端蜗杆呈呈对称设置,且横轴两端蜗杆与防护轴顶端蜗轮相啮合,并且横轴外侧固定设置有锥形齿轮;锥形齿轮A,锥形齿轮A固定设置于电机装置轴端,且锥形齿轮A与横轴外侧锥形齿轮相啮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双头螺杆,双头螺杆安装于检测箱内部,且双头螺杆外侧安装有同步轮;同步轮A,同步轮A固定设置于电机装置轴端,且同步轮A与双头螺杆外侧同步轮之间安装有同步带。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固定架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双头螺杆两侧,且固定架数量设置为两组;固定架位于两组双头螺杆之间,且固定架两组之间呈对称设置;横板A,横板A固定设置于固定架内侧;竖杆,竖杆安装于固定架内部;横板B,横板B安装于固定架内侧,且横板B内部滑动设置有竖杆;横板B顶部与竖杆顶端之间设置有弹簧件。
[0011]进一步的,所述刮除机构包括:螺纹杆A,螺纹杆A安装于检测箱内部,且螺纹杆A顶端安装有手轮;刮板,刮板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螺纹杆A外侧,且刮板前侧与玻璃架内部玻璃后侧相贴合;定位杆,定位杆固定设置于检测箱内侧顶部,且定位杆外侧滑动设置有刮板;定位杆顶端与刮板外侧之间设置有弹簧件。
[0012]进一步的,所述辅助装置包括:辅助板,辅助板固定设置于检测箱顶部内侧;辅助筒,辅助筒固定设置于辅助板底部;滑动杆,滑动杆滑动设置于辅助筒内侧,且滑动杆主体设置为方形结构;螺纹杆B,螺纹杆B安装于辅助筒内部,且螺纹杆B顶部安装有锥形齿轮;螺纹杆B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滑动杆内部;辅助轴,辅助轴安装于辅助筒内部,且辅助轴前端安装有锥形齿轮,并且锥形齿轮与螺纹杆B顶部锥形齿轮相啮合;摄像探头,摄像探头安装于滑动杆底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同步轮A和同步带以及双头螺杆外侧同步轮,实现了使两组双头螺杆同时转动的效果;达到了使两组固定架同时反方向移动的目的,起到了保证阻燃聚乙烯测试材料位于燃烧器正上方的作用,有利于根据材料的实际长度对其进行固定;利用竖杆配合弹簧件以及横板B,实现了快速便捷根据材料的实际厚度对其进行固定的效果。
[0015]2、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螺纹杆A和定位杆,实现了使螺纹杆A带动刮板滑动的效果,达到了对玻璃架内部玻璃表面的雾水进行刮除的目的,起到了对燃烧测试过程进行清晰查看的作用;利用螺纹杆B配合滑动杆,达到了使滑动杆带动摄像探头上下移动的目的,实现了根据实际燃烧情况对摄像探头进行高度调节的效果,起到了增强测试数据精确性的作用。
[0016]3、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横轴两端蜗杆配合防护轴外侧蜗轮,实现了使两组防护轴同时反方向转动的效果,起到了使两组防护板底部与检测箱顶部紧密贴合的作用,有利于防止测试产生的浓烟溢出;通过通风扇配合吸附板,实现了对测试产生的浓烟进行吸附处理的效果,有效的防止了有毒气体的排出,增强了燃烧测试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检测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防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的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4]1、装置主体;101、支撑柱;102、检测箱;103、通风架;104、通风扇;105、吸附板;
106、玻璃架;107、燃烧器;
[0025]2、防护机构;201、防护轴;202、防护板;203、横轴;204、锥形齿轮A;
[0026]3、调节机构;301、双头螺杆;302、同步轮A;
[0027]4、固定装置;401、固定架;402、横板A;403、竖杆;404、横板B;
[0028]5、刮除机构;501、螺纹杆A;502、刮板;503、定位杆;
[0029]6、辅助装置;601、辅助板;602、辅助筒;603、滑动杆;604、螺纹杆B;605、辅助轴;606、摄像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阻燃聚乙烯绝缘材料的燃烧测试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支撑柱(101),支撑柱(101)主体设置为方形结构,且支撑柱(101)数量设置有四组;检测箱(102),检测箱(102)固定设置于支撑柱(101)顶部;通风架(103),通风架(103)安装于检测箱(102)两侧内部;通风扇(104),通风扇(104)安装于通风架(103)内部;吸附板(105),吸附板(105)安装于通风架(103)内侧,且吸附板(105)内部填充有活性炭;玻璃架(106),玻璃架(106)安装于检测箱(102)前侧,且玻璃架(106)内部安装有玻璃;燃烧器(107),燃烧器(107)安装于检测箱(102)底侧内部;所述装置主体(1)顶部安装有防护机构(2),且装置主体(1)内部安装有调节机构(3);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安装有刮除机构(5),且装置主体(1)内侧安装有辅助装置(6);所述调节机构(3)外侧安装有固定装置(4)。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阻燃聚乙烯绝缘材料的燃烧测试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2)包括:防护轴(201),防护轴(201)安装于检测箱(102)顶部,且防护轴(201)数量设置为两组,防护轴(201)顶端安装有蜗轮;防护板(202),防护板(202)固定设置于防护轴(201)外侧,且防护板(202)底部与检测箱(102)顶部相贴合;横轴(203),横轴(203)安装于检测箱(102)外侧,且横轴(203)两端固定设置有蜗杆;横轴(203)两端蜗杆呈对称设置,且横轴(203)两端蜗杆与防护轴(201)顶端蜗轮相啮合,并且横轴(203)外侧固定设置有锥形齿轮;锥形齿轮A(204),锥形齿轮A(204)固定设置于电机装置轴端,且锥形齿轮A(204)与横轴(203)外侧锥形齿轮相啮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阻燃聚乙烯绝缘材料的燃烧测试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双头螺杆(301),双头螺杆(301)安装于检测箱(102)内部,且双头螺杆(301)外侧安装有同步轮;同步轮A(302),同步轮A(302)固定设置于电机装置轴端,且同步轮A(302)与双头螺杆(301)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振何泽平李梦云陈薛敏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林峰电缆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