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理石油类污染场地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申请是母案申请“一种定量刻画污染场地含水层氧化还原带方法及其应用”的分案申请,母案申请的申请日为2019年8月1日,申请号201910707733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水修复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定量刻画污染场地含水层氧化还原带方法的治理石油类污染场地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3]场地地下水污染修复是一项复杂、持久的工作,监控自然衰减几乎是国际上地下水污染修复必备环节,氧化还原带划分是监控自然衰减的核心内容之一。尤其对于石油类污染场地,电子供体(石油污染物)与电子受体(溶解氧(DO)、硝酸根(NO3‑
)、四价锰(Mn
4+
)、三价铁(Fe
3+
)、硫酸根(SO
42
‑
)等)反应形成的氧化还原带(氧还原带、硝酸盐还原带、锰还原带、铁还原带、硫酸盐还原带、产甲烷带)的科学划分,是污染物自然衰减过程准确认知的根本,是强化自然衰减修复和风险管控措施实施的依据。
[000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理石油类污染场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定量刻画污染场地含水层氧化还原带,具体的,步骤1,根据场地调查结果,确定污染源位置,根据监测点的地下水位,绘制地下水流场,根据地下水流场在监测区域设置监测点,在每一监测点采集地下水样品,所述监测区域包括污染源区、上游区、下游区、侧翼区和/或背景区,所述监测点包含污染含水层;步骤2,选取电子受体和产物为检测目标,所述电子受体为DO、NO3‑
和SO
42
‑
,所述产物为Mn
2+
、Fe
2+
和CH4,分析每一监测点采集到的地下水样品内检测目标的浓度含量;步骤3,以所述检测目标的浓度为横坐标、累积百分比为纵坐标绘制所述检测目标浓度的累积概率分布曲线,选取微生物降解作用各降解阶段对应的检测目标的浓度阈值范围,所述各降解阶段包括适应段、增长段、稳定段和衰减段;步骤4,根据步骤3中得到稳定段对应的检测目标的浓度阈值范围,通过插值法绘制所述检测目标的降解过程中稳定段的分布规律图,得到每一所述检测目标对应的降解作用的稳定段区域;步骤5,将每一所述检测目标对应的降解作用的稳定段区域依次叠加,划分该场地的氧化还原带,硫酸盐还原带对应硫酸盐还原作用的稳定段区域,铁还原带对应铁还原作用的稳定段区域,锰还原带对应锰还原作用的稳定段区域,硝酸盐还原带对应硝酸盐还原作用的稳定段区域,氧还原带对应氧还原作用的稳定段区域,产甲烷带对应产甲烷作用的稳定段区域;步骤二,然后结合水动力场,向硫酸盐还原带对应的区域投加硫酸盐,向硝酸盐还原带对应的区域投加硝酸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叠加时各检测目标对应的降解作用的稳定段区域存在重合,则以根据所述检测目标对应的氧化还原顺序,以后一种检测目标对应的降解作用为主划分氧化还原带,所述检测目标的氧化还原顺序先后为DO、NO
3-
、Mn
2+
、Fe
2+
、SO
42-
、CH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1中,所述监测点为处于所述检测区域内的监测井。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2中,每一监测点内,采集多个时间点的地下水样品,所述步骤3中,以多个时间点得到的地下水样品内所述检测目标浓度的平均值作为横坐标。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4中通过插值法绘制所述检测目标的降解过程中衰减段、稳定段、增长段和适应段的分布规律图。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4中通过插值法绘制所述检测目标的降解过程中稳定段的分布规律图时,采用surfer、GMS、Arc GIS或Map GIS软件;所述步骤5中将每一所述检测目标对应的降解作用的稳定段区域依次叠加时,采用surfer、CorelDRAW、Arc GIS或Map GIS软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3中,累积概率分布曲线利用分段优化线性回归方法,取相应的转折点为不同降解阶段的阈值,对于电子受体,累积概率分布曲线从上至下的转折点对应的浓度值依次是适应、增长、稳定和衰减段的阈值;对于产物,累积概率分布曲线从上至下的转折点对应的浓度值依次是衰减、稳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琳,郭彩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