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跨瓣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8044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丝跨瓣输送装置,包括手柄以及部分穿设在手柄内部的输送组件,手柄上安装有三通接头,手柄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手柄内的滑座,输送组件包括外管以及穿设在外管内部的内管,外管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手柄内,外管的另一端远离手柄设置,外管的管壁内部嵌设有拉丝和固定环,固定环设置在外管远离手柄的一端,拉丝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固定环上,拉丝的另一端穿过外管的管壁延伸至手柄内与滑座固定连接,内管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三通接头的内部并与三通接头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丝跨瓣输送装置将导丝直接输送至瓣口处并使导丝对准瓣口,从而简化导丝的跨瓣操作,减少手术的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丝跨瓣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导丝跨瓣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心脏瓣膜疾病大多采用软导管输送和植入人工心脏瓣膜的经血管技术,人工瓣膜以蜷曲状态安装在软导管端部,软导管通过患者的血管前进至植入位置,位于导管顶端的人工瓣膜通过球囊膨胀而支撑开,采用此种治疗方式,不需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在心脏跳动下完成主动脉瓣置换,能有效提高治疗效率,缓解病人的痛苦,目前,心脏瓣膜输送手术在植入瓣膜前需要穿一根指引导丝搭建通道,人工瓣膜沿着导丝输送至瓣膜内,再进行后续的手术操作,但由于瓣膜处于开合状态并且会有高速血流通过瓣膜冲击导丝,传统的导管在输送导丝时很难将导丝送入瓣口,导致手术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用于导丝跨瓣操作,严重时会因为导丝长时间不能跨瓣而导致手术失败,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丝跨瓣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导丝跨瓣输送装置,包括手柄以及部分穿设在所述手柄内部的输送组件,所述手柄的内部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外管以及穿设在所述外管内部的内管,所述外管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手柄内,所述外管的另一端远离手柄设置,所述外管的管壁内部嵌设有拉丝,所述拉丝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外管远离手柄的一端,所述拉丝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外管的管壁延伸至所述手柄内与所述调节组件相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手柄内的滑座,所述滑座上开设有容纳孔,所述拉丝穿设在所述容纳孔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内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外管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外管的外部,所述内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手柄延伸至所述手柄的外部,所述内管穿过所述手柄的一端上连接有扩充件,所述内管的内部穿设有导丝。
[0008]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盖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外壳,所述调节组件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套件。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件呈“T”形管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腔体。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件圆柱形管状结构,第二支撑件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容纳腔,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通管,所述通管穿过所述外壳延伸至所述手柄的外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环形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两侧设置均设置有垫片,所述密封件上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
件的所述第一腔体以及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所述容纳腔相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止血阀,所述止血阀上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所述通管相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包括设置在外壳外部的旋转段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螺纹段,旋转段与螺纹段之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0014]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段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滑座呈环形结构,所述滑座可滑动地设置在螺纹段与第一支撑件之间,所述滑座的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段上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导丝跨瓣输送装置,输送组件包括外管以及穿设在外管内部的内管,外管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手柄内,外管的另一端远离手柄设置,外管的管壁内部嵌设有拉丝和固定环,固定环设置在外管远离手柄的一端,拉丝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固定环上,拉丝的另一端穿过外管的管壁延伸至手柄内与滑座固定连接,内管的一端穿过外管远离手柄的一端延伸至外管的外部,内管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三通接头的内部并与三通接头相连通,外管经手柄的调节通过拉丝拉动弯曲后能带动内管和导丝弯曲并将导丝直接输送至瓣口处并使导丝对准瓣口,从而简化导丝的跨瓣操作,减少手术的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导丝跨瓣输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本技术的导丝跨瓣输送装置中手柄的爆炸图;
[0020]图3为图1所示本技术的导丝跨瓣输送装置中手柄的剖视图;
[0021]图4为图1所示本技术的导丝跨瓣输送装置中手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0022]图5为图1所示本技术的导丝跨瓣输送装置中部分输送组件的剖视图;
[0023]图6为图5所示A处的放大图。
[0024]图中:100、导丝跨瓣输送装置,1、手柄,11、外壳,111、导条,112、导块,113、限位件,1131、插销,1132、插座,12、第一调节组件,121、第一调节件,1211、第一旋转段,1212、第一螺纹段,1213、凹槽,122、滑座,1221、容纳孔,13、第二调节组件,131、第二调节件,1311、第二旋转段,1312、第二螺纹段,132、滑动柱,1321、空腔,14、三通接头,141、直管,142、斜向管,15、排血阀,151、连接管,16、第一支撑件,161、第一腔体,162、容纳腔,17、第二支撑件,171、第二腔体,18、密封件,181、开孔,19、连接件,2、输送组件,21、外管,211、拉丝,212、固定环,22、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6]如图1所示,一种导丝跨瓣输送装置100,用于向人体心脏内输送导丝以方便后续输送瓣膜支架,导丝跨瓣输送装置100包括手柄1和输送组件2,输送组件2部分穿设在手柄1的内部,手柄1可调节输送组件2的弯度以保证输送组件2的一端正对心脏瓣膜。
[0027]如图1至图4所示,手柄1包括第一支撑件16和第二支撑件17,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一支撑件16上的第一调节组件12和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二支撑件17上的第二调节组件13,以及盖设在第一调节组件12和第二调节组件13上的外壳11。
[0028]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支撑件16和第二支撑件17均安装在手柄1的内部,第一支撑件16大致呈“T”形柱管状构,第一支撑件16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腔体161,第一支撑件16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腔体161连通的容纳腔162;第二支撑件17大致呈“T”形管状结构,第二支撑件17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腔体171,第二支撑件17与第一支撑件16之间设置有环形的密封件18,密封件18上开设有开孔181,开孔181分别与第一支撑件16的容纳腔162以及第二支撑件17的第二腔体171相连通。
[0029]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调节组12件包括第一调节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丝跨瓣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以及部分穿设在所述手柄内部的输送组件,所述手柄上安装有三通接头,所述手柄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手柄内的滑座,输送组件包括外管以及穿设在所述外管内部的内管,所述外管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手柄内,所述外管的另一端远离所述手柄设置,所述外管的管壁内部嵌设有拉丝和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设置在所述外管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所述拉丝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环上,所述拉丝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外管的管壁延伸至所述手柄内与所述滑座固定连接,所述内管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三通接头的内部并与所述三通接头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跨瓣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上开设有容纳孔,所述拉丝穿设在所述容纳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跨瓣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相对设置在所述三通接头内的一端穿过所述外管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外管的外部,所述内管中穿设有导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跨瓣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还包括第二调节组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外壳,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所述外壳盖设在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丝跨瓣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健民金磊魏来杨晔陈云
申请(专利权)人:佰仁医疗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