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再钦专利>正文

交/直流转换稳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7698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交/直流转换稳压电路,其包括:一高压耦合降压电容器、一桥式整流电路、一电压比较电路、一控制开关电路、及一电容滤波储存电路;在使用时,输入的交流电源可经由高压耦合降压电容器降压耦合电源,以降低其电压至需求范围;接着,该电源再由桥式整流电路整流成直流电源输出,同时电压比较电路针对该电源的电压,进行比对;当比对出该电源的电压过大超出需求范围时,即使控制开关电路的开关闸门关闭(off),使该电源再经由高压耦合降压电容器降压耦合电源,直到符合需求范围才输出;而当比对出该电压过小低于需求范围时,则使控制开关电路打开开关闸门(ON),使该电源经由电容滤波储存电路储存电压,直到符合需求范围才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直流转换稳压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将电源由交流电转换成直流 电输出时,可利用比较电路控制开关闸门,并将输出电源以电容充电来调整电压,使 输出电压可保持稳定的交/直流转换稳压电路。
技术介绍
一般传统D交/直流转换稳压电路,请参阅第l、 2图所示,大部分利用变压器或是 交换式切换电路来转换。然而,利用变压器转换的电路IO,由于其变压器101体积大、 重量重、占用空间、效率低;而交换式切换电路20,则如图2所示,必需具备输入整流 器201、交换电路202、变压器203、输出整流器204、脉冲调变器205、回授电路206, 其电路复杂、制作难度高、成本也高;且上述该现有的交/直流转换稳压电路电磁干扰 的问题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交/直流转换稳压电路,为全电压电容式, 因具有电压比较电路及控制开关电路,故可以控制输出电压在需求的范围内,而达到 稳压的作用。依本专利技术的此种全电压电容式交/直流转换稳压电路,因电压比较电路及控制开关 电路控制输入电压太高时,可关闭闸门,达到零点导通的作用,防止开机突波电流的 发生,此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依本专利技术的此种全电压电容式交/直流转换稳压电路,因有电压比较电路及控制开 关电路,故可以控制输入电压在一定范围内时,输出电压可在需求的范围内,而达到 全电压式稳压的作用,此乃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依本专利技术的此种全电压电容式交/直流转换稳压电路,因其利用电容耦合降压,故 当输出短路时,因耦合电容的阻隔作用,输出电流被限制住,而达到输出短路保护的 作用,此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依本专利技术的此种全电压电容式交/直流转换稳压电路,因其利用电容耦合降压,没 有什么零件消耗功率,故效率特别高,耗损特别低,在此节约能源的时代,特别有意 义,此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依本专利技术的此种全电压电容式交/直流转换稳压电路,因其利用简单的电容耦合降 压,没有什么高频电路,故没有电磁干扰的问题,电路特别稳定,此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 目的。依本专利技术的此种全电压电容式交/直流转换稳压电路,因电路简单、并使用通用零 件,故生产容易,成本低,在此竞争的时代,特别有意义,此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交/直流转换稳压电路,该电路包括有一高压耦合降压电容器、 一桥式整流电 路、 一电压比较电路、 一控制开关电路、及一电容滤波储存电路;其中高压耦合降压电容器与输入的交流电源相接,并与桥式整流电路相连接,桥 式整流电路与控制开关电路相接,控制开关电路并与电压比较电路相连接,使控制开 关电路可依电压比较电路比对出的电压过大或过小,进行关闭或打开,该控制开关电 路并与电容滤波储存电路相接,电容滤波储存电路则与电源输出端相连接,以输出直 流电源;当进行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时,输入的交流电源先经由高压耦合降压电容器 降压耦合电源,以降低其电压至需求范围;接着,该电源再经由桥式整流电路整流成 直流电源输出,同时电压比较电路针对该电源的电压,进行比对;当比对出该电源的 电压过大超出需求范围时,即使控制开关电路的开关间门关闭,使该电源再经由高压 耦合降压电容器降压耦合电源,直到符合需求范围才输出;而当比对出该电压过小低 于需求范围时,则使控制开关电路打开开关闸门,使该电源经由电容滤波储存电路储 存电压,直到符合需求范围才输出,保持输出的直流电源的电压在需求范围内。前述的电压比较电路主要由稽纳二极管及NPN晶体管所构成。前述的控制开关电路主要由硅控制整流晶体管SCR、或晶体管或继电器所构成。 前述的电容滤波储存电路主要由一电容器所构成。前述的电压比较电路利用侦测电压比较电路输入/输出两端点之间的差异,与需求 的电压做一比较,以作为推动控制开关电路的判断;当该输入/输出两端点之间大于需 求的电压时,便关闭闸门,防止输入点超过需求的电压;当该输入/输出两端点之间小 于需求的电压时,便打开闸门,进行充电,以此保持输出电路电压在需求的范围。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实现,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交/直流转换稳压电路,其为全电压电容式,因具有电压比较电路及控 制开关电路,故可以控制输出电压在需求的范围内,而达到稳压的作用,当电压比较 电路及控制开关电路控制输入电压太高时,可关闭闸门,达到零点导通的作用,防止 开机突波电流的发生;因有电压比较电路及控制开关电路,故可以控制输入电压在一 定范围内时,输出电压可在需求的范围内,而达到全电压式稳压的作用;因有电压比较电路及控制开关电路,故可以控制输入电压在一定范围内时,输出电压可在需求的 范围内,而达到全电压式稳压的作用;因电压比较电路及控制开关电路控制输入电压 太高时,可关闭闸门,达到零点导通的作用,防止幵机突波电流的发生;因有电压比 较电路及控制开关电路,故可以控制输入电压在一定范围内时,输出电压可在需求的 范围内,而达到全电压式稳压的作用;因利用简单的电容耦合降压,没有高频电路, 故没有电磁干扰的问题,电路特别稳定。附图说明图l为现有变压器交/直流转换电路的方块图2为现有交换式切换电路交/直流转换电路的方块图3为本专利技术交/直流转换稳压电路的方块图4为本专利技术交/直流转换稳压电路的实施电路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交/直流转换稳压电路,请参阅图3所示,该电路包括有一高压耦合降 压电容器31、 一桥式整流电路32、 一电压比较电路33、 一控制开关电路34、及一电容 滤波储存电路35,其中,高压耦合降压电容器31与输入的交流电源AC相接,并与桥式 整流电路32相连接,桥式整流电路32与控制开关电路34相接,控制开关电路34并与电 压比较电路33相连接,使控制开关电路34可依电压比较电路33比对出的电压过大或过 小,进行关闭或打开开关闸门,该控制开关电路34并与电容滤波储存电路35相接,电 容滤波储存电路35则与电源输出端相连接,以输出稳定的直流电源DC。由上述构件的组成,当进行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时,输入的交流电源AC先经 由高压耦合降压电容器31降压耦合电源,以降低其电压至需求范围;接着,该电源再 经由桥式整流电路32整流成直流电源输出,同时电压比较电路33针对该电源的电压, 迸行比对;当比对出该电源的电压过大而超出所需求的范围时,即使控制开关电路34 的开关闸门关闭,使该电源再经由高压耦合降压电容器31降压耦合电源,直到符合需 求范围才输出。而当比对出该电压过小低于需求范围时,则使控制开关电路34打开开 关闸门,使该电源经由电容滤波储存电路35储存电压,直到符合需求范围才输出,如 此,经由电容滤波储存电路35输出的直流电源DC,可永远保持在需求范围内,达到稳 压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可达到零点导通稳压的作用,当输入的交流电源发生突波电流时, 本专利技术电路的电压比较电路35也可比较出该突波,而使控制开关电路34关闭开关闸门(开路off),使高压耦合降压电容器31消除该突波,以防止开机突波电流的发生。而 且,本专利技术电路可因高压耦合降压电容器31的阻隔作用,限制输出电流,而达到输出 短路保护的作用。另外,本专利技术电路所采用的高压耦合降压电容器31,并无零件消耗 功率,故效率特别高,耗损特别低,可达到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直流转换稳压电路,该电路包括有一高压耦合降压电容器、一桥式整流电路、一电压比较电路、一控制开关电路、及一电容滤波储存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高压耦合降压电容器与输入的交流电源相接,并与桥式整流电路相连接,桥式整流电路与控制开关电路相接,控制开关电路并与电压比较电路相连接,使控制开关电路可依电压比较电路比对出的电压过大或过小,进行关闭或打开,该控制开关电路并与电容滤波储存电路相接,电容滤波储存电路则与电源输出端相连接,以输出直流电源;当进行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时,输入的交流电源先经由高压耦合降压电容器降压耦合电源,以降低其电压至需求范围;接着,该电源再经由桥式整流电路整流成直流电源输出,同时电压比较电路针对该电源的电压,进行比对;当比对出该电源的电压过大超出需求范围时,即使控制开关电路的开关闸门关闭,使该电源再经由高压耦合降压电容器降压耦合电源,直到符合需求范围才输出;而当比对出该电压过小低于需求范围时,则使控制开关电路打开开关闸门,使该电源经由电容滤波储存电路储存电压,直到符合需求范围才输出,保持输出的直流电源的电压在需求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再钦
申请(专利权)人:郑再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