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氧环境下编织C/C复合材料的刚度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76908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氧环境下编织C/C复合材料的刚度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Arrhenius方程和扩散理论,结合C/C复合材料的氧化规律建立有、无抗氧化涂层的编织C/C复合材料氧化动力学模型;S2:根据氧化动力学模型和氧化机理计算纤维和基体的氧化量,将氧化的影响融入到组分性能变化中;S3:建立考虑温度和氧化的组分纤维束弹性性能计算方法;S4:分析C/C复合材料中孔隙分布规律,建立含孔隙的单胞几何模型,将几何模型离散化并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得到单胞有限元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准确预测出在不同氧化时间、不同温度区间的编织C/C复合材料的刚度,不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通过试验去测试编织C/C复合材料的刚度,节约了试验成本。了试验成本。了试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氧环境下编织C/C复合材料的刚度预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
,涉及C/C复合材料刚度的计算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热氧环境下编织C/C复合材料的刚度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C/C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复合材料,它强度高,在超高温环境下能保持高强度,并具有良好的烧蚀性能,因而在航空航天、医疗、汽车、船舶等领域得到重要应用。一般用于高温环境的C/C复合材料工作温度在600℃到2500℃,在高温环境工作过程中受温度、氧化等因素影响,力学行为比室温下变的更为复杂。由于编织C/C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结构材料,现阶段缺乏高效的方法预测其热氧环境下的刚度。并且制造工艺并不完全成熟可控,通过实验的方式又要耗费大量成本。因此,如何准确的预测编织C/C复合材料热氧环境下的刚度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热氧环境下编织C/C复合材料的刚度预测方法,在节约实验成本的前提下,可以计算出不同氧化时间、不同温度区间的编织C/C复合材料的刚度。
[0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氧环境下编织C/C复合材料的刚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Arrhenius方程和扩散理论,结合C/C复合材料的氧化规律建立有、无抗氧化涂层的编织C/C复合材料氧化动力学模型;S2根据氧化动力学模型和氧化机理计算纤维和基体的氧化量,将氧化的影响融入到组分性能变化中;S3建立考虑温度和氧化的纤维束弹性性能计算方法;S4分析C/C复合材料中孔隙分布规律,建立含孔隙的单胞几何模型,将几何模型离散化并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得到单胞有限元模型;S5将纤维束和基体的弹性性能赋予单胞有限元模型,对其施加位移载荷,通过有限元法计算不同温度,不同氧化时间编织C/C复合材料的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氧环境下编织C/C复合材料的刚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氧化动力学模型因氧化规律不同分为两部分,(1)400℃

700℃C

O2化学反应控制氧化速率;化学反应控制氧化速率阶段,有、无抗氧化涂层的C/C复合材料内外均匀氧化,根据Arrhenius方程建立C/C复合材料的氧化动力学模型,即式中,k
v
是氧化速率常数;k0是积分常数,通过氧化试验数据拟合获得;E
r
为反应活化能;T为绝对温度;R为气体常数;(2)700℃以上扩散控制氧化反应速率;C/C复合材料分为外部氧化部分和内部未氧化部分,氧化深度成为预测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根据传质学理论推导出氧化量和氧化深度计算模型,即氧化动力学模型,计算公式如下:式如下:式如下:式如下:式中N是碳参与氧化的物质的量,即氧化量,为抗氧化涂层区域Ⅱ中CO2的扩散通量,A是C/C复合材料的表面积,t表示氧化时间,L为涂层厚度,x
f
为抗氧化涂层区域Ⅱ的长度,是涂层边界处O2物质的量浓度,是O2有效扩散系数,是CO2的有效扩散系数,h是C/C复合材料初始的裂纹深度,l是初始裂纹长度,s初始裂纹厚度,A
x
为C/C复合材料表面初始裂纹迅速氧化成空穴的底部面积,c是环境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H为氧化深度,h'为空穴尺寸,M
C
为碳的摩尔质量,ρ是C/C复合材料的密度,S0表示涂层试样单位面积暴露C/C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氧环境下编织C/C复合材料的刚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碳纤维与碳基体等体积氧化,氧化使纤维束纤维体积含量降低,纤维束内基体和纤维束之外的纯基体孔隙尺寸增大,孔隙率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氧环境下编织C/C复合材料的刚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为:碳基体的力学性能参考石墨的性能;基于NASA的经验公式计算氧化后的纤维束弹性性能,纤维束内基体中的孔隙对组分弹性性能造成的影响,使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建刘帅崔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