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转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758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包括一输入电感、一电压抑制电路、一主动开关、一输出二极管以及一输出电容,该电压抑制电路内至少具有一与该输入电感相耦合的耦合电感;是以,该耦合电感可避免于主动开关导通的瞬时期间,因该输出电容的电压对输出二极管与主动开关造成逆向电流的逆向回复问题,故可有效降低该主动开关于导通和截止期间所产生的切换损失以及电磁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压转换电路。技术背景线性电压转换器和切换式电压转换器是普遍地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 中,而其中切换式电压转换器相较于线性电压转换器又更具有转换效率 高以及应用范围大的优点。如图22所示是一现有技术的升压式电压转换器,是由一输入电感LI 以一端连接一输入电源Vin,另端则连接一主动开关S1以及一电压抑制 电路l 0,该电压抑制电路l 0另连接一输出二极管DO的阳极,该输出 二极管D0的阴极再连接一输出电容C0以及一负载2 0,其中该主动开关SI是一增强型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OSFET, 其汲极连接输入电感L1,而汲、源极两端并联有一基底二极管Dl以及一 寄生电容C1。该电压抑制电路lO包含一储能电感Lr,其一端连接该输入电感L1;两个串联二极管D2、 D3,是连接于输入电感L1及输出电容CO之间; 一储能电容Cr,是连接于储能电感Lr另端与两二极管D2、 D3串联 节点之间。然而在晶体管Sl导通的瞬时期间,该输出电容CO的电压会对两串 联二极管D2、 D3造成逆向电流而消耗功率,产生所谓的逆向回复 (Reverse-Recovery) 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二极管因逆向回复 所造成的功率损耗的缺点,而提供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其可有效降低功率损耗和电磁干扰。本专利技术的升压式电压转换电路是一种升压式电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感,是连 接一输入电源; 一电压抑制电路,是连接前述输入电感,并包括 一耦 合电感,是与前述输入电感相耦合; 一储能电感,其一端连接该耦合电 感; 一储能电容,是连接该储能电感的一端; 一第一二极管,是连接该 耦合电感与储能电容的另端; 一第二二极管,其一端连接该储能电容与 第一二极管的连接节点; 一主动开关,是连接前述电压抑制电路,并至 少具有一寄生电容,于主动开关关闭后,该耦合电感上的电压将增加流 经储能电感电流的上升率,因而令该第一与第二二极管的电流迅速下降; 一输出二极管,其一端连接前述电压抑制电路中储能电感与储能电容的 连接节点,而另端则连接该第二二极管的另端; 一输出电容,是连接前 述输出二极管以及一负载。前述的升压式电压转换电路,其中电压抑制电路进一步包括一缓冲 电容,该缓冲电容跨接于该第二二极管的两端,于该主动开关关闭后, 该缓冲电容与该主动开关内的寄生电容构成一电压缓冲电路,该电压缓 冲电路令主动开关的电压缓慢回升,以降低主动开关于截止瞬间的电压 值。前述的升压式电压转换电路,其中电压抑制电路进一步包括一缓冲 电容,该缓冲电容是跨接于该输出二极管的两端,于该主动开关关闭后, 该缓冲电容与该主动开关内的寄生电容构成一电压缓冲电路,该电压缓 冲电路令主动开关的电压缓慢回升,以降低主动开关于截止瞬间的电压 值。本专利技术的降压式电压转换电路是一种降压式电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动开关,是连 接一输入电源,并至少具有一寄生电容; 一电压抑制电路,是连接前述 主动开关,并包括 一耦合电感; 一储能电感,其一端连接该耦合电感; 一储能电容,是连接该储能电感的另端; 一第一二极管,是连接该耦合 电感与储能电容的另端; 一第二二极管,其一端连接该储能电容与第一 二极管的连接节点,于主动开关关闭后,该耦合电感上的电压将增加流 经储能电感电流的上升率,因而令该第一与第二二极管的电流迅速下降; 一输出二极管,其一端连接前述电压抑制电路中储能电感与储能电容的连接节点,而另端则连接该第二二极管的另端; 一输入电感,其一端连 接前述第二二极管与输出二极管的连接节点,并与该耦合电感相耦合;一输出电容,是连接前述输入电感的另端以及一负载。前述的升压式电压转换电路,其中电压抑制电路进一步包括一缓冲 电容,该缓冲电容跨接于该第二二极管的两端,于该主动开关关闭后, 该缓冲电容与该主动开关内的寄生电容构成一电压缓冲电路,该电压缓 冲电路令主动幵关的电压缓慢回升,以降低主动开关于截止瞬间的电压 值。前述的升压式电压转换电路,其中电压抑制电路进一步包括一缓冲 电容,该缓冲电容是跨接于该输出二极管的两端,于该主动开关关闭后, 该缓冲电容与该主动开关内的寄生电容构成一电压缓冲电路,该电压缓 冲电路令主动开关的电压缓慢回升,以降低主动开关于截止瞬间的电压值。本专利技术的升降压式电压转换电路是一种升降压式电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动开关,是 连接一输入电源,并至少具有一寄生电容; 一电压抑制电路,是连接前 述主动开关,并包括 一耦合电感; 一储能电感,其一端连接该耦合电 感; 一储能电容,是连接该储能电感的另端; 一第一二极管,是连接该 耦合电感与储能电容的另端; 一第二二极管,其一端是连接该储能电容 与第一二极管的连接节点,于主动开关关闭后,该耦合电感上的电压将 增加流经储能电感电流的上升率,因而令该第一与第二二极管的电流迅 速下降; 一输入电感,是连接前述电压抑制电路,并与该耦合电感相耦 合; 一输出二极管,其一端连接前述电压抑制电路中储能电感与储能电 容的连接节点,而另端则连接该第二二极管的另端; 一输出电容,是连 接前述输出二极管、电压抑制电路以及一负载。前述的升压式电压转换电路,其中电压抑制电路进一步包括一缓冲 电容,该缓冲电容跨接于该第二二极管的两端,于该主动开关关闭后, 该缓冲电容与该主动开关内的寄生电容构成一电压缓冲电路,该电压缓 冲电路令主动开关的电压缓慢回升,以降低主动开关于截止瞬间的电压 值。前述的升压式电压转换电路,其中电压抑制电路进一步包括一缓冲 电容,该缓冲电容跨接于该输出二极管的两端,于该主动开关关闭后, 该缓冲电容与该主动开关内的寄生电容构成一电压缓冲电路,该电压缓 冲电路令主动开关的电压缓慢回升,以降低主动开关于截止瞬间的电压值。利用上述技术手段,借由该耦合电感于该主动开关关闭后,令该第 一与第二二极管的电流迅速下降,可有效避免第一与第二二极管发生逆向回复(Reverse-Recovery)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可有效降低功率损耗和电磁干扰。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于t〈t0时的电流流向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于t=t0 tl时的电流流向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于t=tl t2时的电流流向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于t=t2 t3时的电流流向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于t=t3 t4时的电流流向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于t=t4 t5时的电流流向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于t=t5 t6时的电流流向图。 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于t=t6 t7时的电流流向图。 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于t二t7 t8时的电流流向图。 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于1^t8 t9时的电流流向图。 图1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该主动开关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各组件的 工作波形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15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16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17是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18是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电路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压式电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输入电感,是连接一输入电源;一电压抑制电路,是连接前述输入电感,并包括:一耦合电感,是与前述输入电感相耦合;一储能电感,其一端连接该耦合电感;一储能电容,是连接该储能电感的一端;一第一二极管,是连接该耦合电感与储能电容的另端;一第二二极管,其一端连接该储能电容与第一二极管的连接节点;一主动开关,是连接前述电压抑制电路,并至少具有一寄生电容,于主动开关关闭后,该耦合电感上的电压将增加流经储能电感电流的上升率,因而令该第一与第二二极管的电流迅速下降;一输出二极管,其一端连接前述电压抑制电路中储能电感与储能电容的连接节点,而另端则连接该第二二极管的另端;一输出电容,是连接前述输出二极管以及一负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军蔚左有毅马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