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患者夜晚陪护跟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75518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患者陪护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患者夜晚陪护跟随装置,包括第一环套和第二环套,所述第一环套下端的前侧设置有连接套。该患者夜晚陪护跟随装置,将第一环套佩戴在患者的腰间,第二环套佩戴在陪护的手腕上,利用弹簧绳进行连接,实现跟随,在患者夜晚下床时,第一环套表面设置的荧光带,陪护可以发现和跟随,避免患者摔倒,保证了患者的安全,通过两组第一魔术贴将第一环套的两端进行粘连,第二魔术贴将第二环套的两端进行粘连,方便第一环套及第二环套的佩戴,佩戴十分便捷快速,在撕开时,需要撕开两次,这样使得不容易被患者一次撕开,同时第一环套表面设置的荧光带,便于在夜晚中陪护人员跟随患者,大大提高了实用性。用性。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患者夜晚陪护跟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患者陪护
,具体为一种患者夜晚陪护跟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陪护是患者住院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照顾,陪护也有保护患者安全的作用,所以需要与患者在医院一起吃住。患者在住院期间,因为疾病的原因,身体较为虚弱,白天陪护会看管好患者,保证患者的安全,但是夜间陪护处于睡眠时段,如果患者夜间起床,在病房没有亮灯、患者没有及时呼喊陪护的情况下,患者跌倒的风险就大大增加,此时陪护不容易短时间内及时发现患者的具体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患者夜晚陪护跟随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需要家属进行陪护,而许多患者因生病或术后治疗,造成身体较为虚弱,同时在夜晚时,视线和光照效果较差,患者起夜期间容易摔倒,夜晚期间患者无法及时发现患者起夜,实现及时帮扶和照看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患者夜晚陪护跟随装置,包括第一环套和第二环套,所述第一环套下端的前侧设置有连接套,所述第一环套和第二环套之间通过连接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环套的表面设置有荧光带,将第一环套佩戴在患者的腰间,第二环套佩戴在陪护的手腕上,从而患者起夜时,陪护可以短时间内及时发现患者位置并帮助患者,避免患者出现坠床或跌倒,同时通过荧光带显示轮廓,方便陪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位置,实现跟随。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套的一端设有分叉的两个分支薄片,两个所述分支薄片的内侧均设置有第一魔术贴的绒毛面,所述第一环套的另一端的内外侧均设置有第一魔术贴的刺毛面,所述第一环套的另一端能够匹配插入分叉的两个分支薄片之间并通过所述第一魔术贴的绒毛面与所述第一魔术贴的刺毛面配合粘贴,利用第一魔术贴将第一环套的两端进行粘连,从而方便第一环套的佩戴,大大提高了便捷,同时两组第一魔术贴实现公母粘连,在拆卸时,需要撕动两次,不容易被病人一次撕开,提高了牢固性。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环套的两端通过第二魔术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套的长和宽小于第一环套的长和宽,通过第二魔术贴方便第二环套的佩戴,且第一环套佩戴在患者腰间,第二环套佩戴在陪护的手腕上,方便穿戴。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环、第一连接柄、弹簧绳、第二连接柄和安装环,所述连接环的下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柄,所述第一连接柄远离连接环的一端设置有弹簧绳,所述弹簧绳远离第一连接柄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柄,所述第二连接柄远离弹簧绳的一端安装有安装环,利用弹簧绳将第一环套和第二环套进行连接,方便患者和陪护的活动。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环和连接套套接,所述安装环和第二环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柄的边端和连接环套接,所述弹簧绳的边端和安装环套接,整体灵活性好,患者和陪护活动时,装置不会限制患者和陪护的活动空间,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0011]优选的,所述荧光带位于第一环套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通过荧光带进行反光,在夜晚时,便于陪护查看患者的位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患者夜晚陪护跟随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患者夜晚陪护跟随装置,将第一环套佩戴在患者的腰间,第二环套佩戴在陪护的手腕上,从而利用弹簧绳将第一环套和第二环套进行连接,实现跟随,在患者夜晚起夜下床时,陪护可以及时发现并跟随照看患者,避免患者坠床或跌倒,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0014]2、该患者夜晚陪护跟随装置,通过第一魔术贴将第一环套的两端进行进行粘连,使得第一环套呈环形套在患者腰间,第二魔术贴将第二环套的两端进行粘连,方便第二环套的佩戴,佩戴十分便捷快速,且第一魔术贴设置有两组,在撕开时,需要撕开两次,不容易被患者一次撕开,提高了稳定性,同时第一环套表面设置的荧光带,方便陪护人员及时查看患者位置,在夜晚中陪护人员跟随患者,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魔术贴分布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连接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第一环套;103、第一魔术贴;2、第二环套;201、第二魔术贴;3、连接套;4、连接组件;401、连接环;402、第一连接柄;403、弹簧绳;404、第二连接柄;405、安装环;5、荧光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1]一种患者夜晚陪护跟随装置,包括第一环套1和第二环套2,第一环套1下端的前侧设置有连接套3,第一环套1的一端设有分叉的两个分支薄片,两个分支薄片的内侧均设置有第一魔术贴103的绒毛面,第一环套1的另一端的内外侧均设置有第一魔术贴103的刺毛面,所述第一环套1的另一端能够匹配插入分叉的两个分支薄片之间并通过所述第一魔术贴103的绒毛面与所述第一魔术贴103的刺毛面配合粘贴,利用第一魔术贴103将第一环套1的两端进行粘连,从而方便第一环套1的佩戴,大大提高了便捷,同时两组第一魔术贴103实现公母粘连,在拆卸时,需要撕动两次,不容易被病人一次撕开,提高了牢固性,第二环套2的两端通过第二魔术贴201固定连接,第二环套2的长和宽小于第一环套1的长和宽,通过第二魔术贴201方便第二环套2的佩戴,且第一环套1佩戴在患者腰间,第二环套2佩戴在陪护
的手腕上,方便穿戴;
[0022]第一环套1和第二环套2之间通过连接组件4活动连接,连接组件4包括连接环401、第一连接柄402、弹簧绳403、第二连接柄404和安装环405,连接环401的下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柄402,第一连接柄402远离连接环401的一端设置有弹簧绳403,弹簧绳403远离第一连接柄40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柄404,第二连接柄404远离弹簧绳403的一端安装有安装环405,利用弹簧绳403将第一环套1和第二环套2进行连接,方便患者和陪护的活动,连接环401和连接套3套接,安装环405和第二环套2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柄402的边端和连接环401套接,弹簧绳403的边端和安装环405套接,整体灵活性好,患者和陪护活动时,装置不会限制患者和陪护的活动空间,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0023]第一环套1的表面设置有荧光带5,荧光带5位于第一环套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通过荧光带5进行反光,在夜晚时,便于陪护查看患者的位置,将第一环套1佩戴在患者的腰间,第二环套2佩戴在陪护的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患者夜晚陪护跟随装置,包括第一环套(1)和第二环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套(1)下端的前侧设置有连接套(3),所述第一环套(1)和第二环套(2)之间通过连接组件(4)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环套(1)的表面设置有荧光带(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夜晚陪护跟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套(1)的一端设有分叉的两个分支薄片,两个所述分支薄片的内侧均设置有第一魔术贴(103)的绒毛面,所述第一环套(1)的另一端的内外侧均设置有第一魔术贴(103)的刺毛面,所述第一环套(1)的另一端能够匹配插入分叉的两个分支薄片之间并通过所述第一魔术贴(103)的绒毛面与所述第一魔术贴(103)的刺毛面配合粘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夜晚陪护跟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套(2)的两端通过第二魔术贴(2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套(2)的长和宽小于第一环套(1)的长和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祺昉杨薇薇刘倩任琳周丹邱静静何婷婷曾娇娇黄莺杨慧颖张铮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