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7519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超轻剥离性、且被粘附物表面的污染性低的表面保护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表面保护膜具有粘合剂层,其中,将厚度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贴合于该粘合剂层,在23℃下30分钟后,以剥离角度180度、剥离速度6000mm/分剥离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时,剥离力为0.08N/25mm以下。剥离力为0.08N/25mm以下。剥离力为0.08N/25m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面保护膜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2月22日、申请号为201780015170.9、专利技术名称为“表面保护膜”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表面保护膜。

技术介绍

[0003]在光学构件、电子构件的制造工序中,为了防止在加工、组装、检查、运送等时对表面造成损伤,通常会在露出面粘贴表面保护膜。在不需要进行表面保护时,将这样的表面保护膜从光学构件、电子构件上剥离(专利文献1)。
[0004]对于粘贴有这样的表面保护膜的光学构件、电子构件而言,在如上所述想要剥离表面保护膜时,能够仅在该表面保护膜与光学构件、电子构件的界面处顺畅地剥离是重要的。
[0005]然而,在光学构件、电子构件具备薄玻璃、等易破损的构件的情况下,如果想要剥离所粘贴的表面保护膜,则即使在使用了现有的具有轻剥离性的表面保护膜时,有时也因剥离力而导致该易破损构件发生破损。
[0006]因此,要求与现有的具有轻剥离性的表面保护膜相比进一步具有轻剥离性、即具有超轻剥离性的表面保护膜。
[0007]这里,为了减轻剥离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保护膜,其具有粘合剂层,其中,将厚度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贴合于该粘合剂层,在23℃下30分钟后,以剥离角度180度、剥离速度6000mm/分剥离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时,剥离力为0.08N/25mm以下,构成所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由粘合剂组合物形成,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包含基础聚合物,并包含有机硅类添加剂和/或氟系添加剂,所述有机硅类添加剂为选自含羟基有机硅类化合物、含交联性官能团有机硅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氟系添加剂为选自具有氟代脂肪烃骨架的化合物、使有机化合物与氟化合物共聚而得到的含氟有机化合物、含羟基氟系化合物、含交联性官能团氟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粘合剂组合物中的所述有机硅类添加剂和/或所述氟系添加剂的含量以相对于所述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的所述有机硅类添加剂与所述氟系添加剂的总量计,为0.05重量份~50重量份。2.一种表面保护膜,其具有粘合剂层,其中,将厚度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贴合于该粘合剂层,在80℃下7天后,以剥离角度180度、剥离速度6000mm/分剥离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时,剥离力为0.35N/25mm以下,构成所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由粘合剂组合物形成,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包含基础聚合物,并包含有机硅类添加剂和/或氟系添加剂,所述有机硅类添加剂为选自含羟基有机硅类化合物、含交联性官能团有机硅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氟系添加剂为选自具有氟代脂肪烃骨架的化合物、使有机化合物与氟化合物共聚而得到的含氟有机化合物、含羟基氟系化合物、含交联性官能团氟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粘合剂组合物中的所述有机硅类添加剂和/或所述氟系添加剂的含量以相对于所述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的所述有机硅类添加剂与所述氟系添加剂的总量计,为0.05重量份~50重量份。3.一种表面保护膜,其具有粘合剂层,其中,将厚度1000μm的玻璃板贴合于该粘合剂层,在23℃下30分钟后,以剥离角度180度、剥离速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设乐浩司徐创矢佐佐木翔悟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