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除磷间排泥顺畅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7502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除磷间排泥顺畅的装置,包括沉淀箱,沉淀箱的底部设有排泥漏斗,排泥漏斗的底部设有出泥管,出泥管的底部设有抽泥泵,抽泥泵的输入端与出泥管固定连接,抽泥泵的输出端设有排泥管,排泥漏斗的内侧设有盖板,盖板的内部开设有排泥口,盖板的内部等距开设有排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入了转动机构,实现了一号齿轮转动并通过二号齿轮带动二号通液杆进行转动处理,二号通液杆带动转杆和二号刮板进行转动,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加入了三号通液杆、喷液头,实现了对二号通液杆内的絮凝剂输送至三号通液杆并通过喷液头进行排出,对内部的污水与絮凝剂进行混合处理。剂进行混合处理。剂进行混合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除磷间排泥顺畅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用于除磷间排泥顺畅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化学除磷即在水中投加化学药剂聚合氯化铝絮凝剂或其他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利用其吸附、聚合、沉淀的特性,使得水中的溶解性物质被吸附聚集,随着吸附体积增大,这些聚集物通过自重沉淀,从而达到去除水中总磷的效果。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磷污泥,这些含磷污泥如在沉淀箱中停留太长时间,又会释放已经吸附的含磷溶解性物质,影响出水指标,并且堆积太多含磷污泥会占用除磷沉淀箱较大的空间,影响除磷沉淀箱的本身功能,但现有的沉淀箱不便于对絮凝剂更好的与污水进行混合处理,混合效率较差,且现有的沉淀箱不便于对内部残留泥进行刮除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除磷间排泥顺畅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用于除磷间排泥顺畅的装置,包括沉淀箱,所述沉淀箱的底部设有排泥漏斗,所述排泥漏斗的底部设有出泥管,所述出泥管的底部设有抽泥泵,所述抽泥泵的输入端与出泥管固定连接,所述抽泥泵的输出端设有排泥管,所述排泥漏斗的内侧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内部开设有排泥口,所述盖板的内部等距开设有排泥孔,所述沉淀箱的顶部设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内部设有转动机构,所述沉淀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号通液杆,所述一号通液杆与转动机构连接,所述一号通液杆的外侧设有四个三号通液杆,所述三号通液杆的外侧对称设有喷液头,所述喷液头的内部设有单向阀,所述一号通液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对称设有与盖板配合的二号刮板。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一号齿轮,所述工作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号齿轮,所述工作箱的顶部设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与一号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工作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二号通液杆,所述二号通液杆与一号通液杆固定连接,所述二号通液杆的外侧设有二号齿轮,且二号齿轮与一号齿轮啮合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工作箱的顶部设有旋转接头,所述二号通液杆与旋转接头连接,所述工作箱的顶部设有絮凝剂储存桶,所述工作箱的顶部设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的输入端与絮凝剂储存桶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抽液泵的输出端与旋转接头通过管道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杆的外侧对称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有与沉淀箱配合的一号刮板。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杆的外侧对称设有与排泥漏斗配合的三号刮板。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沉淀箱的顶部设有污水进管,所述沉淀箱
的一侧设有出水阀,所述沉淀箱的底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电机、抽液泵和抽泥泵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0010]本技术的优点:通过加入了转动机构,实现了一号齿轮转动并通过二号齿轮带动二号通液杆进行转动处理,二号通液杆带动转杆和二号刮板进行转动,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加入了三号通液杆、喷液头,实现了对二号通液杆内的絮凝剂输送至三号通液杆并通过喷液头进行排出,对内部的污水与絮凝剂进行混合处理,通过加入了抽泥泵,实现了对内部的含磷污泥进行抽出。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排泥漏斗俯视图。
[0015]图中:1、沉淀箱;2、支架;3、排泥漏斗;4、盖板;5、排泥孔;6、排泥口;7、一号通液杆;8、转杆;9、转动机构;91、一号齿轮;92、电机;93、二号齿轮;94、二号通液杆;95、旋转接头;10、三号通液杆;11、固定杆;12、一号刮板;13、二号刮板;14、控制面板;15、抽液泵;16、絮凝剂储存桶;17、工作箱;18、污水进管;19、抽泥泵;20、三号刮板;21、出泥管;22、出水阀;23、喷液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除磷间排泥顺畅的装置,包括沉淀箱1,沉淀箱1的底部设有排泥漏斗3,排泥漏斗3的底部设有出泥管21,出泥管21的底部设有抽泥泵19,抽泥泵19的输入端与出泥管21固定连接,抽泥泵19的输出端设有排泥管,排泥漏斗3的内侧设有盖板4,盖板4的内部开设有排泥口6,盖板4的内部等距开设有排泥孔5,排泥孔5对盖板4上的泥进行排出处理,沉淀箱1的顶部设有工作箱17,工作箱17的内部设有转动机构9,沉淀箱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号通液杆7,一号通液杆7与转动机构9连接,一号通液杆7的外侧设有四个三号通液杆10,三号通液杆10的外侧对称设有喷液头23,喷液头23的内部设有单向阀,一号通液杆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杆8,转杆8的外侧对称设有与盖板4配合的二号刮板13,二号刮板13对盖板4上的泥进行刮除,通过二号刮板13上的排泥孔5进行刮落处理,提高了排泥效率。
[0018]转动机构9包括一号齿轮91,工作箱1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号齿轮91,工作箱17的顶部设有电机92,且电机92的输出端与一号齿轮91固定连接,工作箱1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
二号通液杆94,二号通液杆94与一号通液杆7固定连接,二号通液杆94的外侧设有二号齿轮93,且二号齿轮93与一号齿轮91啮合连接,便于电机92带动一号齿轮91转动,一号齿轮91通过二号齿轮93带动二号通液杆94进行转动处理,二号通液杆94带动一号通液杆7进行转动处理,提高了絮凝剂混合效率,工作箱17的顶部设有旋转接头95,二号通液杆94与旋转接头95连接,工作箱17的顶部设有絮凝剂储存桶16,工作箱17的顶部设有抽液泵15,抽液泵15的输入端与絮凝剂储存桶16通过管道连接,抽液泵15的输出端与旋转接头95通过管道连接,抽液泵15抽出絮凝剂储存桶16内的絮凝剂,通过旋转接头95进入至二号通液杆94内,转杆8的外侧对称设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的一端设有与沉淀箱1配合的一号刮板12,一号刮板12对沉淀箱1内壁的泥进行刮除处理,转杆8的外侧对称设有与排泥漏斗3配合的三号刮板20,三号刮板20对排泥漏斗3内壁的泥进行刮除处理,提高了排泥效率,沉淀箱1的顶部设有污水进管18,沉淀箱1的一侧设有出水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除磷间排泥顺畅的装置,包括沉淀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箱(1)的底部设有排泥漏斗(3),所述排泥漏斗(3)的底部设有出泥管(21),所述出泥管(21)的底部设有抽泥泵(19),所述抽泥泵(19)的输入端与出泥管(21)固定连接,所述抽泥泵(19)的输出端设有排泥管,所述排泥漏斗(3)的内侧设有盖板(4),所述盖板(4)的内部开设有排泥口(6),所述盖板(4)的内部等距开设有排泥孔(5),所述沉淀箱(1)的顶部设有工作箱(17),所述工作箱(17)的内部设有转动机构(9),所述沉淀箱(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号通液杆(7),所述一号通液杆(7)与转动机构(9)连接,所述一号通液杆(7)的外侧设有四个三号通液杆(10),所述三号通液杆(10)的外侧对称设有喷液头(23),所述喷液头(23)的内部设有单向阀,所述一号通液杆(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杆(8),所述转杆(8)的外侧对称设有与盖板(4)配合的二号刮板(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除磷间排泥顺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9)包括一号齿轮(91),所述工作箱(1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号齿轮(91),所述工作箱(17)的顶部设有电机(92),且电机(92)的输出端与一号齿轮(91)固定连接,所述工作箱(1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二号通液杆(9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东杜川俊王擎宇金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科工动力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