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程控双向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7481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程控电源技术领域的一种简易程控双向电源,包括一双向功率变换模块、一电源控制芯片U1、一单片机U2、一滤波模块以及一电压电流检测模块;所述双向功率变换模块分别与电源控制芯片U1以及滤波模块连接;所述电压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滤波模块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U2连接;所述单片机U2与电源控制芯片U1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实现对输入输出进行双向控制,并极大的降低了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程控双向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程控电源
,特别指一种简易程控双向电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的兴起和发展,锂电池作为绿色高能化学电源,具有高能量、高功率、低成本等优点,在新能源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保障锂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出厂前需要对锂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充放电测试就需要使用程控电源。
[0003]传统的程控电源为单向电源,在进行充放电测试时需要对电源和负载进行切换,不仅操作起来复杂繁琐,且切换过程中可能对锂电池产生冲击,存在安全隐患,且传统的程控电源成本高昂。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简易程控双向电源,实现对输入输出进行双向控制,并降低成本,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易程控双向电源,实现对输入输出进行双向控制,并降低成本。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简易程控双向电源,包括一双向功率变换模块、一电源控制芯片U1、一单片机U2、一滤波模块以及一电压电流检测模块;
[0007]所述双向功率变换模块分别与电源控制芯片U1以及滤波模块连接;所述电压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滤波模块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U2连接;所述单片机U2与电源控制芯片U1连接。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一隔离变换模块,所述隔离变换模块与双向功率变换模块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变换模块包括一变压器T1、一电容C1以及一电容C2;
[0010]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变压器T1的引脚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T1的引脚4连接;所述电容C2的一端与变压器T1的引脚2以及双向功率变换模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T1的引脚3以及双向功率变换模块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双向功率变换模块包括一MOS管Q1、一MOS管Q2、一电感L1、一电容C3、一电容C4以及一电阻R1;
[0012]所述电容C3的一端与隔离变换模块、电源控制芯片U1的引脚1以及MOS管Q1的漏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隔离变换模块、电源控制芯片U1的引脚2、MOS管Q2的源极、电容C4以及滤波模块连接;所述MOS管Q1的栅极与电源控制芯片U1的引脚3连接,源极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引脚4、电感L1以及MOS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MOS管Q2的栅极与电源控制芯片U1的引脚5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电感L1以及电源控制芯片U1的引脚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引脚7、电容C4以及滤波模块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U2的引脚1与电源控制芯片U1的引脚10连接,引脚2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引脚9连接,引脚3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引脚8连接,引脚4以及5均与
电压电流检测模块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滤波模块包括一变压器T2、一电容C5以及以电容C6;
[0015]所述电容C5的一端与变压器T2的引脚1以及双向功率变换模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T2的引脚4以及双向功率变换模块连接;所述电容C6的一端与变压器T2的引脚2以及电压电流检测模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T2的引脚3以及电压电流检测模块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电压电流检测模块包括一电流检测电路、一电压检测电路以及一电阻R2;
[0017]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引脚1与单片机U2的引脚4连接,引脚2与所述滤波模块以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引脚3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
[0018]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引脚1与单片机U2的引脚5连接,引脚2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引脚3与所述滤波模块连接。
[0019]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0]1、通过设置包括MOS管Q1、MOS管Q2以及电感L1的双向功率变换模块,且MOS管Q1和MOS管Q2为互补结构,当MOS管Q1导通MOS管Q2截止时,隔离变换模块输入的电源给电感L1进行充电,当MOS管Q1截止MOS管Q2导通时,电感L1通过MOS管Q2进行放电,实现了功率变换,再通过单片机U2向电源控制芯片U1的引脚9(DIR)输出高电平或者低电平,进而控制电阻R1的电流方向,即实现对电源的输入输出进行双向控制。
[0021]2、由于单片机实现的功能越多(引脚越多)价格越昂贵,通过设置电源控制芯片U1代替传统的单片机,使得单片机U2仅需实现简单的功能即可,即采用价格实惠的单片机即可,进而极大的降低了程控双向电源的成本。
[0022]3、通过设置滤波模块对程控双向电源的输出进行滤波,进而极大的提升了程控双向电源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3]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一种简易程控双向电源的电路原理框图。
[0025]图2是本技术一种简易程控双向电源的电路图。
[0026]标记说明:
[0027]100

一种简易程控双向电源,1

双向功率变换模块,2

滤波模块,3

电压电流检测模块,4

隔离变换模块,31

电流检测电路,32

电压检测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简易程控双向电源100,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程控电源为单向电源,在进行充放电测试时需要对电源和负载进行切换,不仅操作起来复杂繁琐,且切换过程中可能对锂电池产生冲击,存在安全隐患,且成本高昂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实现对输入输出进行双向控制,并极大的降低了成本的技术效果。
[0029]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设置包括MOS管Q1、MOS管Q2以及电感L1的双向功率变换模块1,且MOS管Q1和MOS管Q2为互补结构,当MOS管Q1导通MOS管Q2截止时给电感L1进行充电,当MOS管Q1截止MOS管Q2导通时对电感L1进行放
电,实现了功率变换,再通过单片机U2向电源控制芯片U1的引脚9(DIR)输出高电平或者低电平,进而控制电阻R1的电流方向,即实现对电源的输入输出进行双向控制;通过设置电源控制芯片U1代替传统的单片机,使得单片机U2仅需实现简单的功能即可,即采用价格实惠的单片机即可,以降低成本。
[0030]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1]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简易程控双向电源100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双向功率变换模块1、一电源控制芯片U1、一单片机U2、一滤波模块2以及一电压电流检测模块3;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型号优选为LM5170;
[0032]所述双向功率变换模块1用于输出需要的电压和电流,并支持反向变换;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用于控制双向功率变换模块1的工作模式及输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程控双向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双向功率变换模块、一电源控制芯片U1、一单片机U2、一滤波模块以及一电压电流检测模块;所述双向功率变换模块分别与电源控制芯片U1以及滤波模块连接;所述电压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滤波模块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U2连接;所述单片机U2与电源控制芯片U1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程控双向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隔离变换模块,所述隔离变换模块与双向功率变换模块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简易程控双向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变换模块包括一变压器T1、一电容C1以及一电容C2;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变压器T1的引脚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T1的引脚4连接;所述电容C2的一端与变压器T1的引脚2以及双向功率变换模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T1的引脚3以及双向功率变换模块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程控双向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功率变换模块包括一MOS管Q1、一MOS管Q2、一电感L1、一电容C3、一电容C4以及一电阻R1;所述电容C3的一端与隔离变换模块、电源控制芯片U1的引脚1以及MOS管Q1的漏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隔离变换模块、电源控制芯片U1的引脚2、MOS管Q2的源极、电容C4以及滤波模块连接;所述MOS管Q1的栅极与电源控制芯片U1的引脚3连接,源极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引脚4、电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有财王伟平邓秉杰熊刚周平强张名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