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儿童肠梗阻的中药组合物、贴剂及贴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746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儿童肠梗阻的中药组合物、贴剂及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熟大黄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儿童肠梗阻的中药组合物、贴剂及贴剂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儿童肠梗阻的中药组合物、贴剂及贴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它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有时急性肠梗阻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常致患者死亡,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目前对于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手段主要采用外科手术。
[0003]专利CN113197965A中公开了一种肠梗阻内服中成药物及其熬制方法,该专利技术中通过天门冬、地黄、人参、黄芪、车前草、大黄、枳实、陈皮组成的中药混合物煎成汤剂进行服用就可以有效地治疗肠梗阻。
[0004]对于儿童的肠梗阻的治疗,手术以及直接口服中药药剂降低儿童治疗的舒适性,同时儿童对于服用中药药剂会存在抵触心理容易延误治疗,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方便同时有效治疗儿童肠梗阻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披露了一种能够快速有效治疗肠梗阻且避免儿童抗拒治疗的用于儿童肠梗阻的中药组合物、贴剂及贴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施的:
[0006]一种用于儿童肠梗阻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熟大黄2

3份或芒硝2

3份;姜厚朴2

3份或者麸炒苍术2

3份;麸炒枳实2

3份或夏枯草1

3份;醋香附2

3份或木香2/>‑
3份;白芍3

5份或延胡索2

4份;蒲公英3

4份或紫花地丁3

4份;天花粉3

5份或紫背天葵子3

4份;败酱草2

5份或红藤2

3份;焦六神曲3

4份或炒莱菔子3

5份;瓜蒌皮2

3份或青皮2

3份。
[0007]本专利技术中熟大黄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芒硝具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的功效;姜厚朴具有行气燥湿、消积下气除满的功效;麸炒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麸炒枳实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的功效;夏枯草具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醋香附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的功效;木香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紫花地丁具有泄火解毒、化痰散结的功效;天花粉具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的功效;紫背天葵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功效;红藤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的功效;焦六神曲具有健脾胃、消食调中的功效;炒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瓜蒌皮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肠的功效;青皮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
[0008]上述一种用于儿童肠梗阻的中药组合物可以制作成饮片冲剂或颗粒剂口服以及
份;天花粉3

5份或紫背天葵子3

4份;败酱草2

5份或红藤2

3份;焦六神曲3

4份或炒莱菔子3

5份;瓜蒌皮2

3份或青皮2

3份。取上述中药组合物用水煎服每日两次,具体的依据不同的年龄段的患者对口服的剂量进行调整,其用量可以参考:1

3岁:每次30

50毫升;4

6岁:每次60

80毫升;7

9岁:每次90

120毫升;10岁到12岁:每次130

150毫升;13岁以上:每次160

200毫升。除了直接用水煎服外,还可以制作成颗粒剂,用开水进行冲泡每日两次进行口服,依据患者的不同年龄段对服用的量进行调整,其用量可以参考:1

3岁:每次30

50毫升;4

6岁:每次60

80毫升;7

9岁:每次90

120毫升;10岁到12岁:每次130

150毫升;13岁以上:每次160

200毫升。
[0024]实施例2
[0025]患者1,自诉症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2天,腹痛、腹胀、恶心;查体体征:舌红,苔黄腻厚,脉细,按压腹部腹硬腹胀有触痛;B超及腹部平片检查:提示有肠梗阻。西医诊断:肠梗阻;中医诊断:症瘕积聚。
[0026]用药:熟大黄2份、芒硝2份、姜厚朴2份、麸炒枳实2份、醋香附2份、白芍3份、蒲公英3份、天花粉4份、败酱草3份、焦六神曲3份、瓜蒌皮3份。
[0027]用法:将上述中药磨成粉,用黄酒调成饼状,贴于天枢穴和大横穴,每天2次,每次1小时。
[0028]疗效:用药2天后复诊,患者1的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明显好转,B超及腹部平片检查:提示肠梗阻好转;用药5天后复诊,患者1无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B超及腹部平片检查:提示未见肠梗阻。
[0029]实施例3
[0030]患者2,自诉症状:急性腹部外伤小肠部分切除术后4天,腹痛、腹胀、恶心;查体体征:舌红,苔白腻厚,脉细,按压腹部腹硬腹胀有触痛;B超及腹部平片检查:提示有肠梗阻。西医诊断:肠梗阻;中医诊断:症瘕积聚。
[0031]用药:熟大黄3份、芒硝2份、姜厚朴3份、麸炒枳实3份、醋香附3份、木香3份、白芍4份、延胡索4份、蒲公英4份、紫花地丁4份、天花粉4份、败酱草3份、红藤3份、焦六神曲4份、瓜蒌皮3份。
[0032]用法:(1)将上述中药磨成粉,用黄酒调成饼状,贴于天枢穴和大横穴,每天2次,每次1小时。(2)将上述中药制成颗粒剂:开水冲服,每天2次,每次100毫升。
[0033]疗效:用药2天后复诊,患者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好转,B超及腹部平片检查:提示肠梗阻好转;用药5天后复诊,患者无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B超及腹部平片检查:提示未见肠梗阻。
[0034]实施例4
[0035]患者3,自诉症状: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后2天,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查体体征:舌红,苔白腻厚,脉细,按压腹部腹硬腹胀有触痛;B超及腹部平片检查:提示有肠梗阻。西医诊断:肠梗阻;中医诊断:症瘕积聚。
[0036]用药:熟大黄2份、姜厚朴2份、麸炒苍术2份、麸炒枳实2份、醋香附2份、木香2份、延胡索2份、蒲公英3份、天花粉3份、败酱草2份、焦六神曲3份、瓜蒌皮2份。
[0037]用法:将上述中药磨成粉,用黄酒调成饼状,贴于天枢穴和大横穴,每天2次,每次1小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儿童肠梗阻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熟大黄2

3份或芒硝2

3份;姜厚朴2

3份或者麸炒苍术2

3份;麸炒枳实2

3份或夏枯草1

3份;醋香附2

3份或木香2

3份;白芍3

5份或延胡索2

4份;蒲公英3

4份或紫花地丁3

4份;天花粉3

5份或紫背天葵子3

4份;败酱草2

5份或红藤2

3份;焦六神曲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丽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