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736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静电面料,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化纤面料容易出现静电现象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层、放电层和外层,放电层由放电纱线编织而成,放电纱线包括保湿纱芯以及缠绕在其外侧的放电包覆纱,放电层上设有将其贯穿的若干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有锦纶铜离子异形纤维和石墨烯纤维,利用两种新型材料具有的导电性能好的特点实现对面料内部集聚电荷的稳定引排,进而增强面料整体的抗静电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静电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和造型的表现效果。
[0003]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技术逐渐发展并完善,面料作为人们日常服饰的基础材料,已经由最初的仅从自然中获取天然原料到现在各种各样化纤材质的面料的普及,虽然化纤面料具有很多天然材质的面料所不具备的优点,但在化纤面料的日常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化纤材质的面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静电的现象,进而会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因而设置一种具有防静电性能的面料就很有必要。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静电面料,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增强面料整体抗静电性能的目的。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静电面料,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层、放电层和外层,所述放电层由放电纱线编织而成,所述放电纱线包括保湿纱芯以及缠绕在其外侧的放电包覆纱,所述放电层上设有将其贯穿的若干通槽。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层、放电层和外层的共同作用下构成了面料的整体结构,利用放电纱线具有的放电性能来确保放电层整体释放电荷性能的稳定,确保放电层可以将面料内部集聚的电荷释放掉,减少面料内部出现静电的现象,在保湿纱芯的作用下来确保放电纱线的内部具有湿度,减少放电纱线内部的电荷积累,同时还可以辅助放电包覆纱进行放电的过程,设置的通槽来增大放电层整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为放电纱线放电的过程提供空间,减小放电纱线上的电荷对于内层和外层的影响,同时将放电层设置在内层和外层之间,使得放电层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内层和外层上电荷的收集。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和外层均设置为平纹组织,所述放电层为透孔组织。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平纹编织结构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来增强面料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利用透孔组织具有的多孔的特点,使得放电层可以更好地暴露空气中,进而使得放电层可以更好地朝向空气中释放电荷,确保放电层抗静电性能的稳定。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孔组织为6页综,所述透孔组织自左向右由一条三上三下的同面组织,一条三下三上的同面组织,一条三上三下的同面组织,一条三下三上的同面组织,一条三上三下的同面组织,一条三下三上的同面组织组成。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孔组织的第一条组织点为三个一上一下,所述透孔组织的第二条组织点为一个三下三上,所述透孔组织的第三条组织点为三个一上一下,所述透孔组织的第四条组织点为三个一下一上,所述透孔组织的第五条组织点为一个三上三下,所述透孔组织的第六条组织点为三个一下一上。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电包覆纱由石墨烯纤维组成且放电包覆纱的外侧设置有绒毛层。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石墨烯纤维具有的导电性能好的特点来确保放电包覆纱整体具有良好的导电和放电性能,同时在放电包覆纱的表面设置有绒毛层,使得石墨烯纤维可以更好地与空气接触,实现对面料内部集聚电荷的排出。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湿纱芯由粘胶纤维和C字形截面形状的锦纶铜离子异形纤维加捻而成。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C字形截面形状的锦纶铜离子纤维具有的导湿性好的特点,使得水可以更好地进入到保湿纱芯的内部,同时利用粘胶纤维具有回潮率高和吸湿性好的特点来确保保湿纱芯具有稳定的湿度,进而增强放电纱线整体的抗静电性能,同时利用锦纶铜离子纤维具有的导电性能来进一步增强面料整体的抗静电性能。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和外层均由吸湿纱线平纹编织而成,所述吸湿纱线由五角形截面形状的丙纶异形纤维和粘胶纤维加捻而成。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粘胶纤维具有的回潮率和吸湿性好的特点来确保吸湿纱线内聚集足量的水分,避免吸湿纱线的内部由于干燥产生的静电现象,进一步增强结构整体的抗静电性能,利用丙纶异形纤维表面具有的多槽的特点使得水分可以更好地进入到吸湿纱线的内部,进一步增强面料整体的抗静电性能。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在内层、放电层和外层的共同作用下构成了面料的整体结构,利用放电纱线具有的放电性能来确保放电层整体释放电荷性能的稳定,确保放电层可以将面料内部集聚的电荷释放掉,减少面料内部出现静电的现象,在保湿纱芯的作用下来确保放电纱线的内部具有湿度,减少放电纱线内部的电荷积累,同时还可以辅助放电包覆纱进行放电的过程,设置的通槽来增大放电层整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为放电纱线放电的过程提供空间,减小放电纱线上的电荷对于内层和外层的影响,同时将放电层设置在内层和外层之间,使得放电层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内层和外层上电荷的收集。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放电层的组织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中放电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中吸湿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内层;2、放电层;3、外层;4、放电纱线;5、保湿纱芯;6、放电包覆纱;7、通槽;8、石墨烯纤维;9、绒毛层;10、粘胶纤维;11、锦纶铜离子异形纤维;12、吸湿纱线;13、丙纶异形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6]一种抗静电面料,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自内向外依次通过纱线缝合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的内层1、放电层2和外层3,将放电层2设置在内层1和外层3之间,使得放电层2可以更好地收集内层1和外层3上集聚的电荷,进而将这部分的电荷散到空气当中,减少内层1和外层3上出现电荷积累和静电现象,放电层2由放电纱线4编织而成,利用放电纱线4具有的放电性能来确保放电层2整体放电性能的稳定,放电层2为透孔组织,通过透孔组织的编织结构来确保放电层2上产生大量的通槽7,通过形成的通槽7来辅助放电层2进行放电的过程,该结构的设置使得放电纱线4可以更好地暴露在空气中,使得放电纱线4和放电层2内的聚集的电荷可以更好地散入到空气当中。
[0027]如图1和图3所示,放电纱线4包括保湿纱芯5以及缠绕在其外侧的放电包覆纱6,利用保湿纱芯5具有的保湿性能来确保放电纱线4的内部具有足够的湿度,进而可以减小放电纱线4内部电荷的产生量,同时可以辅助放电包覆纱6进行电荷的释放过程,增强放电层2整体的抗静电性能,放电包覆纱6由石墨烯纤维8组成且放电包覆纱6的外侧设置有绒毛层9,利用石墨烯纤维8具有的导电性能优异的特点,使得放电包覆纱6可以稳定传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层(1)、放电层(2)和外层(3),所述放电层(2)由放电纱线(4)编织而成,所述放电纱线(4)包括保湿纱芯(5)以及缠绕在其外侧的放电包覆纱(6),所述放电层(2)上设有将其贯穿的若干通槽(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1)和外层(3)均设置为平纹组织,所述放电层(2)为透孔组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孔组织为6页综,所述透孔组织自左向右由一条三上三下的同面组织,一条三下三上的同面组织,一条三上三下的同面组织,一条三下三上的同面组织,一条三上三下的同面组织,一条三下三上的同面组织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孔组织的第一条组织点为三个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明霞吴栋桦沈建屏金涛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宇星丝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