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功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390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燃功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化纤制造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化纤织物在火灾情况下引燃后不易分离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内部中空的阻燃涤纶纤维体,阻燃涤纶纤维体上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若干削弱孔,削弱孔与阻燃涤纶纤维体的内部均填充有加强填充料,加强填充料的熔点低于阻燃涤纶纤维体的熔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结构的设置可以生产出在火灾中引燃之后易于扯断的化纤结构,进而可以减少火灾中化纤的燃烧对于使用者的伤害,同时设置有阻燃涤纶纤维体,利用该类材料具有的只熔不燃的特点来加强化纤整体的阻燃性能。化纤整体的阻燃性能。化纤整体的阻燃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燃功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纤制造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阻燃功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功能纤维是指在纤维现有的性能之外,再同时附加上某些特殊功能的纤维,如导电纤维、光导纤维、离子交换纤维、保温纤维、抗菌除臭纤维、香味纤维、变色纤维和防辐射纤维等。
[0003]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化学纤维具有的功能越来越多样且纤维的各种功能也越来越完善,但化学纤维在使用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火灾发生的时候,化学纤维易燃且较难扑灭,容易加重受害者的伤势,虽然现有的一种阻燃涤纶纤维具有的只熔不燃的特点,但阻燃涤纶纤维与传统的涤纶纤维的功能相近,熔融状态的阻燃涤纶纤维的温度依旧很高,同时在阻燃涤纶熔化的时候很难迅速地将熔化部分的衣物自受害者身上去除,依旧会给受害者带来很大的伤害,因而设置一种可以降低火灾环境对于受害者伤害程度的阻燃功能纤维就很有必要。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功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降低火灾环境中化纤织物对于使用者伤害程度的目的。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阻燃功能纤维,包括内部中空的阻燃涤纶纤维体,所述阻燃涤纶纤维体上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若干削弱孔,所述削弱孔与阻燃涤纶纤维体的内部均填充有加强填充料,所述加强填充料的熔点低于阻燃涤纶纤维体的熔点。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阻燃涤纶材质的纤维具有的只熔化不燃烧的特点来确保阻燃涤纶纤维体以及阻燃功能纤维体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将阻燃涤纶纤维体设置为中空的结构来削弱阻燃涤纶纤维体整体的结构强度,利用设置的削弱孔实现对阻燃涤纶纤维体结构强度的削弱,利用加强填充料实现对阻燃涤纶纤维体的颞部以及削弱孔的填充,进而实现对阻燃功能纤维整体结构强度的增强,将加强填充料的熔点设置为低于阻燃涤纶纤维体,该设置可以在火灾的时候,加强填充料提前熔化,实现对阻燃功能纤维结构强度的削弱,进而使得阻燃功能纤维整体更加容易被扯断。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阻燃功能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
[0009]步骤一:将阻燃涤纶纤维体的原料和加强填充料均通过熔融的方式加工成为纺丝流体;
[0010]步骤二:将纺丝流体状的阻燃涤纶纤维体的原料和加强填充料的原料均通入到阻
燃纤维纺丝设备内生产出阻燃功能纤维;
[0011]步骤三:对阻燃功能纤维进行集束处理;
[0012]步骤四:对集束完成的阻燃功能纤维进行拉伸处理;
[0013]步骤五:对拉伸完成的阻燃功能纤维进行上油处理;
[0014]步骤六:对上油完成的阻燃功能纤维进行卷曲处理;
[0015]步骤七:对卷曲完成的阻燃功能纤维进行干燥定型处理。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步骤一使得阻燃涤纶纤维体的原料和加强填充料的原料均转变为纺丝流体,在步骤二中阻燃纤维纺丝设备的作用下,使得阻燃涤纶纤维体的原料和加强填充料的原料由纺丝流体状转变为成形的阻燃功能纤维,在步骤三中集束的作用下,使得多根阻燃功能纤维可以集合成束,拉伸处理的作用下来改善阻燃功能纤维具有物理和力学性质,在上油处理的作用下可以减少阻燃功能纤维具有电荷量,使得阻燃功能纤维更加平顺抱合力更好,在卷曲的作用下进一步增强阻燃功能纤维的抱合力,在干燥定型的处理作用下,去除阻燃功能纤维中的残余应力,使得阻燃功能纤维的物理性质更加稳定。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燃纤维纺丝设备包括设备体,所述设备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送料部、纺丝部和整形结构,所述设备体的内底面上开设有与纺丝部的出料端连通的出料口,所述送料部包括与设备体固定连接的两个第一送料管,所述第一送料管的顶部连通有进料斗,所述第一送料管内转动连接有送料螺旋件,所述设备体上固定连接有带动送料螺旋件转动的若干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送料管背离第一驱动电机的一端连通有第二送料管。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料部实现对纺丝部的稳定送料,在纺丝部的作用下形成稳定的阻燃功能纤维,在整形结构的作用下实现对阻燃功能纤维的稳定整形,进而确保阻燃功能纤维整体的结构和功能更加稳定,整形完毕的成型阻燃功能纤维自出料口排出,纺丝流体状的纺丝原料自进料斗送入到送料部内,物料斗内的纺丝原料在纺丝原料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动至第一送料管内,第一驱动电机转动带动与其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螺旋送料件转动,螺旋送料件转动的过程中产生推动纺丝原料流动的作用下,使得第一送料管内纺丝流体状的纺丝原料进入到第二送料管内。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纺丝部包括与设备体固定连接且内部中空的第一纺丝件,所述第一纺丝件的底部阵列分布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若干第一纺丝管,两个所述第二送料管中的一个与第一纺丝件的内部连通。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第二送料管运输的流体状的阻燃涤纶纤维体的原料进入到第一纺丝件内,第一纺丝件内的纺丝流体状的阻燃涤纶纤维体的原料自第一纺丝管内流出,形成阻燃涤纶纤维体。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纺丝部还包括与设备体固定连接且内部中空的第二纺丝件,所述第二纺丝件位于第一纺丝件的上方,所述第一纺丝件的底部连通有中心线与第一纺丝管中心线重合的第二纺丝管,所述第二纺丝管与第一纺丝管平行且第一纺丝管的出料口位于第二纺丝管的出料口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二送料管中的另一个与第二纺丝件的内部连通。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第二送料管流出的流体状的加强填充料进入到第二纺
丝件内,在第二纺丝件的作用下,使得流体状的加强填充料自第二纺丝管的出料口流出,自第二纺丝管流出的加强填充料进入到阻燃涤纶纤维体内。
[002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整形结构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阵列分布有若干组挤压辊,每组所述挤压辊的数量为两个且每组两个所述挤压辊的侧壁相互贴合,所述挤压辊的周壁上环形阵列分布有与其长度一致的若干挤出槽,所述挤压辊与支撑框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框上固定连接有带动若干组挤压辊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电机转动带动挤压辊进行转动,多个挤压辊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对途经阻燃功能纤维的压紧作用,通过挤出槽与阻燃功能纤维的相抵可以更好地将阻燃涤纶纤维体内的加强填充料自削弱孔挤出,实现加强填充料对于削弱孔的稳定填充。
[002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框内阵列分布有位于挤压辊正上方的若干组刺破辊,每组所述刺破辊的数量为两个且每组两个所述刺破辊的侧壁相互贴合,所述刺破辊上开设有与第一纺丝管中心线重合的环形限位槽,所述环形限位槽内固定连接有若干刺破件,所述刺破辊与支撑框转动连接且与挤压辊联动。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压辊转动的时候会带动刺破辊进行转动,刺破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功能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阻燃涤纶纤维体(1),所述阻燃涤纶纤维体(1)上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若干削弱孔(2),所述削弱孔(2)与阻燃涤纶纤维体(1)的内部均填充有加强填充料(3),所述加强填充料(3)的熔点低于阻燃涤纶纤维体(1)的熔点。2.一种阻燃功能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将阻燃涤纶纤维体(1)的原料和加强填充料(3)均通过熔融的方式加工成为纺丝流体;步骤二:将纺丝流体状的阻燃涤纶纤维体(1)的原料和加强填充料(3)的原料均通入到阻燃纤维纺丝设备内生产出阻燃功能纤维;步骤三:对阻燃功能纤维进行集束处理;步骤四:对集束完成的阻燃功能纤维进行拉伸处理;步骤五:对拉伸完成的阻燃功能纤维进行上油处理;步骤六:对上油完成的阻燃功能纤维进行卷曲处理;步骤七:对卷曲完成的阻燃功能纤维进行干燥定型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燃功能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纤维纺丝设备包括设备体(4),所述设备体(4)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送料部、纺丝部和整形结构,所述设备体(4)的内底面上开设有与纺丝部的出料端连通的出料口(5),所述送料部包括与设备体(4)固定连接的两个第一送料管(6),所述第一送料管(6)的顶部连通有进料斗(7),所述第一送料管(6)内转动连接有送料螺旋件(8),所述设备体(4)上固定连接有带动送料螺旋件(8)转动的若干第一驱动电机(9),所述第一送料管(6)背离第一驱动电机(9)的一端连通有第二送料管(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燃功能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部包括与设备体(4)固定连接且内部中空的第一纺丝件(11),所述第一纺丝件(11)的底部阵列分布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若干第一纺丝管(12),两个所述第二送料管(10)中的一个与第一纺丝件(11)的内部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燃功能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部还包括与设备体(4)固定连接且内部中空的第二纺丝件(13),所述第二纺丝件(13)位于第一纺丝件(11)的上方,所述第一纺丝件(11)的底部连通有中心线与第一纺丝管(12)中心线重合的第二纺丝管(14),所述第二纺丝管(14)与第一纺丝管(12)平行且第一纺丝管(12)的出料口(5)位于第二纺丝管(14)的出料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明霞吴栋桦沈建屏金涛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宇星丝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